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建设探讨论文_王怡玲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建设探讨论文_王怡玲

(天津市水文水资源勘测管理中心,300061)

摘要:当前,水资源存在严重短缺的现象,所以人们加大了对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力度,希望通过相关研究,实现对水文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在研究水文水资源过程中,有关人员需要收集水文图像、资料和空间信息,然而由于数据量较大,所以导致水文水资源信息处理情况比较复杂。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其应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能够对水文勘测创造有利条件。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查询功能,因而对水文勘测提供支持,从而极大地提高水文实践工作精确度,对有效改善水文水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建设

1 引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可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黄河水引水不足,导致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基于此,我们必须合理的配置水资源,使水资源管理实现规范化,保证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面临这样严峻的形势,水资源管理也就越来越重要,如果要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提高资源管理效率与水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科学分配与合理利用,就必须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这对于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开展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主要原因

2.1传统管理手段和现代化社会的高要求之间存在许多矛盾

在传统管理模式中,经常出现水资源利用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致使大量的水资源遭到浪费,成为限制传统管理模式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现阶段,社会经济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如果我们一直坚持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十分有必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模式,进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通过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促使我国干旱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水利部门还要不断加大对城市水利工作的监督力度,明确水资源利用率的相关要求,全面实现统一化管理。除此之外,还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完善相应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供水水源、资源现状等信息有全面的把握,,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整合。

2.2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今,在水资源管理中我国融入了信息技术,但是依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成熟,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我国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是非常落后的,与水土保持、防汛防旱等信息化建设力度没有可比性。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中有众多不平衡性,大多数地区并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也无法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开发标准和平台。各个地区之间联通工作比较困难,在一些已经建立起信息化管理的省市中,大多数业务和水资源监督管理系统都无法实现联通。关于实现系统集成,一定要以专项业务为依据,建立起取水许可监测系统和管理系统,完成资源的集成和整合。

3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1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意识不足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都离不开水。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主要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水文水资源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但是,从目前水文水资源建设现状来看,建设项目管理意识不足,项目的审批工作不够严格,很多水资源管理部门都在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同时,一部分地区缺乏基层管理人才,工作不够认真,没有充分认识到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资源管理水平。

3.2水文监测设备不足,技术含量低

我国现有的水文监测设备技术含量普遍不高,且设备的质量也较低,因此目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依然十分繁重和复杂,给建设管理工作增添了难度。在发达国家中,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质量高的水文监测设备已经获得了大范围的应用,分布得十分广泛,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水文监测设备的使用量和利用率都偏低,由于资金等原因,采购的数量也较少。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下,不仅准确性不高,效率也十分低,并且由于人员众多,管理的难度也随之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却很难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建设项目空间跨度大,专业融合性强

与普通建筑工程不同的是,水文水资源建设的工作地点不固定,具有很大的空间跨度,甚至会涉及到整个流域。建设项目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具有极强的专业融合性。

3.4建设主体还待进一步明确

相关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这也是导致建设主体不够明确的主要原因。对于地市级水文机构的设置,通常将该区域的流域水系作为基准,缺乏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因此出现了很多地方的水文工作都由一个地市级水文机构来负责的现象,从而对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

4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解决措施

4.1提高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意识

增强管理意识是水文水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应提高管理意识,应突破传统思想的限制,不断完善水文体制,只有提高管理意识,才能实现地区之间的协调一致,使建设项目能够达到统一。加强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审批政策,能够尽快执行,采取统一的标准,提高管理意识,使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能够有序进行。

4.2加强水文监测设备仪器的管理

在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中,应加强对水文监测设备仪器的管理,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水文监测设备仪器,确保建设项目能够及时地开展,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水文监测设备的使用率,向政府以及社会寻求资金支持,为选购水文监测设备引入资金支持,改进传统的水文监测设备。同时应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及时处理。加强水文监测设备仪器的管理,才能够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促进水文建设项目的有序开展。

4.3完善数据信息系统

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创建数据信息系统,在建设的位置安装水位显示器、视频监控、雨量传感器以及水量数据等,才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数据信息,能够全面地了解区域中的情况。在传统的水文建设项目中都是采用短波无线通讯网的形式,而这种形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借助于新形势下的视频、音频以及高清图等形式,并通过互联网信息化系统来获得数据信息,使数据能够达到共享,能够将数据快速传入相关部门,有利于建设项目的稳定运行。完善数据信息系统建设,通过闸位、水位计以及雨量的统计得出来数据信息,传输到监测管理中心。

4.4构建网络系统

网络系统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可以为水文水资源管理创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各个方面都必须保持公开透明,能够迅速地了解水域的情况以及水资源的使用情况,也可在网络系统中增加GIS定位功能,可以及时定位,以方便统一管理。通过网络系统可以了解到流域的情况,使水资源工程有序开展。

4.5创建水质与旱情监测系统

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创建水质与旱情监测系统,方便于监测水质动态,在系统中增加监测数据库,在每一次的监测工作中,都能够收集监测数据,为建设项目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好地掌握水域的动态变化,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5 结语

总而言之,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水文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采用先进的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有效措施,不断完善采集与传输数据信息系统,从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潘登,江明华,汪强.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探讨[J].科学时代,2015(6).

[2]石晓磊,赫明星,苏文峰.浅谈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8):169.

[3]管新国.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管理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4:99-100.

论文作者:王怡玲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建设探讨论文_王怡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