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锦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4
摘要:乡土元素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是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表现形式。本文从乡土元素的概念入手,介绍了乡土元素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地域文化传承与乡土景观设计之间的相互联系,强调了景观设计中乡土元素的运用在文脉延续上的重要意义;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材料技术等切入点入手,讨论如何提取、传承乡土景观符号,并将其运用到乡土景观建设中。
关键词:乡土元素;园林景观设计;运用
1乡土元素的概述
乡土元素源于特定的地域范围,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乡土景观元素是特定地域生产、生活过程中,构成乡土景观的各种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元素及符号。[1]风景园林创作是以特定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为基础进行的空间整合活动,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具有与生俱来的地域景观特性,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是风景园林最主要的内涵之一。[2]
乡土元素可大致分为乡土自然要素、乡土人文要素、乡土意境三种类型。研究乡土元素,是为了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保护、传承当地文化,对乡土元素进行合理的创作、重构,最终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利用乡土元素进行景观设计并不是“博物馆式”原封不动的展示,也非解构主义般的拼贴,而需要立足本土,切合当地的特色,与当地的景观建设有机结合,生长出具有文脉源头的“新乡土”符号。[3]乡土景观的设计过程就是对场地乡土景观元素的认识、理解、提炼,然后再创作的过程。因此乡土景观设计应做到通过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结合而达到和谐融洽。[4]
2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乡土元素的意义
2.1传承地域文化内涵,塑造地域园林特色
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璀璨文明的重要源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千城一面”使越来越多的城市景观丧失了地域的特色,因此探析乡土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保护与传承,重建人与土地的精神关系,是保持地域特色,增强景观可辨识性的有效手段。
2.2节约景观营造的成本
能够体现乡土元素的乡土材料,大多来源于自然,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处理,就可以直接运用于景观建设中。景观设计中广泛使用乡土材料可以降低造价、节约经费,并通过造景的手法,可以使最普通的材料变得不普通。
3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乡土元素应用存在的问题
3.1现代园林设计中对乡土元素的应用价值认识不足
受到国际化的影响,国内城市与乡村建设深受西方影响,从广场风,到草坪风,仅仅机械地嫁接或者全盘照抄西方的景观符号,将符合场地文脉的乡土景观符号弃之一隅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对乡土元素及其重要意义的忽视,导致现代园林设计中对乡土元素应用价值的认识不足。
3.2对乡土元素的保护、重视不够,导致乡土元素种类和数量的下降
由于人们对乡土元素的认识不够,对其保护意识较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原有的乡土元素已不再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材料和事物。缺少对乡土元素的开发与研究,导致很多古老的文化和传承的内容都大量流失,对乡土元素未来的运用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4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乡土元素的表达
4.1乡土自然元素的提取与重构
乡土自然元素包括乡土植物、乡土材料和乡土地景。乡土植物反映了当地植物群落;乡土材料取自当地独特的自然物产资源;由不同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形成的地貌、地景则都是呈现当地特色的自然乡土元素。
4.1.1景观建设中乡土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材料是景观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文化表达的载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乡土材料就地取材范围广泛,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传统文化烙印,例如,常见的木材、石材等天然材料;砖、瓦、灰等人工材料;以及本地农、林、渔、牧、乡村手工业等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淘汰工具等,如蚌壳、陶罐等,都可以用于景观建设中。
4.1.2景观建设中乡土植物的应用
乡土植物的定义很广泛,可被看做经过较长时间的进化与淘汰后,在某个地区具有较强生存力和适应力的植物种类。乡土植物对当地环境有较好的抗逆能力,对病毒及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强。
许多乡土植物不仅附有经济、食用价值,还具有精神寄托价值,这体现了乡土植物的文化特点。乡土植物在一个区域、一个城市中具有极强的历史底蕴,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地区文化特色的象征,能够体现城市的人文色彩,成为城市名片,例如吐鲁番的葡萄、婺源的油菜花、海南的椰子树等。利用乡土植物进行景观设计不仅使景观更为立体丰满,而且具有当地的人文特色。
乡土植物在当地通常数量较大,价格相对便宜,并且后期人工管理和养护成本较低。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优先选择乡土植物进行种植设计,不仅有利于凸显当地的城市特色,还节约造价,符合当代城市建设中节能环保的理念。
4.1.3对乡土地景最大程度的保留与利用
地域性景观的乡土设计根植于土地,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项目,一定根植于对当地地貌地景的认识、尊重和利用,并用“师法自然”的设计手法来实现场地和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存,将景观设计融入周围的乡土风貌中。
4.2乡土人文元素,本底文化的发掘与呈现
乡土人文元素分为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其中物质要素包括乡土建筑、生产工具、生产器皿等;非物质要素包括民俗活动、风水观念、崇拜信仰、民间传说等。人文元素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经验,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内涵。
对乡土景观的人文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其空间感受,这种感受更多指的是群众参与,也就是生命力。当下乡土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乡土景观的观赏性,提高原有乡土风貌的感官体验,同时要注重对乡土文化的体验,将设计不仅停留在观赏层面,而是把当地的人文活动、民俗活动注入到场所中,让乡土元素的表现形式更生动具体。
4.3乡土意境——景观空间的创作
乡土意境表现为地方情节和场所精神。独特的乡土风貌和经年累月的生活场景伴随着人们的记忆,使得环境场所给人带来精神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乡土景观空间的设计表现上,着重于乡土“意”的表达,需要充分理解当地居民活动与空间场所的关系,从而把握空间的特性。对乡土场景的展现,要分析场地的要素,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通过“再现”的方式,实现对乡土元素的展现,一口旧井、一棵古槐树、一段残墙、一片菜畦都有可能勾起一片场地的记忆。
结束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舶来”的景观,带给人们新鲜感和视觉上前所未有的冲击,大量的城市争相效仿,试图通过这些“洋景观”来提升城市的档次与品味,打造所谓的“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形象。然而在短暂的新鲜感和欣喜之余,人们也逐渐开始困惑,那些看似现代和时髦的景观,正在悄悄地吞噬着城市的特色,那些曾经代表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的乡土元素和乡土符号正在逐渐消失,我们的城市正在变得失去自我,大量的城市正在变得“千城一面”。
在这种情形之下,乡土景观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充分了解乡土文化,挖掘最能体现地域特色的乡土元素,在尊重乡土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恰当的景观表达手法,设计出符合当地生活习俗,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且能起到传承历史文脉的乡土景观作品,应该成为每一景观设计从业者应该具有的自觉意识。[5]
参考文献
[1]孙新旺,王浩,李娴.乡土与园林: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8,24(8):37-40.
[2]俞孔坚.自然风景质量评价研究: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2):3-13.
[3]胡立辉,李树华,刘剑,等.乡土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其在乡土景观中的应用[J].北京园林,2009(1):9-13.
[4]郭泉林,王晨,韩建玲.运用乡土元素塑造地域特色景观——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古槐溪语”景点设计[J].北京园林,2014(4):18-26.
[5]刘新燕,樊俊喜,邹志荣.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手法研究[J].中国园林,2012(2):49-52.
论文作者:徐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乡土论文; 元素论文; 景观论文; 地域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文化论文; 植物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