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蓝天构建(二稿.下)论文_曹竣云

青山.绿水.蓝天构建(二稿.下)论文_曹竣云

大冶市滨湖学校 湖北 黄石 435100

3 结论、对策与展望

3.1 结论

2008年,中国南方某地的湖泊淡水鱼大批死亡。2011年是世界性的百年干旱,工业国家和地区大量降水,农业国家和区域及草原少雨干旱。2012年中国南方某地湖泊一角的湖水浑浊,水中一条一尺多的淡水鱼浮于水面上,上面沾满了觅食的苍蝇。湖水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和氧气量很少,以至于很多地方养鱼成活需增氧气。排放至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已超越了量的范围,实现了质的突破。2011年和2012年剧增的干旱和暴雨是表现。

就当前来说,碳的排放已经实现了质的突破。由前述的分析可得出,它必然生成在工业越增产(单位)工业品越贬值同时增加饥饿人口量的机制。

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水蒸气,所以另一方面,排放至空气的二氧化碳量突破质变时,植绿色树留水保土改善人居环境改善民生于当前的背景下,失去了最佳时机。

地球或某一地区相对长时间碳的过量利用最终引起地球或某一地区的贫瘠和长时间的干旱。

质变是一个相对概念。“2008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385ppm,它的含量已经达到危险的水平。”[22]这也就有了前面提到的淡水湖鱼类因湖水酸化和缺氧大批死亡。“2013年5月9日,美国夏威夷莫纳罗亚气象站公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400.03ppm,已经超过400这一阈值。”[23]“2015年5月7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最新消息称,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监测,大气中全球月均二氧化碳首次在3月超过400ppm,达到400.08ppm,创下了新的纪录。“[24]”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8°C.虽然上升的温度很有限,但仅仅是这一点就足够引起地球气候的重大改变。冰川在消融/缩减/收缩,珊瑚礁在消退,沙漠在扩张,沙暴在肆虐,雨林在燃烧以及极地的冰块在融化。显而易见,全球气温仅上升不到1°C就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那么如果气温进一步上升则会带来毁灭性的结果。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计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超过2°C则会造成即时影响和无法挽回的后果,这包括数以万计的物种的灭绝、雨林变成无树草原、沙漠化程度加剧、地球上的干旱地区将会更加干旱、湿润地区的地势则会加剧下沉、洪水泛滥以致粮食产量下降以及海平面上升。“[25]”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人类目前的科学研究表明,在2050年左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应低于400ppm,才有较高的可能性将地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C内。“[26]

于当前70亿人口和有限的耕地(温度上升正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背景下,必然要求发展农业;温度上升引起的自然灾害强化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能源危机最终导致工业生产的弱化和衰退,未来社会必定是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的社会。

于当前70亿人口和有限的耕地(温度上升正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背景下,要避免饥饿和争夺土地引起的战争,必须保证地球生活的人口适量;要避免饥饿必须保证粮食生产;当前高温引起的水旱灾频繁,要形成风调雨顺的粮食作物生产的有利环境,必须以保证足量的森林规模大量植树为前提。以保护现有森林规模、提高植树的规模和质量为前提的粮食生产,实现人口数量与储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碳能源的量与可再生能源的可利用量相适应,可生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此为基础,人类才能看到未来的曙光。此结论最近得到印证:“过去的一个世纪,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地球上脊椎动物的灭绝速度比先前加快了100多倍,这表明地球正在进入第六次大灭绝时期,而人类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这种情况,或许将成为早期受害者之一。”[27]要看到亮光和曙光,必需会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

由于水和二氧化碳都是温室气体,水的过量气化和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失衡必将导致二氧化碳增多温度升高速度加快和蒸发加速,空气垂直流动加快;由燃烧公式可看出,燃烧产生的水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多一个。在当前高温和工农业生产和居民正常生活的背景下,它必将引起地球的旱水灾频繁尤其是旱灾过量并在化石燃料耗尽导致地球长期干旱。在当前的高温背景下,碳的过量利用燃烧过量即发展工业必将导致水灾,而碳的不足或不恰当利用燃烧不足即发展农业必将导致旱灾。

3.2 对策

3.2.1 由光合作用公式和呼吸作用公式及燃烧公式可以看出,温度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生态转化二氧化碳为有机物与自然排放二氧化碳失衡或失调,当前具体表现为自然排放的二氧化碳大于生态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减碳。由燃烧公式可看出,水灾频繁的原因的一个角度可理解为温度上升过度和过量利用化石燃料(如工业国家或地区或正在发展的工业国家和地区);旱灾频繁的原因的一个角度可理解为温度上升过度和对化石燃料利用不足(如农业国家和地区和向农业国家和地区转化的国家和地区)。由此可以得出,生成风调雨顺的农作物生长环境,其机制为降低气温和适时适当适量适宜的利用化石燃料(即不过量利用,也不不足利用)。降低气温为通过保护现有森林规模实施自然保护区和大规模植树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大于自然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就是降碳(降碳措施为保护原始森林和大规模植树、工农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的低碳);适时适当适宜的利用化石燃料为既不过量利用也不不足利用化石燃料利用,其措施之一是将排放二氧化碳的工厂均匀或相对均匀地分布于自然生态区中、并在自然生态区内保留大量洼地吸收二氧化碳和隔离因高温引发的火灾以保证适宜均匀地生成风调雨顺的气候环境。

