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在肝胆湿热证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中扶肝祛瘀方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肝胆湿热证肝纤维化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扶肝祛瘀方治疗方案,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分析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89.3%(p<0.05)。结论:在肝胆湿热证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中,扶肝祛瘀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患者抗肝纤维化的能力,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扶肝祛瘀方、肝胆湿热证肝纤维化、临床效果
肝胆湿热证肝纤维化在临床中属于肝纤维化的一种,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慢性肝损害。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肝功能受影响,患者的肝内物质沉积异常。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前期,而肝胆湿热证肝纤维化又是肝纤维化的病理的一种[1]。目前国际中关于慢性肝病的治疗缺乏特效药,因此只能保守治疗,缓解患者的症状。及时对肝胆湿热证肝纤维化进行治疗能够预防其发生严重病变,防止慢性肝病。本次临床试验主要探究了扶肝祛瘀方治疗肝胆湿热证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试验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肝胆湿热证肝纤维化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患者。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分布在39--65岁之间,平均年龄(54.3±4.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分布在42--71岁之间,平均年龄(57.8±5.2)岁。排除两组患者其他重大疾病及精神障碍,所有患者均对此次临床试验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利用药物进行护肝、降酶、抗纤维化等一系列救治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扶肝祛瘀方治疗,具体步骤如下:1、为患者配置药方,党参、炒白术、苦参每样10克;鸡血藤、丹参、虎杖、白花蛇舌草每样15克,赤芍、鳖甲每样20克;另外再加上当归、陈皮,每样12克;广藿香10克,炙甘草6克;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其他症状再加一些药物。2、水煎药物,去渣取500毫升左右,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早晚各一次服用。3、每6天为一个周期,需停止一天,两个月为一个疗程,为患者持续治疗3个疗程[2]。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和不良反应。
1.3评价标准
通过对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肝脾明显缩小,并且肝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正常);有效(患者肝脾肿大不明显,并且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下降);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有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试验研究所产生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试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并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通过X2检验;数据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 等肝功能指标对比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并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发现: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3%(p<0.05)。详细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例\%)
3 讨论
肝胆湿热证肝纤维化在临床中属于慢性肝病的早期病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慢性肝病。在临床中关于肝纤维化中医认为是肝脾肾气血阴阳亏虚造成的,因此中药主张在治疗中祛湿祛毒[3]。
本次临床试验研究主要探究了在肝胆湿热证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中扶肝祛瘀方的治疗价值,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分析发现扶肝祛瘀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肝脏抗纤维化的能力,同时提高治疗有效率。因此,扶肝祛瘀方治疗肝胆湿热证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熊艳春,魏东.扶肝祛瘀方治疗肝胆湿热证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学,2019,10(9):16-17.DOI:10.3969/j.issn.1008-1879.2019.09.009.
[2]李亚萍. 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规范化诊疗方案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3]孙玉莉. 慢乙肝肝胆湿热证与客观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
论文作者:于海涛,,王莹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