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省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_经济论文

内陆省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_经济论文

内陆省区经济发展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省区论文,内陆论文,经济发展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陆资源省区,基本上包括了中西部地带的全部省区。这个地区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研究这类省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一、内陆省区经济一般特点

内陆资源省区的各具体省区,由于地理交通、经济资源、历史文化、观念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是各不相同的。但由于两个基本条件相像,即地处内陆和资源丰富,所以它们在经济发展的总水平和总体形象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主要是:

①资源优势明显。

②交通、流通、通讯的通道较狭窄,流量相对较小,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不理想。

③国家级经济协作区、开发区和加工贸易区少。

④观念相对落后。

⑤区域总体欠发达。

⑥城市与农村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⑦资源流动性差,经济流量小,尤其是与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外国的经济贸易技术合作与交流更少。

⑧相对超前性人才缺乏,尤以技术管理和经营谋划等类人才为最。

⑨筹资、融资能力相对薄弱,资金困难。

⑩区域形象模糊。

二、内陆省区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从我国内陆资源省区经济一般特点出发,借鉴相对比较成熟的不发达地区发经济发展理论,可以考虑内陆资源省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1.从边际效率等于或接近零的状态中走出来

重点在农村,关键是让劳动力这一资源流动起来,实现劳动力与劳动对象的新的结合。

2.提高投资倾向,增加投入

内陆资源省区欠发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投资不足。一是基本构架性投资,或曰区域基础性投资不足,这类投资恰恰是形成区域经济的基础。二是发展性投资不足,当包括资本在内的资源达到充分利用的程度之后,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增加投资。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要求这样的地区(企业也一样)提高效益,是不现实的,企业的可能选择,将是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美国经济学家埃德温·查理就说过:在现存生产能力利用得彻底时,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价格上升的可能性越大。内陆资源省区必须千方百计增加投资。要尽力引进,利用区外资金。同时,也要充分发掘区域内的潜力,提高投资倾向。就地方政府言,应注意安排合适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多一点战略眼光,对广大消费者要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各种手段,引导其逐步提高储蓄倾向,以供扩大投资之用。这方面有的省已有成功经验。

3、用资源换技术、换资金、换人才

资源永远是可珍惜的,值得充分有效利用的。内陆资源省区欲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一般可通过两个渠道,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利用方式,凡本地区有开发能力(包括策划、技术、资金和管理等保证)的,可由本地区直接开发。另一种是间接开发方式。这是指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尚有明显缺口时,可采用种种方式,用本地的资源换取外省市、外国的先进的和适用的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以完善生产要素结构,迅速形成生产力。

三、行为主体目标定位

作为战略设计,当然要有一个战略目标。由于省区经济的行为主体是多层次的,故须作多层次主体的目标定位。各层次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故全省区战略一旦实施,必然产生联动效应。

一个省(区)通常可分为省、县、乡三个层次。而在实际操作上,似乎还要更细一些,省、县之间还有地(市)一个层次,乡以下则还有村和户两个层次。这样,一共是六个层次。之所以将乡以下列为省级战略设计中目标定位的主体,是基于如下两个基本事实:①内陆省区有相当一部分乡、村、村民小组尚处贫困状态,经济发展战略的设计不高度重视这一实情可能会带来失误;②我国农村,尤其是内陆省区的山区农村,至今仍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本经济制度,农户这一经济主体在农村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

六个层次的目标定位如下:

1.省(区)——有合理结构。即省(区)要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及地区布局,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的国民经济体系。

2.地(市)——有独特形象。即地(市)要形成富有特色的区域经济。

3.县——有支柱产业。这里必须指出的有两点:一是作为县级经济,传统的看法总是以农业为支柱。应该说,农村不放松农业是一大原则。但各个具体的农村情况不一,可以而且应该考虑将农业以外的某些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可以而且应该形成多元的结构性的支柱产业群。二是农业产业化。这是中国农村现代化必由之路。农业这个大产业十分庞杂,有必要在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基础上逐步细分。可以而且应该将某具体的农业产业独立出来加以强化,形成体系,使之成为县级经济的支柱。

4.乡——有拳头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乡级经济也有确立自己形象的问题。拳头产品的形成,是从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到生产组织与管理,直到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高质量运作的结果。因此,这一目标定位将迫使乡级经济本身有一个系统的设计。

5.村——有经济专业。即村级经济专业化。要将过去那种有块田就插插秧,有片山就砍砍柴的被动型经济行为改为在综合分析各种资源条件和市场供求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并重点扶持,深度发展项目,全面利用、综合开发资源的主动型经济行为。被动型经济行为是一种缺乏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行为,主动型经济行为才体现行为主体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只有当被动型经济行为变为主动型经济行为之后,竞争与效益,从而发展与富裕才能成为现实。

