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庄蓉 程宁
(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福建福州 350008)
【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仪在失眠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取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颅磁刺激仪治疗,采用PSQI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睡眠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睡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症患者采用经颅磁刺激仪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仪;失眠症;治疗效果;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099-02
失眠症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维持发生障碍,导致机体睡眠质量难以患者患者的生理需要,造成患者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影响患者健康,常规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该方法虽然能调节患者睡眠,延长患者睡眠时间,但是长期疗效欠佳,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1]。近年来,经颅磁刺激仪在部分失眠症患者中得到应用,该方法是通过线圈产生高磁通量磁场并穿过颅骨,在神经组织内产生电场梯度,产生感应电流使得神经细胞去极化,从而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但是该结论尚未得到进一步证实。为了探讨经颅磁刺激仪在失眠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医院收治失眠症患者6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人口学资料
患者男,总共37名,年龄在(33~68),三个未婚,其余均已婚;女,总共23名,年龄在(31~69)岁,均已婚。文化程度在初中到大学本科。
1.2 临床资料
取非器质性失眠症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2~68)岁,平均(46.1±2.6)岁,病程(6~17)月,平均(11.5±2.1)月。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1~69)岁,平均(47.3±2.9)岁,病程(5~18)月,平均(12.1±2.0)月。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②PSQI≥7分;③患者均经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2];④患者夜里睡眠均低于6个小时(按照临床应用的住院患者睡眠记录单进行观察统计,每半小时记录一次观察结果)。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有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其他生理或病理者[3];②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③排除合并传染性疾病及意识不清者。
1.3 方法
1.3.1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症状、临床表现给予2mg艾司唑仑(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国药准字H31021533),每天1次,连续服用5周(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经颅磁刺激仪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症状、临床表现采用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磁场刺激仪器,采用1mHz和5mHz两种频率,刺激强度根据每个病人测定的不同阈值来设定的,刺激部位为右额叶背外侧区,每天1次,每次30min,10天一个疗程,每天刺激一次,做五休二。每一个疗程结束,重新测一次阈值。
1.3.2评估方法 采用PSQI量表对入选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定,主要指标有: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等,采用0~3分评分,得分越低,睡眠质量越高。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睡眠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睡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治疗前相比,bP<0.05。
3.讨论
失眠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患者发病后不仅会影响大脑皮层局部兴奋性,而且对深部脑组织等也有作用,影响患者健康。近年来,经颅磁刺激仪在失眠症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4]。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睡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经颅磁刺激仪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利用磁场线圈产生高磁通量磁场,在神经及大脑组织部位产生电场梯度,从而能产生感应电流,能调节大脑内多巴胺水平变化,使得机体皮质发生兴奋、血流灌注,导致机体内分泌发生变化,并且该方法能实现深部刺激,具有无痛、非介入等优点,能调节神经递质功能[5]。此外,经颅磁刺激仪的治疗能将产生的磁感应经过皮质下行传递给丘脑及周围脑部组织,使得紊乱的神经元恢复正常,从而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但是,患者采用经颅磁刺激仪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仪器参数,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6]。
综上所述,失眠症患者采用经颅磁刺激仪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磊,黄荣高,陈进法,等.多元时间针法治疗失眠症疗效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12,32(4):297-300.
[2]张伟,陈明人,熊俊.针刺“五脏俞”组穴治疗顽固性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6):1148-1150.
[3]刘琳.针刺背俞穴(泻南补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29(3):363-363.
[4]尹红博.针刺申脉、照海对原发性失眠多导睡眠图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2):115-116.
[5]符惠芳.重复经颅磁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1):90-92.
[6]陈葆英,万丽霞,史凤英.米氮平与重复经颅磁刺激仪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5(31):130-131.
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经费资助(201710271).
论文作者:李玲,庄蓉,程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30
标签:患者论文; 失眠症论文; 睡眠论文; 睡眠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方法论文; 疗效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