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出版行业工匠精神的坚守、传承和创新
⊙郭丽娟 [希望出版社,太原 030012]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对文化产业重视程度的日益加深,“工匠精神”焕发了新的生机和内涵,主要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出版行业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行业,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单位,在出版行业中坚守、传承和创新“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出版行业 坚守 传承 创新
当今的出版行业,由于“工匠精神”的坚守、传承和创新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阻碍出版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国民教育的发展。本文就“工匠精神”在出版行业中的坚守、传承和创新进行探析。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精神。“工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新时期得到了继承与发扬 。其内涵主要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敬业是指从业人员基于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和敬畏而产生的一种认真负责的全身心投入的职业精神状态。精益,顾名思义是指“精益求精”,它是从业人员对每道工序、每个产品都精益求精、凝神聚力、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专注指的是全神贯注,集中全部精力去做一件事,内心笃定而执着坚持,这是“大国工匠”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特质。最后“工匠精神”还包含敢于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意蕴。
直射到相机镜头的光线一方面会降低画面的反差,同时还会产生光束、光斑、眩光等降低画面品质的瑕疵。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尽量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但有些时候,类似的效果反而会让画面看上去格外有味道,如果它能完全为我们所用,那就再好不过。
秉持工匠精神理念并不断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对于出版行业提升出版书籍的品质、促进自身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坚守、传承和创新“工匠精神”的原因
(一)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导致图书质量粗制滥造 许多出版社规模不同、理念不同,出书品质也良莠不齐,以至于市面上图书鱼龙混杂,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出版社严重缺乏“工匠精神”。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PLT、HCT、Hb和RBC)水平进行分析。
(三)由于“工匠精神”创新不足导致图书市场销售平平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出版物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此同时出版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礼记·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时代要求出版人要坚守、传承“工匠精神”并不断发展创新,但事实上“工匠精神”创新不足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
(二)传承“工匠精神” 出版社要营造良好的求学问教氛围。以往的工匠技艺学习都要拜师求教,师傅往往会进行口授心教,使得技艺得以传承。虽然当今社会可以通过专门的岗前、职前培训来学习知识,但师傅的言传身教的作用不可替代。很多的出版行业工作者在入职前都有着高学历,但是要真正在该行业有一番作为,还是离不开前辈在实际工作中的悉心指导。所以出版社应该营造良好的求学问教氛围,让编辑将宝贵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进行交流,从而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出版社可定期召开编辑例会,让优秀获奖图书编辑做精品图书的经验分享,或让资深老编辑传授自己的宝贵经验,新编辑也谈谈自己的不足,切实发扬“老带少”的优良传统。还可以开办学术沙龙,邀请国际国内外资深作家及出版人做讲座,来提高编辑的国际视野。每年出版社可开展编校技能大赛和以传承“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将“工匠精神”深深根植于出版的方方面面,形成浓郁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全国的出版社之间也要加强交流学习,相互学习宝贵经验。
2.图书内容粗枝大叶。有些出版社出书过于浮躁、急功近利,在短时间内投入较少的精力来出版图书,编辑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流于表面,没有做到对图书内容的字斟句酌,也没有进行严格的三审三校,有关部门也疏于职守,编校质量不达标,而且有的图书设计低俗,印刷质量粗劣等等。这类图书发行到市场上,会对孩子认知造成一定的误导,甚至造成社会混乱。
1.内容创新不足。能否为读者提供有创意的内容,是决定出版行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当前图书市场上大量同一主题重复出版的图书已经泛滥成灾,内容上千篇一律,缺少有“含金量”的创意,这样图书就失去了竞争力。
