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变电所电气设备检修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电力设备在检修工作中有着检修质量管理不到位、没有全面考虑设备的情况等问题,造成检修工作未达到预期目标。现今,我国变电站电气设备已经逐渐通过计算机进行全方面的监测,结合科学的方法对设备进行设备性能评估和预防性检修,对完好的检修电气设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做好变电所电气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对确保电力设备可靠运行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变电所;标准化管理
一、电力设备检修工作情况分析
1.1传统电力设备检修工作
目前,传统化的定期检修工作制度仍应用于诸多企业。定期检修工作制度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电力设备的检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相关规定、规程的定期检修周期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电力设备检修工作的发展,欠检修状态又会造成电力设备系统运行的潜在性故障隐患。
1.2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产生
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又被称为预知性检修维护,1987年水利水电部即提出:“应用诊断技术进行预知维修是设备管理的方向”。这种检修维护方式是以电力设备当前的实际工作状况为检修维护依据,通过运用诊断技术手段对设备状态进行检测,获取设备运行的状态信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故障识别,准确判断设备的故障部位、故障发生的程度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确保能够及时解决处理。电力行业目前已有DL/T 393《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作为执行依据。
1.3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与定期检修的性能区别分析
电力设备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的最大区别在于,定期检修存在过多的不必要或是保守性的检修,有些检修工作是根据经验开展的非必要项目,会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设备状态检修是根据设备状态的运行情况进行检修工作的安排,对电力设备实施检修,能为设备的安全运行、系统性能的稳定,确保电力设备长期、优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安全保障。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更有针对性,能够防止设备过久的欠修,有效降低电力设备的检修风险,提高电网的运行服务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升供电的可靠性。
二、实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随着电网的发展,变电站及设备数量与日俱增,定期检修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定期检修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定期检修必然导致部分运行状态较好的设备周期性停运。因检修所引起的停送电操作,客观上又增加了误操作的几率。定期检修导致检修期限内工作量骤增,按照设备检修规程要求去落实每项要求,将使设备所需停电时间远远大于电网调度所能安排的停电时间,此矛盾造成很多检修内容难以落实,影响检修质量,增加了检修过程中产生新的设备隐患的可能。
状态检修以非传统的检修时间为依据,通过先进的状态监测手段、可靠性评价手段以及寿命预测手段,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识别故障的早期动态,对故障部位及其严重程度、故障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根据分析诊断结果在设备运行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或故障可能发生之前进行维修。状态检修科学地提高了设备的供电率,明确检修目标,它为设备安全、稳定、可靠、长周期、优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障措施。
三、变电所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3.1对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工作有助推作用
实施标准化管理能够使变电所各项工作实现规范化操作。以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为例,其变电所管理都拥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对职工的日常管理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和管理模式,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3.2有利于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
通过执行标准化的工作管理,能够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因管理失误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更好地提升运转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与标准化管理实践研究
4.1增强员工对状态检修、标准化管理的认识
企业发展、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人。企业的每一项工作、每一条指令都要由员工去执行。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态度,与安全生产保障、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应针对全体人员开展以标准化为主题的培训,对于标准化管理的认识和了解;开展针对运行人员、检修人员开展以设备状态检修为主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只有当管理层和员工上下一心之時,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4.2电力设备状态检修
通过巡检、例行试验、诊断性试验等方式对设备管理设备进行性能评估和预防性检修,加强失效分析、技术评判,借助专业单位对设备性能进行评估检测,通过自身检修经验积累,预防性的增加设备检修检查项目,总结设备寿命管理问题,长周期运行的“短板”,制定检修策略并开展预防性治理,将隐患消除在萌芽或初级阶段。
第一,建立标准化的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的例行检查、巡视、例行试验等是状态检修的重要手段,建立严格、标准的电力设备制度是非常必要的。第二,加大对设备状态检测设施的改造。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设备的现场实时监控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能够为电力设备状态的检修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信息。但是有些设备的状态检修信息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电力设备现场的实时监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使其能够为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第三,加强对电力设备基础信息的采集规范化管理。电力设备状态检修过程中还需要同步出台对基础性数据的信息采集和管理工作制度。根据不同的设备,出台建立不同的数据采集规范标准,有效避免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评估带来的麻烦和影响,提高基础数据信息采集的质量和效果。
4.2对输变电设备进行标准化管理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工作是供变电工作中重要部分,实施标准化管理能够更好地推动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通过标准化建设,将企业设备管理思想的凝练形成设备管理标准,作为各项设备管理活动开展的依据。
实施设备运行的标准化管理。从制度体系建设、运行标准化、专业化管理、培训工作、“三票三制”执行等方面建章立制,明确各项工作的标准、流程、要求及重点。对设备运行情况、电网运行情况、设备调度内容等进行详细记录,可以为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重要的依据。
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标准、流程、表单,检修文件包、检修工序卡等作业指导书实现全覆盖规范现场作业,实现管理流程明确、各个业务节点职责清晰、工作内容及工作标准完善、业务表单高度统一的目标。
4.3创新管理理念
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需要管理层创新管理理念。管理理念应当随着变电所以及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只有当管理理念适应变电所的发展需要时,才能让管理层的管理工作发挥作用。否则,再多的管理制度和章程都只是纸上谈兵,并无实际意义。为了做好这个工作,管理层必须创新管理理念,结合当下的时代发展背景以及变电所实际的运营情况,制定出合适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章程。动态修订标准,保证其在各项生产活动中执行的可操作性、刚性,同时为减少作业安全风险、操作安全风险及降本增效奠定基础。
结语
变电站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中采用合理的方式结合电气设备的状态进行检修,不但能够针对性的进行检修,同时还能够避免过多的盲目检查、利用设备概率降低、大量人力浪费等情况,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结合标准化管理,对生产运行各个过程的每个管理阶段、管理物项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管理,以实现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和成本控制,持续提升企业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金坪,高录军.关于电力企业设备检修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7(23):689-690.
[2]王瑞峰.关于电力企业设备检修管理的科学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0,8(3):634-635.
作者简介
郭举贤(1983.06.28),性别:男;籍贯:陕西榆林;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职务:风电设备运维人员;研究方向:风电运维。
论文作者:郭举贤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论文; 状态论文; 工作论文; 变电所论文; 标准化管理论文; 故障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