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津冀地区主导产业与空间结构的调整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空间结构论文,主导产业论文,京津冀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15896/j.xjtuskxb.201502006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5X(2015)02-0042-06 一、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京津冀地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被公认为沿海地区三大人口和经济活动密集区域,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三大经济增长极。其中,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的都市经济区。2013年,京津冀地区土地面积为2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25%,而约1.09亿的总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则为8.02%;地区生产总值达62172.16亿元,占全国的10.93%;进出口总额达6125.08亿美元,占全国14.72%,如表1所示。 (一)增加值角度 虽然京津冀地区整体经济实力较强,但区域内各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产业结构更是存在较大差异。从地级以上城市来看,仅有北京、秦皇岛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其余城市的产业结构均为“二、三、一”型,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的绝对规模可知,北京在主导京津冀地区总体的产业结构特征起到决定性作用。从产业结构来看,虽然京津冀地区整体上一产占比仅为5.64%,但河北11个主要城市的一产占比均高于京津冀地区的总体水平;第二产业发展参差不齐,唐山二产占比高达58.7%,远高于京津冀地区38.64%的水平,北京则为最低的22.3%;大部分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北京的三产占比高达76.9%,远高于京津冀区域的总体水平46.75%,其他城市的三产占比均低于50%,其中9个城市低于40%,邢台的三产占比最低,仅为30.7%。(如表2所示) 从两市一省主要行业增加值的区位熵来看(如表3),天津和河北的工业专业化水平较高,可为北京和区域外提供产品和服务。在第三产业方面,天津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与零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河北仅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方面具备较高的专业化程度。对比而言,北京的第三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等)的溢出效应非常明显。 (二)从业人员角度 从区域内各主要城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区位熵来看(如表4),在第一产业,仅有沧州的区位熵大于1,且高达3.36;在第二产业,天津、唐山、保定和廊坊等传统工业大市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对外提供产品能力较强;在第三产业,北京的区位熵最高,为1.52,说明北京为其他城市提供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较高;石家庄、秦皇岛、张家口、承德和沧州的第三产业区位熵也大于1。事实上,京津冀地区内各城市主要工业行业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如北京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50%;天津的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纺等八大行业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9.3%;唐山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重工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保定的汽车零部件、纺织、食品、建材、新能源等行业占据本市主导优势;廊坊的家具、人造板、砖、铁合金、缝纫机等工业产品成为本地产业结构中的特色。 从区域内主要城市19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区位熵来看(如表5),同增加值数据计算得出的区位熵类似,北京作为京津冀区域的核心城市,其第三产业中各行业从业人员的区位熵普遍较大,专业化发展水平较高,为外部地区提供服务能力较强。天津的第三产业中,仅有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其他行业的对外提供服务能力还有待增强。河北的主要城市中,石家庄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唐山的采矿业,秦皇岛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保定的建筑业,张家口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承德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沧州的农林牧渔业,廊坊的制造业均在区域内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化程度,但可看出,河北主要城市大部分行业区位熵偏低,第三产业中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也主要是传统服务业,溢出效应型产业发展还仍有较大空间[1]。 在产业的具体合作方面,目前北京和周边城市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在各类产业探索出丰富多样的对接模式。一产方面,北京和周边地区以农超对接、农业龙头企业设立生产研发基地等多种形式对接合作,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专业化分工,合作领域也逐渐从形式单一、水平层次低的“菜篮子”、“米袋子”向质量较高的休闲观光型现代农业拓展[2]。二、三产方面,北京既将一些工业项目的生产制造环节逐步向周围城市转移,如将首钢的涉钢产业搬迁到唐山市曹妃甸区;也在不断探索北京各区和周边各市的共建园区、共建项目等方面的合作,如2014年9月,北京市丰台区与保定市政府签约确定了关于合建英德蓝国投公司京南产业带项目、白洋淀健康医养旅综合性项目、华能曲阳光伏发电等14个重点项目,投资额高达1045亿元。 然而,较长三角、珠三角而言,京津冀区域产业合作的落实程度及其深度有待提高。由于经济差异障碍、区划障碍、机制障碍等原因,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合作未有实效。如目前京冀合作中保障性合作多而产业性合作少,政府主导的项目意向多落实少,企业合作欠缺系统性和战略性、仅呈“点状”分布,工业上竞争性强、关联性弱,农业和服务业领域尚未推动实质性的产业合作。 二、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界定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合作的重点领域,需依据各城市的资源禀赋优势及其产业基础,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核驱动”发展战略,筛选出具有创新前沿性、集约高效性、低碳生态性等特点的产业作为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重点领域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制造、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现代物流、金融服务、高端旅游、会展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3],这些属于地区未来应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有别于短期内仍继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一)在新能源产业领域 北京的能源科研机构数量在国内最多,拥有21个国家级新能源研发机构、30多个企业新能源研究总部、6个新能源科技创新产业联盟,在光热塔式发电技术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优势;天津具有新能源产业集群优势,如滨海新区已成内国内重要的新能源产业聚集区;河北在光伏利用工程等一批新能源领域重大项目中也取得了重要成绩。