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论文_陈喜山

关于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论文_陈喜山

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100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是我国总人口数量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新农村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受到实际情况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农村人口也比城市人口更加贫困,如何使农村人口尽快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对农村发展进行有效规划,帮助农村人口脱贫致富是各级组织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国家安定团结,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新农村扶贫建设的机制创新和规划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农村工作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扶贫;创新;措施

一、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成为阻碍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我们要加强对农村扶贫工作的力度,帮助农村人口脱贫致富。

二、加强农村扶贫机制的创新

1、创新管理机制

从调研情况看,贫困家庭之间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和表现形式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强化政策设计,实施差异性扶持政策。管理机制上,最重要的是要将扶贫决策、资金安排的重心下移,便于熟悉情况的基层政府制定科学的差异化政策。要完善部门之间、政策之间的协调机制,使贫困家庭获得更多倾斜支持。强化减贫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根据贫困差异选择不同的扶持方式。

2、创新支持机制

政府开发式扶贫的落脚点是要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增收进而脱贫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中,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应该成为政府支持扶贫开发的重要原则。贫困地区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意识不强,容易出现脱离市场盲目决策或政府大包大揽的现象。因此,政府要更加注重支持、引导市场主体在开发式扶贫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而言,政府不应过多干预市场能够自发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重点弥补市场机制存在的不足,包括改善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市场环境以引导投资,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发展生产中面临的困难等。

3、创新引导机制

坚持开发扶贫的基本方针,要充分重视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决策上,要引导贫困群众根据资源条件,特别是市场需求,自主选择增收产业,政府提供必要的服务、引导,而不是代为决策、运动式地推广。项目实施上,要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其最大程度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主要提供指导和帮扶。收益分配上,要支持和引导建立良性、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贫困群众最大程度受益。为此,要进一步强化扶持政策设计,政府的扶贫开发投入要突出重点,通过瞄准关键环节、解决借贷难题、提供技术支持、改善市场环境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发展的瓶颈制约。要坚持“扶贫不养懒、重视不包揽”,切实引导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支持通过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三、做好新农村扶贫建设的有效措施

1、加快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推行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一是加快扶贫产业发展,夯实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基础。二是抓好产业项目开发,培育贫困群众增收的新增长点,发展一个好的入户产业项目,是帮助农户实现快速增收、稳定增收、持续增收的有效措施。要以市场为导向选好产业项目,努力做到户户有产业、村村有项目。三是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的实现路径。不断完善“政府+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公司+农户”等模式,促进产业化经营与扶贫开发有效对接,引导贫困农户进入产业链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大扶贫投入

一是整合资金,向特困村倾斜。充分整合财政扶贫、以工代赈、社会扶贫等方面扶贫资金用于特困村建设。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支持特困村建设。继续加大与部门的联系力度,探索建立对口帮扶长效机制。三是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备案制、公告公示制、报账制、审计制、国库集中管理,加大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考核督办,确保扶贫项目发挥应有的效益。四是建立小额信贷制度,让贫困户有机会获得贷款。五是加大扶贫资金统筹安排力度。根据当地扶贫开发特点,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整合各个归口部门的资金和技术,协调、集中各类扶贫和涉农资金捆绑使用,确保有限的扶贫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3、有针对性发展城市产业,解决好农民进城就业的问题

坚持产业为重,就业为本,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和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充分就业。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和“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开发城镇公益性服务岗位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加强企业与农村劳动力对接,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每年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接纳农民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好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问题。

4、做好乡村旅游,保持乡村特色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避免雷同。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保护更应作为贯穿发展乡村旅游始终的重要内容。要看到乡村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有其脆弱性、易变性的特点,一旦变异恢复却很难。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文化遗产应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保护的再一个重点环境保护协调的问题,防止乡村旅游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要加强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坚持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搭建产权流转平台,解决好农村资源变资本的问题

农民不是无产者,包括贫困农民,都拥有一定的农村资源,拥有一定的经济权益。目前的情况是农村资源和权属不能有效转化为资本,农民守着资源并未致富。探索开展农村资源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搭建产权流转平台,将农村资源和权属纳入城市市场化体系,转变为资产和资本。在试点基础上采取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和土地流转等方式盘活土地资源,引进社会优质资本发展现代农业,农民采取土地入股方式成为股东,取得股权收益,并使农民从传统小农种植经济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三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

6、新农村农房建设向城镇集中,解决好农房建设综合效益问题。统筹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城镇化不是要消灭农村,两者是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以及相互促进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中,要做好农房改造,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将新建农房尽量向城镇集中,便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农房实现对接,低成本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也为农村居民进城入镇务工就业提供便利,也因此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

7、大力推进货币化安置,解决好农民进城的资金制约问题。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因大量建设项目落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伴随征地拆迁和农民安置。有条件的要尽量采取货币化安置,使安置工作与城镇商品房市场衔接起来。引导农民通过货币化安置进城入镇居住,完善城镇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和生产经营条件。眉山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全面停止新建安置房,全部调整为货币化安置,加大购房补贴和激励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入镇。

四、结束语

总之,农村扶贫建设是农村工作的重点,我们要完善扶贫制度,做好扶贫服务,尽快帮助农村人口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

参考文献:

[1]许业富.扶贫开发机制创新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2]世界银行.国别报告:中国战胜农村贫困[R].中国财经出版社,2015

论文作者:陈喜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  ;  ;  ;  ;  ;  ;  ;  

关于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论文_陈喜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