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人的精神卫生状况分析及心理干预的效果论文_王学义,刘国材,张泽慧

冠心病病人的精神卫生状况分析及心理干预的效果论文_王学义,刘国材,张泽慧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医院神经内科 内蒙古锡林浩特 026000)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病人的精神卫生状况分析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医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60例。分别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辅导,并将两组患者的治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主要是由焦虑评定表(SAS)、抑郁评定表(SDS),对照组的SAS和SDS的评分分别是(56.34±10.36)分和(40.64±10.36)分,而治疗组的分别是(34.6733±8.46)分和(36.45±8.64)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而对照组的LVEF和BNP的分值是(42.36±2.65)%和(273.35±102.64)ng/L,治疗组的LVEF和BNP分别是(52.36±3.64)%和(168.34±63.45)ng/L,两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在统计学范围内(P<0.05)。结论:对冠心病病人的精神卫生状况分析及心理干预,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焦虑、抑郁的情绪,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冠心病;精神卫生;心理干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256-02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增大,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挑战,而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会影响到治疗效果,严重者会导致病情恶化。现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医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疗效结果进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医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的分成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120例患者经过检查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排除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对照组患者男性有4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龄在5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5.32)岁;而治疗组患者男性有32例,女性患者有28例,年龄在58~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3±6.1)岁,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大,不在统计学范围内(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与常规的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将加与心理干预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1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第一步是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而当患者被诊断冠心病时,心理会有一个比较复杂的情绪,往往容易引起患者的不安和焦虑,长期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抑郁的心情,心理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就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分析,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安慰和鼓励患者积极的面对问题,有助于患者配合接下来的治疗。

1.2.2培养患者健康意识 让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将健康知识进行讲解,对有关冠心病知识讲解,比如,基本病理知识,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以及预防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患者有意识的进行自我保护,告诉冠心病患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让患者放松心情,增加治疗的自信心。

1.2.3营养指导 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营养,饮食种类多样化,少食多餐,以谷类食物为主,多食新鲜的瓜果蔬菜,均衡饮食,特别是针对有不良饮食习惯的患者。当患者出现厌食等不良症状,要及时的给予心理辅导,开导患者,鼓励帮助患者度过难关,从饮食进补的增强体抗力和免疫力,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1.2.4家属指导工作 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的同时,家属也要学习相关的健康知识,以便更好的照顾患者,特别是在突发疾病时,如何进行简单的抢救,让患者家属介绍有哪些发病预兆,让患者得到有质量护理,家庭的温暖也能使得患者有安全感,稳定心情,能更好的配合治疗,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增加患者对治疗和恢复健康的自信心。

1.3 疗效观察指标

主要通过LVEF和BNP来评定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而焦虑评定表(SAS)和抑郁评定表(SDS)的评分是作为患者心理变化情况的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两组冠心病患者的研究数据,通过(x-±s)代表计量资料,以χ2的检验方式作为计数单位,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

两组冠心病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有所改善,对照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是(56.34±10.36)分和(40.64±10.36),而治疗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是(34.67±8.46)分和(36.45±8.64),治疗组经过治疗后SAS评分和SDS由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方面的价值(P<0.05)。详见表。

表 两组冠心病患者疗后SAS评分和SDS评分的情况对比表(x-±s)

组别SAS评分SDS评分

对照组(n=60)56.34±10.3640.64±10.36

治疗组(n=60)34.67±8.4636.45±8.64

2.2 两组患者LVEF和BNP结果

我院12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LVEF和BNP值分别是(42.36±2.65)%和(273.35±102.64)ng/L,而治疗组患者的LVEF和BNP值分别是(52.36±3.64)%和(168.34±63.45)ng/L。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质。

3.讨论

冠心病关系到喊患者的心身健康,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引起患者心理平衡,导致患者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治疗,严重者会导致病情恶化。针对我院120例患者,分别采用的是常规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护理加以治疗,心理干预护理主要是经过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两大方面进行,心理辅导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的帮助患者调整不安、抑郁的心理状况,减轻其心理负担。综上所述,对冠心病病人的精神卫生状况分析及心理干预,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施艳.冠心病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6(03):56-58.

[2]易文,任瑞庆,姚秀萍.社区门诊冠心病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以及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04):11-12.

论文作者:王学义,刘国材,张泽慧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冠心病病人的精神卫生状况分析及心理干预的效果论文_王学义,刘国材,张泽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