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1996年9月2日在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院的讲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讲演论文,中国经济论文,世界经济论文,经济研究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经过18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制度基础和运行机制已经初步形成;
中国的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对外开放的经济和法治经济,中国建立了与国际规则相吻合的涉外经济法律制度;
中国的面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
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是:从具体国情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实现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中国经济体制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民在邓小平先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与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12亿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经过了18年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摒弃,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中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制度基础和运行机制已经初步形成。
——在所有制方面,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1995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占30.9%,集体工业占42.8%,城乡个体工业占13.2%,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占13.1%,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成份并存,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已经形成。
——在生产、交换、投资、就业等各个方面,市场机制开始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目前,80%以上的生产资料价格、85%以上的农产品价格和95%以上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由市场决定。
——依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初次分配时坚持效率原则,按市场规划办事;在再分配时,采用现代市场经济中通行的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收入差距的分配体制正在形成。
——在竞争性行业中,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国家垄断的羁绊,市场的竞争性显著加强,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不断改进技术和提高效率。全国统一的竞争性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
——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已经由指令性计划为主的直接控制,转变为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的间接调控。在工业生产中,指令性计划所占比重已从95%减少为5%,政府已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为积极、公平的市场竞争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的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对外开放的经济和法治经济。18年来,中国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外贸管理体制。1991年以来,取消了所有的出口补贴。1994年改革了外汇管理体制,取消双轨汇率制度,建立起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按照公开、公正、效益的原则,实行外贸配额的招标、拍卖或规范化分配。在1995年和1996年,中国又多次大幅度地降低了进口商品的关税。
几年来,中国建立了与国际规则相吻合的涉外经济法律制度。例如,中国制定了涉外投资法,对外商投资的组织形式、鼓励措施、保护办法、经营自主权、争议解决途径等,都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作了明确的规定。中国制定了对外贸易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统一对外贸易制度的原则,货物与技术贸易自由进出口原则,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原则。中国建立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制度,明确规定了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计算机软件以及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强化了对侵权行为的行政和司法制裁。中国还制定了涉外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国际通行的合同自由原则,使中国企业与外国当事人的合同,一开始就建立在国际通行的作法之上。
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
18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从1979年到199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年增长速度为9.8%。
——中国消费品市场扩大了12.7倍,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年递增17.2%。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
——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进出口总额已由1979年的240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2808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6.5%。中国的外贸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左右。中国累计利用外资1814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达273325家。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900多亿美元。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已达到较高水平。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从1979年到1995年,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每年递增6.5%。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每年递增8.2%。中国城乡居民金融资产迅速增加,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增加了102倍,平均每年递增33.5%。
——改革和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公民接受高等教育和在职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使公民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自由。从1995年5月1日开始,实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职工增加了休息和娱乐时间。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显著发展。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享受到如此丰富的现代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
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政府从1994年以来开始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到目前为止,各项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
——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在1991年至1995年期间曾高达12%,有些年甚至超过了13%。到1996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已回落到10%。
——中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1994年曾高达21.7%,去年以来明显下降,1996年上半年已降为7.1%。
——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势平稳,财政收支状况得到改善,外汇储备继续上升,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18年以来的轨迹,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经济改革的几条基本经验。
1、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确定经济改革的方向和战略。
经济改革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我们强调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验。但同时我们坚持,改革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模式,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以三个是否有利于作为决定各项改革措施取舍和检验其得失的标准。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重要经验的总结。其核心就是在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改革来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3、必须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改革推进方式。
中国在改革中注意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群众创造出的实践经验,使改革赢得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重大的改革举措,根据不同情况,有的先制订方案,通过法律、法令的形式颁布,综合配套地推行,有的先在局部试验,取得经验以后再推广,用法律形式巩固改革成果。既注意改革的循序渐进,又不失时机地在重要环节取得突破,带动改革全局。
4、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加快培育有效、完善的市场体系,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同时,在经济快速增长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必须加强和改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要根据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形势,运用经济、法律等间接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以保证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两个转变和15年战略任务
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仍然很少,即使按照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法计算标准,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仍具有明显的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例如,全国有8亿农民,6500万人口还没有摆脱贫困;资金不足,市场机制仍不够完善;中国经济发展过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业基础薄弱、国有企业效益不高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中国政府于去年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的1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的目标是:
——到本世纪末,在人口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同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形成比较完善、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作为今后15年的战略任务,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必须围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其主要任务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形成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重点是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能够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体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对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加强经济法律建设,建立和完善与新体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
中国的改革开放,将促进和保证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中国的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与世界经济有很大的依存性、互补性。据初步预计,到200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按此测算,本世纪后5年中国的进口总额将达8000亿美元左右。中国的经济既可以从世界经济繁荣中获益,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内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又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提供着巨大的市场、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更好的国际资源配置机遇,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加强中俄两国之间的互利合作
我们两国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中俄建立国家关系以来,两国关系得到了稳步发展。两国领导人高层互访频繁,中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和深化。叶利钦总统今年4月访华时,与中国领导人就发展两国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了共识。这是中俄两国共同作出的正确的历史性抉择,完全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俄互为邻国,又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断加深相互信任,扩大互利合作,不仅造福于中俄两国,而且对世界也是一大贡献。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互外性强、潜力巨大,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已达32.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2%。我相信,只要双方真诚合作,严格遵循国际惯例,两国领导人提出的到下世纪初把双边贸易额提高到200亿美元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中俄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传统的友谊,同俄罗斯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是我们始终不渝奉行的方针,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方面。我们十分珍视中俄关系的良好局面,愿与俄罗斯世代睦邻友好、相互尊重信任、平等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繁荣,永远做俄罗斯人民的好邻居、好伙伴和好朋友。
当前,中俄两国都面临着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历史任务。我们需要认真的学习,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同时也要认真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要充分利用人类文明一切优秀的成果。交流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在改革开放领域的合作,是我们此次访问贵国的主要目的。我们衷心祝愿贵国的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经济不断繁荣,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祝愿我们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