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甲骨刻辞与《周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周易论文,甲骨论文,西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休命与永终
1979年9月, 陕西扶风县黄堆公社云塘大队齐家村发现了一批西周时代的甲骨刻辞,其中编号(H3[2]·1)的龟腹甲和编号(T1[4 ]·1)的牛胛骨最为重要,这两版上的刻辞和《周易》有关。
(H3[2]·1)的刻辞共四条,以龟腹甲中央的千里路为界,分刻于左右上下。左面的是阳卜,右面的是阴卜。《周礼·卜师》云:
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诏相之。
这说明在甲骨上角条刻辞的位置是有意义的,并非随意安排。
(H3[2]·1)的卜辞云:
思即于休命。(左上) 思即于永冬。(右上)
“思”,表示占卜者的意愿,《尔雅·释诂》云:“愿,思也。”《诗经·终风》云:“愿言则嚏。”郑笺:“愿,思也。”
“即”,《诗经·氓》云:“来即我谋。”郑笺:“即,就也。”《广雅·释诂》三:“即,就也。”
这两条刻辞是命辞。“休命”、“永冬”等同于《易》学中的两仪,两者相加,即《礼记·曲礼》所云:“假尔泰龟有常。”常、恒义通,故“有常”就是见于马王堆帛书《系辞》中的“大恒”。
“休命”和“永冬”又同于“性命”,《白虎通·情性》云:“性者者,阳之施也。”《大戴礼记·易本命》云:“命者,性之终也。”《周易·说卦》云: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休命”是天命,又称天休,《尚书·多方》云:“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天惟式教用休。”《尚书·君奭》云:“天休滋至。”《尚书·汤诰》云:“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尚书·洛浩》云:“公不敢不敬天之休。”
“永冬”,冬,读为终,《诗经·振鹭》云:“庶几夙夜,以永终誉。”《论语·尧曰》云:“天禄永终。”又作永究,《逸周书·文酌》云:“维有永究。”孔注:“究,终也。”
“休命”必与“永终”相联,能得“休命”才能“永终”,所以古人常常希望上天将休命永远赐予他们,《尚书·召诰》云:“惟王受命无疆惟休。”《尚书·洛诰》云:“公其予万亿年敬天之休。”《尚书·君奭》云:“厥基永孚于休。”《诗经·既醉》云:“君子万年,永锡祚胤。”又如《尚书·金滕》记周公为武王占卜,云:“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
阳精生物即“休命”。《周易·大有·象》云:“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大有卦》上离下乾,有重乾之象,《说卦》云:“离为乾卦。”又云:“乾为天。”《系辞》云:“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离又为火,《白虎通·五行》云:“火之为言化也,阳气用事,万物变化也。”
阴阳变化之道,生物而不为物,功成身退,此即“永终”。《周易·归妹·象》云:“君子以永终知蔽。”《归妹卦》上震下兑,震东兑西,如日月运行,终而有始,永无止息。《释名·释亲属》云:“妹,昧也,谓日始入,历时少,尚昧也。”归妹即归入玄冥,如《老子·道经》所云:“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二、(H3[2]·1)的刻辞和《周易·讼》
(H3[2]·1)的另外两条刻辞是占辞,语义同于《周易·讼》的九四和九二。
左中刻辞:“保贞,宫,吉。”此即《周易·讼》九四:“渝,安贞,吉。”保、安同义,故“保贞”即“安贞”,《周易·坤·彖》云:“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宫、渝同有和乐之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在音为宫。”王注:“宫谓土音大而和也。”渝通愉,《淮南子·本经》云:“其心愉而不伪。”高注:“愉,和也。”
右下刻辞:“此由亦此亡,用由逋妾。”前句是说占卜结果利于“由”和“亡”,二者都是判断行为方式的占卜术语。同样的情况曾见于殷虚卜辞:
《合》6945:癸酉卜,壳,贞廪由。
癸酉卜,壳,贞廪亡。在亘。
《周易·豫》九四:“由豫。”《释文》云:“由,从也。”《周易·颐》上九:“由颐。”虞翻注:“由,自从也。”亡、往同义,《管子·权修》云:“无以畜之则往而不可止。”尹注:“往,谓亡去也。”《释名·释言语》云:“往,暀也,归往于彼也。”
由、亡同属消极方面。但是二者又有区别,“由”指依附积极力量去进行某事,而“亡”指退却和隐遁。由此可知古代占卜中对行为方式的区别,细微而复杂。
“用由逋妾”,与“亡”同义。此即《周易·讼》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说文》云:“逋,逃也。”古代居民有乡里组织,逃亡在外,称为“亡命”,《汉书·刑法志》云:“己论命。”颜注引李奇云:“命,逃亡也。”所以“用由逋妾”就是“用由命”,听任命运的安排,说明占卜结果同时有利于“由”和“亡”的时候,要以静制动,采取谨慎做法。
三、释“有言”
[T1[4]·1]是牛胛骨,上面有一行刻辞,自下而上,共分两组四辞。其文云:
A1:又言。
A2:曰既丧,,迺融。
B1:毋又言。
B2:弗食厥败(?)延唯厥乡饮(?)
A1、B1是命辞,采取正反对贞的形式。“又言”即“有言”,《周易》卦爻辞中凡五见,都取象于坎,《释名·释天》云:“坎,险也。”这五例是:
1.《讼》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辨明也。”
2.《需》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3.《困》:“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彖》云:“困,刚掩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4.《渐》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5.《震》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身,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上引五例,《讼》、《困》下卦坎,《渐》、《需》下互坎,《震》上六居卦终,下行与六三得敌,故“征凶”。震上互坎,六三居坎之初爻,阴不得阳,故曰“婚媾有言”。
“有言”是古代习语,一般指口舌是非,妖言可以惑国。《国语·晋语》云:
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公曰:“何谓也?”对曰:“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戎夏交捽,交捽,是交胜也,故臣云。且惧有口,携民,国移心焉。
文中引述的兆辞,当出于卜书,以义推之,全同于《周易·噬嗑》,其卦上互为坎,《彖》云:“颐中有物,曰噬嗑。”正是“挟以衔骨,齿牙为猾”,《噬嗑》九四云:“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说文》云:“口,人所以言食也。”殷墟卜辞中有:
《乙》8721:壬寅卜,亡口,亡入疾。
《乙》8854:甲戌卜,亡口。
《乙》8889:甲戌卜,亡口。
“亡口”是“有口”的反义语,又如:
《乙》8892:贞勿生鱼,多口,亡咎。
多舌,亡咎。
《说文》云:“舌,在口所以言也。”《释名·释形体》云:“舌,泄也。舒泄所当言也。”
(T1[4]·1)的A2、B2是占辞。A2云:“曰既丧,,迺融。”义同于《周易·讼》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丧、亡同义,故“既丧”就是“不永所事”。“ ”,旧释为“疑”,不确,义同于“小有言”,《尔雅·释诂》云:“,忧也。”融、明义通,《释名·释邱》云:“融,明也。”故《讼》初六《象》云:“其辨明也。”指爻辞中的“终吉”。
B2中有一些字不能确认,内容大约同于《周易·讼》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二辞中都出现了“食”。
标签:易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