3.营销模式仍停留在地面实体店。许多出版社的营销方式仍然停留在地面销售阶段,在推广产品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经销商环节的冗余严重影响了图书销售的效率。
2.书籍整体设计过于传统。书籍设计主要是为了在视觉上吸引读者,同时体现该书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通过艺术的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而书籍整体设计往往因循守旧,“千书一面”的模式已经让读者产生了审美疲劳。
4.没有和新媒体技术相融合。传统图书出版的传播速度慢、出版成本高、销售渠道单一。在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下,传统图书出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
例2:公司贯彻“以信息、安防、节能环保等三大科技产业为主业,以金融投资和科技园建设为两翼,主业突出,两翼齐飞”的“一主两翼”发展方针。
三、坚守、传承和创新“工匠精神”的措施
“工匠精神”的传承,很大一部分上取决于它的创新内涵,而这些无疑是出版行业升级转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坚守、传承,更离不开它的创新。
(一)坚守“工匠精神” 鼓励编辑深耕细作,追求出版内容的专业化和深度化。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图书出版的专业方向和重点领域,不能一味地贪图全面而出版跨越本社出版领域的书籍。这要求出版行业对自家的图书出版有一个精准的定位,明确本社图书出版的方向、划定本社图书出版的领域并朝着这一固定的领域钻研深入。在制作图书中精益求精,严把质量关,从策划选题、内容校对到整体书装设计再到印刷环节,尽最大可能做到极致。
1.制定严格的选题标准。针对一个精品图书的选题策划,出版社要制定严格的选题工作标准。孟子有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针对选题,首先编辑要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然后出版社要组织专家进行各个角度的选题论证。论证通过后请相关部门做最后审核把关。选题流程琐碎繁杂,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的细节需要处理。所以,为了保证选题工作尽可能顺利、有序地开展,出版社必须严守统一的选题标准。从源头上做到细致入微,严格化、标准化、规范化,才能确保后期编辑工作顺利进行,使“工匠精神”更好地体现。
《中国植物志》将我国薏苡属植物定为5种4变种 ,其中的薏米C.chinensis v a r.chinensis Tod.即《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作为药用的种为C.lacryma-jobi v a r.mayuen(Roman.)Stapf薏苡。[9]
2.严格把控图书的品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图书品质低下的问题,出版行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坚守“工匠精神”,严格把控出版图书的品质 。这里的品质不仅指图书内容的质量,还包括图书的编校、设计,以及印刷等环节的质量。一本图书“工匠精神”的强弱,体现在图书出版的细节当中。因此,出版行业应将品质意识渗透在出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控内容、编校、印刷等方面的质量,在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精益求精,将出版高品质图书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例如,日本二玄社从创始以来,专门从事书法类图书的出版。二玄社的专家们为完成仿真复制任务,经过二十多年的不间断试验,特地研发了一台长5 米,高、宽各2 米,重达3 吨的巨型摄影机,精选特殊研制的纸、绢,采用同比例摄影、电脑制版和8 至12 色的高精度印刷,因此所出版的产品绝妙地反映了原件的真实面貌。二玄社还原能力之精微,制作水平之高超,正是得益于其能够在自身出版领域秉持“工匠精神”,在选题策划、文字雕琢、图书制作、排版印刷的每个环节都朝着做精、做细、做强而不懈努力,这样在追求产品社会效益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实现了经济效益。
这些都在启示我们,出版行业在传统工匠精神之外必须有所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
(二)由于“工匠精神”传承的缺失导致出版社图书差距较大 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日益推进,出版行业获得了巨大发展,但其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工匠精神”传承的缺失导致出版行业难以健康快速地转型升级。“工匠精神”传承的缺失主要表现是“传艺”的缺失。当前出版行业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令人担忧,许多老编辑基本功扎实,在编辑岗位上摸爬滚打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应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作风,将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传授给新编辑,但由于新、老编辑年龄差别、学识差异等因素导致他们之间的沟通较少,新编辑不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自身成长缓慢,编辑业务知识和技能得不到有效的学习和训练,盲目摸索使得编辑工作效率低下,出现失误的几率却有所增加,最终导致出版社的图书质量差距较大。比如,在出版社一些有几十年经验的资深编辑编辑出版的图书品质很好,屡获大奖,而有的新编辑资质较浅,没有经验,策划能力弱,导致编辑出版的图书没有新意,市场反应较差。出版业内师傅与徒弟“传、帮、带”的脱节,极大地影响了出版社的发展。
1.选题策划过于敷衍。在前期的选题策划,一些出版社的编辑没有经过细致的图书市场调研,凭空想象,一拍脑袋就出版,此类图书没有遵循图书出版规律,无法符合读者大众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图书出版的混乱与无序,最终导致图书积压库房,难以销售,造成图书资源浪费。