6.户——有生活支点。即每个农户均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每户都拥有或参与一项足以带来生活费用的生产性或经营性产业。这个层次是省(区)级经济的基础。如果这一层次不解决好,将影响其他五个层次。作为省(区)级经济,还必须通过调节政策和改革措施对各层次加以协调和调整。

四、原则措施

1.眼睛向内,动员民众

要把地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第一、正视现实树立信心。要正确估价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实事求是分析其原因。这是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的前提。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既不悲观失望,又不异想天开;既有必胜信心,又有艰苦跋涉的思想准备。第二,转变观念探索新路。在八十年代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观念,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渐渐显得不适用了,需要更新。一些先发展地区新招迭出,如荒山招租、土地批租,混合经济,BOT形式等,都是新观念的反映。观念停留在八十年代绝对不行,固守十四大之前的也不行。第三,用足政策抓住机遇。中央每一项政策的提出,都出自系统的考虑。只有当每一项政策充分到位,每一项政策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也才能实现政策系统预期。换言之,你真正用足了政策,那是你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贡献,对改革与发展的有力推动。用足政策的重要实践,就是发现机遇,抓机机遇。只要是法纪道德所允许和不是政策规定所不允许的,任何可以使自己发展的方式、形式、方法、手段和渠道,都要大胆地拿来试,不行再另找出路。第四,循序渐进坚持发展。经济发展有规律可循;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规律。由陆资源省区可以而且应该有一个宏观战略目标,但在战略实施上,在具体操作上,还须分阶段,逐步推进,切不可违背规律,急于求成。

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在今后若干年里,内陆资源省区,须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为此,还要推出相应的政策。这需要在改革和开放上做文章。就一省(区)言,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求得经济快速、协调、持续发展乃是最终目标,诸种改革开放政策不过是手段而已,各种政策的“中间产品”是获得资金、技术、人才及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而这些“中间产品”的获得还有赖于各种具体政策的落实。在这里,十分重要的是研究确定恰当的资源经营方式和形式。比如与省外资本合作、联营,还有租赁、托管等。还有一点应引起重视,这就是:扩大开放。就一个国家而言,当然主要地是指打开国门,扩大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但就一个省(区)言,尽管也包括发展与外国的经济关系,开放的重点——至少是并列的重点,应放在全国各兄弟省(区)市。这将有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也有利于推进中西部与东部沿海省市之间的稳定的合作交流,从而在更为宏观的意义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扬长避短,优化结构

作为一个省区,努力发展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尽快形成支柱产业,并着手培育主导产业,以保证其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不言自明的。值得注意的是,要重视本地区资源比较丰富而交通相对不便的特点,可以考虑在努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①避开交通不便之劣势,发展运输成本较低的特色产品和产业。②发挥劳动力富裕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但附加价值较高的产品和产业。③发挥资源优势,发展能耗、物耗相对较高但利润也较高的产品和产业。

4.效率优先,合理布局

拟将“五边”作重点,即:路边——铁路、公路西侧;河边——大江大河流域;湖边——大湖湖滨地区;城边——城市,集镇周边;边界——与邻省、邻县毗连的地区。当然,这个布局重点设计,并不排斥在一些特殊区位进行嵌入式布点,如开发矿山,新建大型企业(据此逐步发展成厂矿型城镇乃至小城市)等。

五、政策建议

省(区)是一个地区。省(区)发展战略是全国发展战略的一个子系统,它受全国战略的影响和制约。地区战略的设计与实施从而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全国战略的支持。尤其是内陆省(区)的经济发展,更要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倾向性政策支持。这方面国内有关专家和实际部门的同志,都有不少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国家也已经并将进一步对中西部省(区)(实为内陆省区)的经济发展从政策上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这里简列八条,作为对中央政策行为的建议。

1.调整工业布局,加快某些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资源省(区)转移的步伐。

2.建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对不发达内陆省区的财政支持和建设投资。

3.进一步理顺原材料和资源性产品价格。

4.建立内陆不发达省(区)开发基金和专项发展基金。

5.加大对内陆省(区)交能、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快内陆省(区)基础建设的步伐。

6.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采取在内陆省(区)建立加工贸易区、经济协作区和经济开发区,发展东部沿海发达省市与内陆省(区)间经济技术联合和协作,引导外资投资内陆省(区)等方式和办法。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在一个时期内,要求沿海发达省市,在其总投资中保证一定的比例投在内陆资源省(区),这要形成政策下达,要将支持内陆省(区)经济发展的具体行为及绩效,列为考核沿海发达省市政府政绩指标。

7.建立相应的区域经济管理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和督促各项支持不发达内陆省(区)经济政策的落实。

8.区域政策配套并法制化。借鉴美、德等国经验,可以考虑将区域政策法律法规化,以确保政策的落实及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标签:;  ;  ;  ;  

内陆省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