未来北京应充分发挥知识技术溢出、研究机构集聚等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研发业务,天津应加强与北京互动,重点强化新能源产业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努力将研发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河北应利用好现有的新能源行业制造基地,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行业趋势生产新能源产品及设备,同时也要加强新能源利用工程的落实。 (二)在新材料产业领域 北京科技资源雄厚,其电子信息材料等行业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建设了中关村科学城新材料创新高地、永丰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天津共有新材料行业企业1 000余家,膜材料、先进陶瓷材料、钛材料等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产业化潜力较大,产业集聚程度较高。除张家口、承德等生态地区以外的河北省其他城市已建立了多个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在纳米陶瓷、微晶玻璃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京津冀三地新材料产业应以互补性细分行业为合作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充分挖掘已有研发成果,深化利用新材料制造业体系,推动形成新材料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优势。 (三)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 北京在移动通信、数字电视、计算机等行业的竞争优势明显,近年来移动通信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强,计算机产业价值链不断拓展。天津在通信设备、新型元器件等领域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通过集成电路、片式元器件等集聚园区,培育了一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小配套企业。河北拥有中电科集团第54所等一批科研机构,为其卫星导航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北京应强化区域研发中心功能,着力开发自主创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及其设备制造的高端产品。天津和河北可充分发挥自身优良的工业基础,全力打造通信设备、电子信息等规模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四)在生物医药领域 自2010年启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以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愈发明显,2013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全部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76.3亿元,目前已形成以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南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中心和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主的北部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的产业空间格局。天津滨海新区包括中新药业、金耀集团、诺维信等巨头在内的中医药和国际生物医药企业科技型生物医药企业870多家,2013年有10多项重大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专项,产业规模的年均增长率高达40%;此外,天津还打造了武清医疗保健、北辰现代中药、西青现代医药、静海医药研发和津南生物科技总部等产业集群,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化发展。河北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积极承接京津的生物医药产业,如永清已形成以高博京邦、华茂生物等高科技制药企业为主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京津冀三地应重构现有布局,以各自产业优势为基础,重点在中药现代化、化学合成药和医药生物技术三个领域中的开展合作,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化、规模化水平。 (五)在节能环保领域 北京已应用了一批创新性的科技成果,如水泥厂纯低温余热余压发电等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在国际独树一帜。天津则实施了一批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如再制造产业化工程、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等,加快了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河北省自2014-2017年将投资4 237亿元用于治理污染,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到2017年将净削减煤炭4 000万吨,淘汰钢铁6 000万吨,着力实施一批节能减排工程。2013年底,华北六省市主管部门联合成立了节能低碳环保产业联盟,推动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合作及其技术的交流。未来应对京津冀地区产业整体的能源结构逐步进行调整,强制“三高一低”的企业节能减排,建立健全能源市场交易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区域产业绿色耦合共生发展。 (六)在金融业领域 京津冀地区应建立分层次的金融体系,打造区域性的金融网络,共同打造中国北方的金融中心。北京充分利用“一行一局三会”的决策优势和金融街集聚经济的金融总部优势,发展定位为金融决策和管理中心;天津应大力开展面向港口经济和科研成果孵化领域的金融服务,打造金融创新基地;河北要积极吸收京津金融业发展扩散的辐射效应,逐步培育省内的金融市场,促进本地金融业的发展。京津冀还可探索组建区域性的商业金融机构,为本地区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启动和实施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三、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优化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应由北京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的“区域协同发展领域改革专项小组”牵头,联合津冀两地力量,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切实研究推进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优化以“一轴双城三带四网”(一轴是指京津发展主轴,双城是指北京市和天津市,三带是指京唐秦发展带、滨海发展带和京保石发展带,四网是指城镇网络、交通网络、生态网络和文化网络)为特征的京津冀城镇群区域空间布局,努力实现“各地规划一张图”。