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习惯论文_周海燕

养成良好习惯论文_周海燕

周海燕 黑龙江省安达市青肯泡乡中学校

摘要 怎样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发挥“生成”的魅力,是目前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结合自己教学经历,做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习惯 课堂 生成 环境 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程序中,课前教师都要编写预设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认真执行。这样的做法没有注重学生的发展,不可能体现出学生课堂学习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对此,新课改提出了“动态生成”的核心理念。这种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开展自主创新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怎样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发挥“生成”的魅力,是目前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结合自己教学经历,做了初步的探索。

首先,培养预习的习惯,关注教学目标的生成过程。每一节课,都要有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加以酝酿。这些目标的设定必须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以便整体上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这些目标分散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如果过于量化,过于精确,就会形成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行为就会受到束缚,就会事倍功半。第一,程序化的教学尽管围绕新课程标准展开,但也束缚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严格执行预设方案,把课前编写的教案在课堂上加以实施。这样的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没有乐趣可言。教师不必担心教学意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教师的教学机智不能得到发展。第二,不重视生成的因素,就会漠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失去许多课堂中许多闪光点,泯灭瞬间产生的智慧火花,痛失许多无法预约的课堂资源。这样就会因为看到了冰山一角,而失去整座冰山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出发点和终结点,过于精细的教学设计,往往会忽略最具价值的学生个性发展,和塑造人格的功能。教学目标设定中做到适度的模糊、开放,具有一些弹性,有助于展示学生丰富,富有个性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教师重新组合和建构教学资源,为师生留下灵活的操作和活动的空间,学生预习习惯养成,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使课堂教育成为学生心灵的一片绿洲,生命的一股清泉。他们会获取丰富的知识,发展思维,感受无限的乐趣。

其次,引导探究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全人发展诸因素的动态生成。在现在的教学理念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产生认识、情感、运动技能三个领域,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此观之,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的三位一体,努力实现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诚然,为了便于教学活动由传统的单纯知识教学走向全人发展,势必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探究非知识因素的生成。第一,关于智慧生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文章反应主人公智慧。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对人物言行的品读、感悟上,让学生在与教师、同学以及文本的开放性对话中,获得智慧的启迪。产生智慧的思维与创新的萌动。第二,关于人格的生成。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充分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内心感受,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人格生成。把课堂既作为知识传递的殿堂,又作为人格培育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关心、理解、牵挂、关注学生的诸多人格因素,真情对待学生,呵护学生,与学生建立友好而平等的关系。以自己崇高的人格感化学生,使其养成热情、负责、真诚等优秀品质。第三,关于道德、情感生成。语文的文本中伟人、英雄、科学家的故事含有大量对学生精神感染、品质熏陶的成分,教师要借此对学生进行道德习惯、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对人物的品质分析,达到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净化。在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以情感为诱因的,学生情感丰富、易变、善于外露。正确的情感引导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对学习、课堂,对校园生活充满热爱。并满怀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要把情感因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

再次,培养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关注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语文的课程资源包括课本、教具等静态性资源,又包括教师的教学灵感、课堂中的教学意外等动态性资源。在以往的教学中,只强调知识静态的一面,突出课程文本,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又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下面是一节习作课的片段。这节习作课的要求是:观察生活,描写一个场面,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正在师生沉浸于写作的状态时,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教室对面的商服楼突发大火,救火车呼啸而至,人声嘈杂。学生的视线被对面的情景吸引而去,无法安心于原有的构思,无法写下去。教者索性让学生离开座位,挤在窗前,尽情观察这场火灾的抢救现场。大火被扑灭了,回到座位的学生便把刚刚看到的场面诉注于笔端,很快完成了写作目标。这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教师强行学生坚持写下去,那些心猿意马的学生,就不会很好地完成习作的。教师抓住一起机会,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

最后,提升合作意识,关注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动态生成。教学目标、课程资源、学生全人发展都呈现动态形式,教学内容及过程势必也是动态生成的。教学以学生人格的形成发展为终极目标,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确立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意识,并充分利用这一理念指导自己课堂行为,不能用预设的目标主宰教学、束缚学生思维。语文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个性,分组合作交流汇报,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学习中飞扬。要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情景。追求真实、自然,才能实现学生的灵动、个性张扬,充分体现教学的现实意义,促进学生实实在在地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的课堂教学理念的不断实施,“动态生成”会深入人心,会使课堂学习更加完善,臻于科学合理。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成”的魅力会更加明显地展示出来。

论文作者:周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养成良好习惯论文_周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