由此可见,对意义的正确理解,是口译的核心,译员的知识储备、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原因会影响其对意义的理解。按释意理论重意义的模式,从各方面研究对意义的理解,以辅助译员正确理解意义,确实是口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总之,通过大量的学习,“传、帮、带”,不断提升编辑自身素养,提高图书质量,传承“工匠精神”,用匠心打造高品质图书。
(三)创新“工匠精神” 出版行业是文化的重阵,作为出版人从事的是创造性劳动,创造性思维贯串于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编辑工作者必须具有创新理念,出版行业在对“工匠精神”坚守、传承之外,更要进行创新性改革。
1.内容创新。对出版而言,内容创新永远是出版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避免迎合市场需求跟风炒作,重复出版同一主题、内容陈旧老套毫无新意的图书,出版社对内容要千锤百炼、精雕细琢。精品原创产品的研发出版是出版行业始终不变的追求 。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就是在内容创新上获得极大成功的典型案例。从 2001 至 2007 年,《哈利·波特》在我国累计发行量达九百余万册,创造了近2500 万元的高额利润,并被列为世界上最畅销小说系列,这无疑是内容创新所发挥的巨大力量。
补充试验:抗体确证试验无HIV特异性条带产生,报告HIV-1/2抗体阴性;出现条带但不满足诊断条件的报告不确定,可进行核酸检测或2-4周后随访,根据核酸检测或随访结果进行判断。补充试验HIV-1/2抗体阳性者,出具HIV-1/2抗体阳性确证报告。
2.形式创新。随着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体图书设计以新颖时尚的形式呈现出来,极大地促进了出版行业的繁荣。开本、装帧、版式、用纸等形式的创新赋予传统产品以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2002 年浙江少儿出版社发行的《影响中国孩子的100 个经典童话》,选用大16 开本、80 克轻型纸、大号字体,并配以大量的精美彩色插图,正是由于责任编辑和设计师的匠心设计,使它成为一本豪华礼品书,适应了市场需求,最后销量猛增。该书自出版以来每年重印,成为童书市场的一个品牌产品。之后出版社又与“阳光文化”合作,出版了“听书版”等延伸产品。这充分说明形式创新对图书销售的重要性 。
2.1 经过CT和MRI诊断,发现肿瘤属于软组织分叶肿块,34例边界清晰,有2例属于胃部肿瘤,CT诊断边缘模糊,侵犯到周围组织,进行手术切除;27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从中度到显著强化,CT和MRI诊断后有14例发现肿瘤血管。
3.营销模式创新。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图书的销售模式正由过去的传统化向数字化转变、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本着以产品为中心的宗旨,多种营销手段相互配合、促进,如网络营销、体验互动式营销等,追求以最优质的服务、最快的速度、最合理的价格满足不同的读者群体,实现了真正的整合营销和定制化营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在2010 年出版的第一本可以互动的图书——《骑车游北京》,书中内置几十个二维码,涉及视频、动画、文字、图片等内容,使得读者可以通过二维码实现图书、手机上网的时时互动,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种新颖的互动方式大大提升了家长和儿童的购买欲。
4.走好融合之路。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应时之举。出版行业要将作者资源、内容资源、品牌资源等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实现传统出版与现代技术的优势互补、高效对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图书的附加值,实现优质资源的最大化传播。出版行业要利用数字出版,探索出一条“融合出版”之路,实现立体化产出,促使出版业态不断创新。例如,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刘慈欣,已发表作品约400 万字,问鼎国内多个文学大奖。他的代表作《流浪地球》出版之后,荣获2018 中国科幻大会水滴奖评委会特别奖,2019 年春节期间根据其改编的同名3D 电影《流浪地球》正式上线,创下高达47 亿票房的记录。《流浪地球》图书版和电影版的热销热映,是传统出版行业和数字出版的完美融合,是在传统出版基础上实现的最大化创新。
四、结语
时代在呼唤工匠精神,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面对出版行业的市场大背景,其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坚守、传承和创新“工匠精神”,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贯穿于编辑出版工作全过程,融入包括细节在内的每一环节,鼓励和扶持出版行业工作者,促使他们牢固树立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系,为我国的出版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彭秋龙.现代学徒制下出版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J].出版参考,2019(2).
[2]薛映虹.“工匠精神”在出版行业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中国报业,2018(10).
[3]张科.论新时代出版人才的工匠精神[J].科技与出版,2019(3).
[4]淡智慧,崔志强.对坚持文化自信、加强出版创新的思考[J].出版参考,2018(3).
作 者: 郭丽娟,希望出版社 副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编 辑: 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