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护理部 湖南南县 413200
【摘 要】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及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及饮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实行健康教育及饮食干预,效果显著,培养患者健康的生活习惯。因此,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干预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clinical effect of diet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Method selection in February 2015 - February 2015,our hospital 112 case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patients as research object,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56 cases;Control group patients give routine nursing methods,on this basis,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give health education and dietary intervention,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 care.Results after comparative analysis,observation group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degree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he control group,two groups of data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health behavior intervention effect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two groups of data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health education and dietary intervention,the effect is remarkable,the patients healthy habits.Therefore,it is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use in nursing practice.
【Key words 】 gestational 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the diet intervention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包括:(1)糖尿病合并妊娠,指患者妊娠前期,已确诊为糖尿病;(2)妊娠期糖尿病,英文简称GDM,指患者妊娠前存在糖代谢异常,或糖耐量衰退,以至于在妊娠期间,确诊为糖尿病。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发现,85%以上的糖尿病产妇属于妊娠期糖尿病,我国发病率不超过5%,呈逐年递增趋势[1]。虽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于产后恢复正常,但是,增加患有Ⅱ型糖尿病的风险[2]。受病理机制的影响,糖尿病产妇的临床经过复杂,一旦血糖控制不稳定,能威胁产妇及产儿的生命健康安全。鉴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健康教育及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其中,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女56例,年龄最大者39岁,最小者22岁,平均年龄为(26.1±3.4)岁;②观察组:女56例,年龄最大者40岁,最小者23岁,平均年龄为(25.6±3.8)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价值。
1.2护理方法
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及饮食干预,即:(1)健康教育;要求相关医护人员,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积极与患者沟通,讲解相应的病理知识及管理制度,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增强患者的依从度。(2)生活指导;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生活指导方案,合理膳食,调整原有饮食结构,注意忌口,控制热量摄入,坚持少食多餐。(3)适量运动;要求相关医护人员,鼓励产妇适量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控制运动量、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以20至30分钟为最佳,禁止空腹运动。(4)血糖监测;要求相关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自行完成血糖监测,记录血糖波动幅度,同时,告知产妇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有利于控制药量。
1.3判定标准
要求相关医护人员,以血糖检测仪为主要检测设备,指导产妇自行记录血糖值的变化幅度,合理控制药量,同时,以我院自行研发的妊娠期糖尿病调查表为辅,了解产妇健康行为及血糖控制情况[4]。其中,健康行为,主要包括: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检测血糖及控制饮食。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 +S)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指数的对比
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临床护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实行健康教育及饮食干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备显著价值作用。其中,妊娠期糖尿病,主要包括:(1)糖尿病合并妊娠,指患者妊娠前期,已确诊为糖尿病;(2)妊娠期糖尿病,英文简称GDM,指患者妊娠前存在糖代谢异常,或糖耐量衰退,以至于在妊娠期间,确诊为糖尿病。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受妊娠期糖尿病病理机制的影响,妊娠与糖尿病互相影响,主要包括: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指妊娠合并糖尿病对于产妇及产儿的影响,与产妇的血糖控制水平及病情存在密切联系;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指妊娠造成产妇的糖尿病显性化,加重原有糖尿病产妇的病情,诱发健康产妇的妊娠期糖尿病。临床表现为:产妇妊娠期存在“三多症状”,即:多尿、多食及多饮,同时,产妇体重超过90千克,阴道及外阴假丝酵母菌感染,发作反复,妊娠时并发羊水过多,产儿巨大,威胁产妇及产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从现阶段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来看,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方法繁多,诊断准确率高,主要包括:(1)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英文简称OGTT,我国普遍选择75克糖耐量测试,即:产妇空腹超过12小时,口服葡萄糖75克,其测试标准为:3小时为6.7毫摩尔、2小时为8.6毫摩尔、1小时为10.3毫摩尔及空腹为5.6毫摩尔,超出两项或两项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5]。(2)糖筛查测试;指在产妇妊娠24至28周内,完成糖筛查测试,即:将50克葡萄糖粉溶于200毫升水中,5分钟内饮完,其测试标准为:1小时内产妇的血糖值超过7.8毫摩尔,为糖筛查阳性。(3)空腹血糖测试;即:产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空腹血糖超过5.8毫摩尔。(4)尿糖测试。同时,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主体的原则,严格把握糖尿病产妇的妊娠标准,确定产妇糖尿病的严重程度,针对治疗积极、血糖控制良好及器质性病变轻的产妇,实行健康教育及饮食干预,保障良好的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实行健康教育及饮食干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孙珊珊,罗辉兰.PBL式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07(13):73-76.
[2]黄利兰,邹清如,蔡芬兰,黄国清,宋薇.个体化饮食干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分析[J].河北医药,2013,02(35):311-312.
[3]朱凌燕,姜杉,徐茂青,李晨希,刘文淑.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5,15(30):2314-2315.
[4]郝娟芝,季文萱,李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健康促进与教育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6(13):19-20.
[5]孔玉贤,杨春霞,林芳霞.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及饮食干预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32(10):264-265.
论文作者:姚必先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7
标签:产妇论文; 糖尿病论文; 患者论文; 妊娠期论文; 血糖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