这里主要论述产业重点合作布局的“一轴三带”。 (一)京津发展主轴 作为区域内的两大核心城市,由北京和天津两市连接而成的京津发展主轴承担着区域增长发动机的角色。京津之间产业联系会进一步加强,职能分工会进一步明确。北京将继续建设“世界城市”和“首都城市”,主要发展以知识经济为龙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如金融总部经济、软件信息开发、科技创新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行业;天津则充分发挥北方经济中心的职能,充分发挥港口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研发技术孵化等行业。 京津主轴的强劲驱动发展要求京津双核要充分发挥其科研、高端服务业等优势,通过快速综合交通走廊,辐射周边区域(尤其是廊坊等距离京津较近的城市),促进生产要素的重组与高效配置,扩大其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为此,要进一步强化经济主轴范围内各产业园区之间多层次、网络化的分工协作关系,构筑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端技术的产业化核心链条,完善水平分工为主、垂直分工为辅的基本格局,建立一个集约高效的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区,使之成为融入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网络的重要节点,带动京津冀地区参与全球都市圈竞争。 制造业方面,要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整合北京南部特别是大兴区的产业资源,与天津武清、宝坻及廊坊高端制造业基地协同发展,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成为京津冀地区高端制造业发展和对外合作的重要承载区。例如,推动北京光伏行业重大科技成果在廊坊、武清、保定等地区落地产业化;加强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与廊坊、武清、宝坻生物医药园区的对接与合作;依托大兴新机场建设,积极探索其与廊坊在空港物流、服务外包等临空产业领域的合作。 (二)京唐秦发展带 作为区域内重化工业优先升级带,京唐秦发展带范围涉及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等市。未来要着力发挥曹妃甸、秦皇岛和京唐港的港口优势和京津创新资源要素密集的优势,加快沿线重点城市传统工业产业改造和升级的步伐。唐山重点发展环保节能、生态集约型的现代制造业,由能源、基础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传统重化工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端重化工产业发展,采用新型装备和生产工艺,建设精品钢材和先进机械制造业生产基地。秦皇岛依托自身港口优势,重点发展临港型产业,推动基础性的重型产业向高端产业链发展,通过实施城港联动、以港兴市战略,完善现代化港口功能,建立高效集约、低碳环保型港口产业体系。京唐秦发展带要努力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为京津冀地区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区、高端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和国际滨海旅游休闲区。在京唐秦发展带的各节点城市上,通过共建园区、共建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基地等多种形式,实现北京对周边地区的技术输出,强化其技术扩散效应,推动周边城市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此外,还应加强通州与相邻的香河、大厂、三河等地区在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为北京创新资源辐射效应的东扩发展奠定基础。 (三)滨海发展带 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该发展带覆盖滨海区域内的唐山、秦皇岛、天津、沧州等市。未来要充分发挥滨海区位优势,促进重大生产力布局向沿海地区集中,着力推动渤海湾港口群的形成,提升天津港、唐山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四大港口的职能和作用,强化渤海新区、曹妃甸区与滨海新区的分工协作,共建沿海新兴产业聚集区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载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精品钢材等现代制造业,逐步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成为京津冀地区的开放合作新高地、全国新型工业化基地、全国重要休闲旅游基地、高端海洋高技术产业、京津产业转移承接基地[4]。 北京也应与滨海发展带进行深度产业合作,既要在现代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领域,通过“总部经济-生产基地”、共建园区、共建科研及成果转化基地等多种形式,推动京津各类生产要素向该区域扩散,如中关村、滨海新区等与山海关经开区、北戴河经开区、唐山海港经开区等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园区联盟,从而生产更多的高端、高效、高附加值型滨海产业产品;还要利用滨海地区具备优质海港的条件,探索北京与唐山、秦皇岛共建港口,提高以京唐港为代表的高端港口发展水平和层次,同时深化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促进口岸区域贸易便利化,推动区域口岸经济发展。 (四)京保石发展带 作为区域内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发展带,该发展带涉及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市。未来要依托中关村一区多园及交通轴线上的房山、良乡、保定、涿州、高碑店等园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升服装纺织、化学纤维制造、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等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努力建成国家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国家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农业和都市工业基地。 在京保石发展带的产业合作机制上,要通过技术输出、共建研发平台、共建产学研基地等方式加强产业对接和协作。如发挥保定在光伏行业、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的优势,北京企业可在保定建立相关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此外,还应通过共建籽种研发、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基地的途径,促进区域农业向现代规模化和高端品牌化的新型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必须加快统一的区域要素市场建设,切实提高区域内市场一体化水平,调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优化主导产业空间布局,在京津发展主轴、京唐秦发展带、滨海发展带和京保石发展带等发展轴带内重点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产业合作机制,提高京津冀地区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竞争力。京津冀地区主导产业和空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_生物医药论文
京津冀地区主导产业和空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_生物医药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