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患者53例社会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陈玉平,刘春珍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失眠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事件量表(L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53例失眠症患者(失眠组)及45例无失眠者(对照组)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失眠组患者内外向分值、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于对照组(P<0.01),而神经质、抑郁、焦虑、负性生活事件、主观支持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失眠症患者具有明显的内向和神经质、抑郁、焦虑个性,且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在药物治疗失眠症的同时,应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干预,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关键词】失眠症;社会心理状况;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02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the patients with in somn ia and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Methods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 naie,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elf-Rating Anxiety Scale,Life Event Scale.Results The scores of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utilization of support in insomnia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in somnia have a distinct personality of introversion,nervousness,depression and anxiety,and the form ativeness of the personality has some thing to do with the negative life events.

【Key words】Insomnia;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Nursing

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们对53例失眠症患者采用多个量表进行心理评价,发现其心理学特征,从而为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同期在我科就诊且符合CCMD10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53例为失眠组,其中男22例,女31例;年龄28~78岁。选择无失眠症状及重要脏器病变,且精神方面无异常情况的志愿者4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26~79岁。两组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心理测评方法使用统一方法,通过填表的方式对两组的心理状况测评。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版[1],分4个量表,分别代表神经质(N)内外向(E)、掩饰质(L)、和精神质(P)。用模板套取原始分,再根据“EPQ成人各量表的T分表”获得标准分进行分析。每个量表[2]均有20个项目,采用4级症状评分,20个项目得分总和为总分乘以1.25后取其积的整数部分既得标准总分(Y)。分别测定被试者近一周来的焦虑、抑郁情况。采用国内由杨德森张亚林1 986编制的LES记录被测试者1年内发生的负性生活事件。根据被测试者自我认为的坏事部分的影响程度和时间,算出其全部负性事件刺激量之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共10项,分别算出主客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测试前须消除其顾虑,独立完成各问卷。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6.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两组EPQ分值的比较见表1。

表1

2.5 失眠患者内外向、神经质与焦虑、抑郁、负性生活事件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示,失眠组神经质与SDS、SAS、LES分值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P<0.01)、0.57(P<0.01)、0.63(P<0.01);而对照组各分量表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

3.讨论

3.1 影响失眠症患者的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生活事件、生活习俗等因素在内的社会因素与睡眠障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但社会因素对睡眠障碍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失眠组患者存在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观支持评分较高而对支持利用度的评分较低,显示患者期望从社会环境中获得较多的心理支持,但事实相反。失眠症的发生或加重往往与患者的工作和社会经历中的某些事件有关,如:工作的紧张、工作的变动、买房、上学、就业等等引起的社会环境的改变,家庭矛盾、亲人的离去等所带来的心理应急等。

3.2 影响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导致心理应急的程度和影响取决于个体的认知评价、情感反应、应对方式等心理因素。患者存在焦虑、抑郁、躯体化障碍等心理症状,其心理防御方式趋于不成熟,人格特征表现为缺乏自信、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敏感、坚持己见、不善交际等特点。大部分患者对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是形成本症的致病心理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失眠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其神经质个性与焦虑、抑郁状态以及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有一定关系,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失眠症与某些特征性的心理因素相关的研究报道。

3.3 护理对策

社会心理因素与失眠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为其提供心理干预,通过转变患者的心理应对策略、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心理护理是临床心理干预的重要部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临床康复。对失眠症患者适宜采取的心理护理对策如下:①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帮助患者克服自卑心理。②加强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相应的应对策略。这类患者具有神经质倾向,情绪不稳,人格特征易于内向,容易出现负性的认知和情绪体验。③缓解负性情绪,安抚烦乱心理,树立康复信心。患者长期受失眠的困扰,情绪多为烦躁、焦虑、消沉抑郁,有人甚至一谈到睡眠就恐惧,这些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信心和康复的勇气。因此,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帮助其建立有效的控制负性情绪的能力,多鼓励患者,促使树立康复的信心。④睡眠知识宣传,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龚耀先.订艾森克个性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2]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5-142.

论文作者:陈玉平,刘春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失眠症患者53例社会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陈玉平,刘春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