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翻转课堂”教学引发的思考论文_万永启

《圆》的“翻转课堂”教学引发的思考论文_万永启

万永启 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兰底中学 266734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而在“翻转课堂”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翻转课堂给整个学习过程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其次,伴随着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成为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可以在一个有援的环境下实现更加高效高质的学习;最后,翻转课堂也对教师在学习中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基本知识已经由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掌握了,课堂上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两个高阶思维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上:一个是几何作图中“双轨迹模型”的应用,一个是圆中基本图形的识别与构造。下面笔者就结合这节课的实践感受谈一谈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粗浅认识:

一、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援的学习环境

翻转课堂外显的特点是课堂教学时空的翻转、教学形式的翻转和教学内容的错位,但究其根本是教育观念的翻转。教育观念决定教学行为,翻转课堂蕴含的教育观念是“学生本位”和“学习主体”。学生课前在家结合微视频自学基本知识,课堂上学习讨论高阶思维问题,由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交流和讨论,随之发生了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力后援。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本课中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到点P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cm,且到点Q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cm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大部分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无法将圆的定义与这个问题联系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是因为课堂上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的时间太短,让学生探究的时间太短,而教师在课堂上匆匆解决这个问题的后果就是学生在课后遇到同样问题时依旧无法解决,陷入无援状态。本课中通过充分的师生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信息的来源远比独自在家广泛,使学生的学习处在一个有援的环境中。

二、翻转课堂中教师的重新定位

1.从教学资源的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

微视频对于翻转课堂的作用无需赘言。微视频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将现成的资源拿来为我所用,但最好能自己制作,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自学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在微视频的制作上大家也可以各显其能,充分体现制作者的个性。一个好的微视频通常会有一些共性:首先是严谨,不能有错,要把基本知识准确无误地呈现给学生;其次,语言尽量轻松、幽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时间要控制,一般视频的长度不超过10分钟。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的微视频时长约8分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圆的定义以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二部分是介绍了弦、弧、圆心角、等圆、等弧、同心圆等与圆相关的图形的概念。每部分内容后都设置了相关的反馈练习。这两部分内容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并不算太复杂,学生结合微视频一般能够通过自学基本掌握。

2.从知识的传授者向高阶思维的点燃者转变

课堂中我们着重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几何作图——如何找出到两定点的距离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集合;另一个是基本图形的构造——在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时,常常构造由半径构成的等腰三角形辅助解题。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了圆的集合定义,并且在课前检测中也有涉及到的练习加以巩固,所以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误入歧途时再给予适当的引导。针对这个例题,笔者在教案中设计了三个问题:我们要找的是什么图形?这样的图形需要满足几个条件?满足各个条件的图形分别是什么?对于前两个小题:“(1)画出下列图形:到点P的距离等于1cm的点的集合;到点Q的距离等于1.5cm的点的集合。(2)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等于1cm且到点Q的距离等于1.5cm的点有几个?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学生较容易解决。而第三问:“(3)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cm,且到点Q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cm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学生解决起来是有困难的,而恰恰遇到困难后的讨论和探究才是最有价值的。其实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就是针对“双轨迹模型”的一般模式——首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图形;其次,将条件分成两部分,并将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画出,而每个轨迹必须是一条直线或者一个圆。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笔者依旧采用同样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完成了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将所学知识真真正正地内化吸收了。

3.从讨论的掌控者向参与者转变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讨论的掌控者,主要的功能是评判学生的观点正确与否。而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则需要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并适时地参与其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恰当的、智慧的启发,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铺设台阶,做一个智慧的讨论参与者。何为“智慧”?我觉得智慧体现在:如果学生的讨论正在不断取得进展,这时候教师就不该过分地参与进去;如果讨论陷入僵局,则需要教师做适当的启发。而启发又应该恰当,启发过多则学生失去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启发得不够则学生依然迷茫。

这节课的容量其实相当大,思维的深度也比较深,如果没有翻转课堂,而是按照以往的教法,我很难想象可以完成如此多、如此深的内容。笔者只是就一节课谈了对翻转课堂的一些认识和体会,而在后续的教学中笔者还是会不断地尝试翻转的模式。

论文作者:万永启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  ;  ;  ;  ;  ;  ;  ;  

《圆》的“翻转课堂”教学引发的思考论文_万永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