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1100
【摘 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玩偶共医学行业发展迅速。心肺复苏是救治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重要措施,对争取救治时间、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价值。但心肺复苏的救治效果同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对此方面内容予以重视。
【关键词】院前心肺复苏效果;影响因素
引言
我国近年来医学领域发展非常迅速,为我国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心跳呼吸骤停指血液无法自然流入和流出心脏。造成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因素众多,如手术麻醉意外、中风、溺水窒息等。心肺复苏为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措施。但能对心肺复苏造成影响的因素也较多,如建立人工气道、除颤时间、复苏实施时间等。
1一般资料
选择某中心接诊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5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心肺复苏情况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共计26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最低年龄14岁,最高年龄78岁,平均年龄(45.2±3.1)岁,心跳、呼吸骤停原因:触电4例,中毒2例,呼吸系统疾病7例,心脑血管疾病13例。治疗组共计26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3例,最低年龄15岁,最高年龄77岁,平均年龄(45.4±3.2)岁,心跳、呼吸骤停原因:触电3例,中毒3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心脑血管疾病14例。对比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2方法
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后,及时进行呼吸气囊给氧、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相关治疗措施,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心率、血压等常规指标进行检测,提供肾上腺素等药物共同治疗。使用冰袋外敷等降温方法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并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提供患者电击除颤等治疗。心肺复苏成功后,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及发病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改善患者电解质紊乱等不良状况。
3观察指标
心肺复苏判定标准:成功,通过急救,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意识缓慢清醒,心跳恢复,眼球运动,出现咳嗽、四肢抽动等生理反射;有效,通过急救,患者自主呼吸超过20min,但低于24h;无效,通过急救,患者仍无法自主呼吸,心跳未恢复。心肺复苏有效率=成功率+有效率。患者入院后检测收缩压、舒张压、乳酸浓度,同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质量的因素。
4评判标准
治愈:患者在经过2周的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即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感消失,肢体恢复正常;好转:患者在经过2个星期的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即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感有所减轻;无效:患者在经过2周的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临床症状未有任何改变或病情反而加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结果
对治疗组26例进行心肺复苏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年龄<50岁共10例,心肺复苏成功10例,成功率为100.00%,年龄≥50岁共9例,心肺复苏成功6例,成功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83,P=0.0466<0.05)。心脑血管疾病14例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7例,成功率为50.00%,非血脑血管疾病12例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12例,成功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05,P=0.0042<0.05)。心跳、呼吸骤停时间<3min患者共14例,心肺复苏成功14例,成功率为100%,心跳、呼吸骤停时间≥3min,12例,心肺复苏成功5例,成功率为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54,P=0.0008<0.05)。
6讨论
能够对心肺复苏效果造成影响的因素有许多,有报道称,复苏成功和心跳呼吸骤停到复苏开始的时间这两者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而心跳骤停到开启复苏抢救的时间则是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通过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显著提高心跳呼吸骤停病患心肺复苏的效果,从而有助于减少其死亡风险。另外,年龄也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研究表明,患者的年龄越年轻,其心肺复苏的成功几率就越高。心跳呼吸骤停为临床上常见急症,指血流无法自然流出流入心脏。造成该疾病的因素众多,包括手术麻醉意外、一氧化碳中毒、电击、心脏病发、药物过量、中风、溺水窒息、植物神经反射异常、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各种休克、严重创伤等。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通畅患者由被发现至救援人员抵达现场,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时间较长,一般超过最佳实施心肺复苏的时间,降低了复苏成功率。尽管救援人员可以在最短时间抵达目的地,但因缺少现场旁观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极容易发生因救治不及时而死亡的情况。因此,院前周边群众、目击者才是最直接的人员,唯有他们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才可以为患者后续抢救奠定基础。经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心肺复苏易受多种因素干扰使成功率降低,进而对后续抢救质量造成影响。总结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①患者年龄低于50岁,心肺复苏救治成功率更高,这是因为患者年龄一旦超过50周岁,身体内各器官功能会发生程度不一的退化情况,当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对脏器造成的损伤更大,更不易恢复;②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肺复苏救治效果相对较差。这是由于患者本身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心脏、脑组织等已经收到损伤,相关器官功能较常人更弱,一旦发生心跳、呼吸停止,对其产生的危害是常人的一倍以上,进而对救治效果造成影响;③心跳、呼吸停止时间越长,对患者的损伤越严重,并且救治越困难。所以,心跳停止时间超过3min患者心肺复苏质量较差。当前,院前急救工作仍面临极大挑战,心肺复苏效果仍亟待提高,那么,急救医护人员应在保证本职工作质量的基础上,为民众普及急救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救治成功率。该文分析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治疗组复苏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P<0.05),心肺复苏开始时间(3.12±0.73)min较对照组(15.38±2.66)min短,患者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乳酸浓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论与陈凤等[8]发表的文章中心肺复苏成功率93.75%结论相一致。
结语
综上所述,心跳、呼吸骤停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救治分秒必争,应向民众普及心肺复苏技术,为后续抢救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参考文献:
[1]陈红,张重阳,徐俊祥.急诊院前、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6):2475-2477.
[2]曾瑞峰,许月球,赖芳,等.急诊科心肺复苏模式选择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1):15-18.
[3]黄淳君,陈国锋,叶森,等.第三代心肺复苏机在院外心脏骤停中的效果评价[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4):415-418.
[4]周咏梅,肖小培,李萃萃,等.喉罩人工呼吸支持对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复苏后综合征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7):1310-1314.
[5]杨冬梅,陈子红,徐小琴,等.心肺复苏人工-机械转换过程中缩短按压暂停时间的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6):511-513.
[6]陶品月,黄惠桥,潘晓,等.初级创伤救治培训模式在PCI术患者主要照顾者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8,29(9):1329-1332.
[7]刘树峰,陈东方,陈国涛.气管插管不同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8):102-104.
论文作者:夏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心肺论文; 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时间论文; 因素论文; 年龄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