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疾病合并艾滋病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论文_陈慧琴

陈慧琴

(甘肃省武威市中医院 甘肃 武威 733000)

【摘要】 目的:了解肛周疾病患者伴艾滋病的发病原因。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肛周疾病患者和手术患者进行HIV监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肛周疾病患者合并艾滋病病变病例多。结论:肛周疾病患者合并艾滋病病变者多于其它疾病的患者。艾滋病由艾滋病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公众对艾滋病了解依然很低,存在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需加强对普通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关键词】 肛周疾病;合并艾滋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343-02

肛周疾病是指发生于肛门周围部位的疾病,常见的肛门疾病有痔疮、肛瘘、肛裂、肛门湿疹、肛门瘙痒、直肠脱垂(脱肛)、尖锐湿疣、肛管癌、肛管直肠癌晚期和直肠后肿瘤等。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现在由于广泛使用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艾滋病患者能生存的更久,生存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社会活动广泛,性接触机会增多,艾滋病传播的机会随之增加[1]。我们对肛周疾病多合并艾滋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住的肛肠科患者1625例,和手术患者3022例,肛肠科患者均以肛周疾病收住。手术患者为外科、骨伤科、康复科、妇产科需行手术的住院患者。

1.2 方法

检验科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诊断试剂(胶体硒法),二种方法对选择对象进行监测,阳性结果的血标本,进一步送往本市疾控中心,艾滋病检测实验室送检报告阳性,同时出现艾滋病症状者,即确诊为艾滋病患者。对确诊为艾滋病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询问发病史,分析发病原因及艾滋病传播趋向。

1.3 病例介绍

我院是甘肃省三级乙等中医院,肛肠科是甘肃省省级重点专科。肛肠科自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共收治肛周疾病患者1625人,对每位收治患者均进行HIV监测,查出6例患者为HIV阳性。现对6例患者的病例报道如下:

(1)患者,男,31岁,农民,已婚。主诉便时肛门肿物脱出反复发作1年余。门诊于2013年1月20日,以“Ⅲ期混合痔”收住院。症见肛门肿物便时脱出,便后手托才能回纳,伴肛门部坠胀微疼不适,大便带少量鲜红色血,大便次数正常。监测HIV阳性,经本市疾控中心进一步检测,确诊为艾滋病。

(2)患者,男,40岁,自由职业,已婚。主诉肛门部肿痛不适5天。门诊于2013年3月6日,以“肛周脓肿”收住院。症见肛门部肿胀疼痛不适,大小便正常。监测HIV阳性。经本市疾控中心进一步检测,确诊为艾滋病。

(3)患者,男,31岁,婚庆公司职员,已婚。主诉肛门部疼痛红肿2年余,门诊于2014年8月20日以“肛周脓肿”收住。监测HIV阳性。经本市疾控中心进一步检测,确诊为艾滋病。

(4)患者,男,22岁,学生,未婚。主诉肛门部肿痛流脓反复发作1年余。门诊于2014年2月23日,以“肛瘘”收住院。症见肛门部微痛,伴肛门部瘙痒不适,未流脓,大小便正常。无恶寒发热,心慌气短等症。监测HIV阳性。经本市疾控中心进一步检测,确诊为艾滋病。

(5)患者,男,41岁,自由职业,已婚。主诉肛门部肿胀疼痛5天。门诊于2014年4月5日,以“肛周脓肿”收住院。症见肛门部肿胀疼痛不适,大小便正常。监测HIV阳性。经本市疾控中心进一步检测,确诊为艾滋病。

(6)患者,女,46岁,种植业生产人员,已婚。主诉便时肛门肿物脱出伴肛门部坠胀不适反复发作1年余。门诊于2014年12月4日,以“Ⅲ期混合痔、慢性结肠炎”收住院。症见肛门肿物便时脱出,便后手托才能回纳,伴肛门部坠胀微疼不适,大便带少量鲜红色血和少量粘液,一日1~2次。监测HIV阳性。经本市疾控中心进一步检测,确诊为艾滋病。

2.结果

肛肠科手术病人与其他科室手术病人艾滋病发病率比较

表 肛肠科手术病人与其他科室手术病人艾滋病发病率比较

注:两组比较,χ2=0.157 , P<0.05。

(1)3022例外科、骨伤科、康复科、妇产科的手术患者, HIV监测均为阴性。

(2)1625例肛周疾病的患者中,合并艾滋病患者6例,肛周疾病中艾滋病发病率为0.37%。6例艾滋病患者均无吸毒史、手术史,没接受过血制品治疗,有性接触史。肛周皮肤、粘膜有破损、溃烂,会增加感染病毒的危险.。

(3)从HIV监测结果看,艾滋病由开始的吸毒者、同性恋者、娱乐场所从业者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即农民工、自由职业者、大学生等传播蔓延。

(4)感染人群多样化,表明公众对艾滋病的了解依然很低,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艾滋病侵害。存在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检测的宣传,增加检测服务的覆盖面,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检测服务,以便落实防治措施[2-3]。

3.结论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导致被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

肛周疾病的患者,肛周皮肤、粘膜有破损、溃烂,会增加感染病毒的危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当肛门性交,阴道性交时,艾滋病病毒随精液和阴道分泌物,通过肛周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肛门的内部结构比较薄弱,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精液里面的病毒可通过这些小伤口,进入未感染者体内繁殖,肛周疾病伴艾滋病的比例高,因此,肛周疾病患者应高度警惕伴艾滋病病变。建议肛周疾病患者均需做HIV阳性监测[4-6]。

【参考文献】

[1]张婷,曹卫华.艾滋病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及实践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04:446-448.

[2]崔树起,刘民.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人员传染性疾病防治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1.

[3]田小兵,杨正伟,吴汉奇等.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以流出地为基础的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04:387-389.

[4]肖荣,高晓华,等.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1.

[5]孟金梅. 澳大利亚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01:102-103.

[6]韩金玲,叶军,刘安.2005-2007年度北京佑安医院性病门诊HIV阳性检出率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01:74.

论文作者:陈慧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1

标签:;  ;  ;  ;  ;  ;  ;  ;  

肛周疾病合并艾滋病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论文_陈慧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