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文崇镇第一中心学校 渠县 635200)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练习等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完善。数学教学新理念也已经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渗透、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中重点突出的一部分。怎样教学数学创新教学呢?笔者在此抛砖引玉。
一、积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它将对教学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生的心智还没完全成熟,所以和教师的关系对于他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心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要用对待自己孩子的方法来对待他们,对待学生要平易近人。在教学中,要放下师者的“尊严”,不要高高在上,要和蔼可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对你亲切起来,当然爱屋及乌的力量也会慢慢显示出来的。其次,教师还要转变以往的旧观念,要用全新和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切实地理解和信任学生,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都需要信任、关心、理解、帮助,都有极大的可塑性,都隐藏着极大的创新能力。
二、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赞可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主要策略。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培养其创新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教师示范质疑。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对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教师就应该做好示范,教给学生质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学会独立质疑做好铺垫。
在重点、难点处质疑。每章节知识都有重、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就难在知识的抽象性上,它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矛盾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重、难点处质疑,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行突破。
在解题过程中质疑。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解答时发现了问题的规律,但感到奇怪,于是提出质疑,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比较思考,自己得出结果。创新学习的特征之一是质疑学习,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权威,怀疑书本,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培养创新意识。我们要提倡那种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的精神,它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三、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 ……”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培养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四、丰富创造性思维的源头活水。
创造性思维不是凭空想象的活动,创造性思维需要对原有知识进行一种新的组织、新的启发,以便产生出不同于常规的新的观念和方法。“新”的产生依赖于大量的“旧”。
例如:比较—和—的大小。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分数的意义”“分数化小数”的知识,没有“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对角相乘”的思考方法,“假设”的数学思想做积累,并且没有这些知识方法的准确性做保证,还能迅速产生并准确“创造”出那些新方法吗?因此,加强双基教学是很重要的。当然在让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我们还要同步且不失时机地渗透创新意识,知识可以拓开讲解,问题设计要增强启发性,这样形成的“双基”才能不死,在以后的学习中才比较容易被激活和调用,从而加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
五、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会”变为“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
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论文作者:陈建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创造性思维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数学论文; 方法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