3.2.2 改变温度升高带来的灾害和水旱灾害频繁的气候环境,其机制和原则同上3.2.1,关键在于降低温度和适时适当适宜的利用化石燃料。措施如下:

3.2.2.1 根本措施:首先,保护现有的原始森林规模和大规模植树,以保证生态降碳大于自然排碳,提高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的比例;其次人口要适量,人类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不可避免地要排碳;再次,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低碳,即避免过量利用化石燃料燃烧,这其中包括适当适量适宜的利用化石燃料。这在《研究称地球步入新大灭绝时期:人类首当其冲》一文得到印证:“物种灭绝的原因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乱砍乱伐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息息相关。”“尤其在保护栖息地、限制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过度开采以及控制气候变化方面下工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8]

3.2.2.2 具体措施:除上述根本措施外,武觐文认为,具体的措施有:“①从根本上认识健康与和谐发展需世界观的转型,人们需要从单一方向进化发展的世界观转变为尊重自然客观演化的世界观,昌盛不衰的永恒发展是不可能的,问题是人类应当避免早起夭折,争取自然的善终;②协调好人类内部的关系,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双赢与多赢的互惠关系;③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文化精神消费,提高人们的环境公德;④实行节约对策,尤其是面对水资源枯竭,只有节约才是唯一的出路,将节约的水用于农业生产及必要的工业生产。“[29]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3月24日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表达类似的观点,其基本原则如下:①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②是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③是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驱动作为基本动力;④是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⑤是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

3.3 展望

由本文数据可看出,地球的化石燃料的储量是有限的,人类不可能持续下去,由于自然客观演化的规律,人类也不可能昌盛不衰。人类有其自然产生、发展、衰亡的规律。问题是人类应当避免过早夭折,争取自然的善终。是自愿选择愉快的方式来解决,还是以不愉快的方式来解决?

对于人类应当避免过早夭折,还是争取自然的善终?如何争取善终,除了上述的争取温度降低的机制和适时适宜适当的利用化石燃料之外,在人类有限的时间内,尊重事物(自然界)的多样性为大智慧。这种尊重事物的多样性既为尊重人类的多样性,对于当前来说,更重要的是尊重自然界除人类之外的其他物种的多样性,把人类的人口数量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让多样的自然界服务人类,与人类终老,从而迎来人类在有限的时限内春暖花开的未来。(完)

※本文所说的“适量适当适宜”地利用碳资源中的“适量”是适当数量,“适当”是合适恰当,“适宜”是合适的时间。

※在温度上升问题上,本文不考虑地球热量平衡或自我调节对地球总体温度降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江晓原.什么是未来世界最大的政治——《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推荐序[A]. 贾雷德.戴蒙德.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5.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8-69.

[3]Berkley.2100年全世界可能有百亿人口.网易财经[DB],2012-9-11.

[4]Andrea Giuliacci.气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科学世界[J], 2003,5.

[5]李华.全球变暖和缺水干旱[N].中国石油报.2005-2-1.

[6] 章轲.追寻全球气候变暖背后的原因[N]. 第一经济日报,2008-6-5.

[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2050年中国能源与碳排放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83.

[8]于宏源.“气候门”难挡全球变暖速度.文汇报[N],2009 -12 -9 (007).

[9]何晨.气候争论:是什么让地球变暖?.中国气象报[N],2010 -1-29 (004).

[10][19]秦大河.雾霾与全球变暖关系密切.文汇报[N],2014-5-30( 012).

[11]高凤玲、华泽钊、崔国民、陶乐仁.水汽浓度变化对温室效应影响的定量分析.环境科学与技术[J].2013-8.

[12][15]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化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5、116.

[13]周庆凡.世界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现状和格局. 中国能源[J]. 2003,1. 8.

[14]郑兴、李林蔚、陶甜、杨宁.全球能源危机与安全透析[N].人民日报,2006-2-17(海外版)

[16] 张霞、刘起勇.高温热浪对心脑血管病影响研究进展.中国公共卫生[J].2014 ,2 :242.

[17]王立国、刘晓东、姚国友、王宏霞.天气气候对精神类疾病发病和复发的影响.吉林气象[J]. 2002,3: 31.

[18]周晓平.气象环境对温病发病影响的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Ⅰ-Ⅲ.

[20]仁寿.人类是导致气候变暖的元凶[N].北京科技报,2007-2-7(001).

[21] 贾雷德.戴蒙德.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12.

[22]王倩.大气中二氧化碳已构成威胁[N]科技日报.2008- 12-18( 004).

[22]麦克.曼.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何创300万年新高?[J].环球地理人文,2013,7

[23]史一卓.3月全球二氧化碳含量破极值[N].中国气象报,2015-5-13(003).

[25]格雷姆.泰勒.地球危机[M]. 海南:海南出版社,2010. 26-27.

[2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2050年中国能源与碳排放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

[27][28]王浩.研究称地球步入新大灭绝时期:人类首当其冲[N].现代快报.2015-6-21

[29]武觐文.生命过程——环境、生命、人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231.

[本文绝大部分内容含第一部分经济学原理部分的(一)、(二)首次面对公众是2012年10月1日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某政府部门的一封信;结论的内容除少数内容外,皆为2012年10月1日后来增加]

作者简介:曹竣云(1979- ),男,本科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为教育经济与管理,2011年参加过博士入学考试,专业与硕士专业相同。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滨湖学校教师。

论文作者:曹竣云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青山.绿水.蓝天构建(二稿.下)论文_曹竣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