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国的伟大实践——驳“中国崩溃论”论文_吕金珂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国的伟大实践——驳“中国崩溃论”论文_吕金珂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006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然坚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失败的论调。在这种时候,我们既要保持定力,又要去伪存真,在实践中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事实说话,相信终有一天“中国崩溃论”会不攻自破。

关键词:中国崩溃论;改革;实践

“中国崩溃论”是中国面对国际舆论一种基本论调,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取得的历史成就足以击垮这个论调。五年来,中国国家实力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均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一、西方一再宣扬“中国崩溃论”的原因

(一)中国实力上升而西方实力下降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保持了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国际地位明显增强,在国际舞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八大以来,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3 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目前中国主动调低经济增速,但7% 的增速在世界上也是很高的。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30多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较低,特别是在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普遍陷入经济低迷,至今未有显著起色。

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提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得到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彰显了中国不断增强的国际影响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感到忧心忡忡。他们不愿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害怕自己的国际地位终有一日会被中国取代。

(二)西方意识形态霸权

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迅速在世界占据了统治地位,相较于其他国家,不论是综合国力还是人民生活水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明显由于其他国家,因此西方对自己的文明高度自信,认为其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方向;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应该为全世界所认可并接受;东方文化就是没有达到西方文化的高度。这总思维早已在西方人心中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发展成极端的霸权思维。西方沉迷并接受自己是世界霸主的地位,习惯以“上帝”的姿态俯视一切,世界规则制度必须由他们主导。但凡预期价值观、社会制度相对立都被其视为异端而大肆打压。

在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持续外溢下,只要中国持续健康发展,他们就会一直将中国视作竞争对手,持续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二、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的成就

(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迎接问题与挑战

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是在解决问题进程中不断推向深入的。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1]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就是主动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之举,并且这些工作仍然会在中国继续。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清楚的看见了中国面对问题与挑战的决心,但是他们只愿意承认中国在面对问题和挑战,但却对中国对此采取的应对措施视而不见,这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西方国家别有用心的污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

首先,经济体制改革是工作重点,要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重视量的增长,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2]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其次,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稳步推进,持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构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创新,建立健全人大工作及监督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3]同时,大力打击腐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最后,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持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多主体供给、租购并举、政府保障基本需求的住房制度正在加快形成。为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看病难”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国所有省(区、市)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价格加成,群众就医负担持续减轻。

三、如何应对“中国崩溃论”

(一)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中国政府清醒认识到在经济运行与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政府并没有逃避而是针对问题进行了有效治理。近年来,中国政府着手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实行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措施,将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降为中高速,虽然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减缓,但保障了经济质量与经济效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但是出于我国的经济总量十分巨大,即使调低经济增长速度,但其经济总量在世界上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每年经济增量仍然可以达到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所以,我们要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充满信心。

目前,中国正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内驱动力,将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保障,致力于政府简政放权,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并针对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支出,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只要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必然使“中国崩溃论”不攻自破。

(二)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话语传播媒体

当今时代,谁能掌握辐射力大、影响力强的传播媒体,谁就能掌握国家话语权。目前,我国在国家话语权方面的建设依然做得不够,国际中具有重大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性传播媒体几乎都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如美联社、路透社、BBC 和《纽约时报》等。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国际性传媒,所以西方话语在国际话语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我国不利的舆论导向,这是由双方对立的意识形态决定的。中国主流媒体,与西方主流媒体相比,无论从国际影响力还是受众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拥有属于自己的国际一流传播媒体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坚持文化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最有理由自信的。”[4]所以,我们要有信心建立中国的国际性传媒,使中国拥有自己的国际话语平台,这不仅能帮助中国应对负面的国际舆论,也是为将来中国能够引导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9.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136.

[2]习近平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178.

[4]习近平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6

论文作者:吕金珂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国的伟大实践——驳“中国崩溃论”论文_吕金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