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品检测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食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生产企业和检测行业在检测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本文提出了食品检测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测;重要性;问题;措施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社会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食品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城市或国家内交易,其交易的数量、次数都发生数量级变化。部分食品企业为最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以牺牲食品安全作为代价,换取更多经济效益,这就是屡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们的健康水平,因而找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十分重要。
一、 食品检测的简述
食品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能为企业及时发现生产、加工、存储、运输、经营等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能为政府监管工作提供基础支撑,是企业和市场良性发展的基础保障。食品安全法实施后,我国陆续出台了配套的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等国标,其中覆盖多种食品安全指标。国家卫生纪检部门对于食品安全标准的评估制度也不断在完善;同时,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食品安全的评估。这些工作对食品检测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二、 食品检测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它直接进入人体参与生命活动。如果食用被污染的或者存在安全风险的食品,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据统计,世界食源性疾病每年致死42万人,相当于每万人中就有0.56人因食源性疾病而死亡。而很多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因素(如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食品添加剂过量添加)是可以通过对食品的分析检测被发现的。食品检测能有效地发现食品中不安全因素,有利于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水平。食品检测工作能使企业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使政府更准确地做风险评估和监测、使执法能更精准。食品安全检测能够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帮助消费者买到安全、健康的食品。同时,精准执法会推进市场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促进食品生产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会促使食品加工企业的良性发展。因此,食品检测能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国家的安定发展,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有重要意义。但如果食品检测出现漏洞,很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如三鹿奶粉事件),将会危害社会的稳定,甚至影响国家声誉。
三、 食品检测存在的问题
1. 食品标准存在的问题
自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后,我国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进行整合,一些不适用的标准也废止了。但仍然有一些标准未能及时更新,使得与检测标准不一致。如某些标准的产品标准中大肠菌群单位是MPN/100g,但在相应的检验标准中单位是MPN/g或CFU/g,这会导致标准执行困难。其次,某些检验标准制定滞后于食品安全问题。如硼砂事件过后的很长时间,才制定相应硼酸的测定标准。再次,我们的标准相对滞后,没有及时修订。在检测标准中,相当一些标准是2003年修订的,2010年之后修订的相对少。显然,随着技术进步、非法添加和造假水平提高,用十几年前制定的标准来检测目前的产品,显得滞后。
2. 检验结果不准确
在食品检测过程中,检验标准的选择对结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检验员之间、检测机构之间如果不能使用统一标准,很难确保检测过程、结果能严密统一,也难保证检验结果的重复性。另外,由于检测人员素质不高,没有过硬的专业检测技术以及检测技术人员对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很有可能导致影响检验结果的问题出现。例如,不能做到随机取样,或者没有均匀取样导致样品缺乏代表性。又如,检验员对于仪器的使用不规范,没有定期保养仪器,仪器没有针对不同样品和指标区分使用,导致样品交叉污染。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检测数据不准确就很难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客观准确的判定依据。所以,在检测工作中,我们要留意和分析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数,防止工作失误导致结果不准确。
3. 食品检测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我国食品食品企业众多,为了控制成本,往往配备的检验人员水平并不高。但他们却在食品质量分析环节中起着最重要的识别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掌握丰富的经验,但有可能缺乏对知识更新换代的能力。另外,他们多数使用的检验方法还是基础化学分析方法,在缺少检验分析设备帮助下,检测能力跟社会和市场需求还存在很大落差。现代的食品检验方法,特别在微量分析和痕量分析上,多使用色谱、光谱类仪器分析,在结果准确性和分析效率上都有很大进步。分析工具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需要企业资金的投入,另外也需要检验人员重新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四、 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措施
1. 完善食品标准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食品标准与检验标准的配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针对目前标准查缺补漏,有机统一结合。也可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我们食品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标准、淘汰旧标准。另外,标准制定要统一,防止标准间“打架”。此外,标准覆盖要全面,防止无标可依,或者有产品标准,但无检验标准的情况。最后,食品相关标准的发布应该由综合官方平台统一发布、全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尽量避免一个部门发布一个标准,一个产品多种标准的情况。
2. 提高食品企业的自我检测能力
企业是影响食品质量的根本环节,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精神,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为食品安全承担主要责任。因此,企业应该不断提高自我检测能力,确保食品卫生和质量安全。落实检测环节的资金支持,配备较为完善的食品质量检测实验室,提升检验人员素质,学习与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在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的基础上,生产出高质量和安全的食品。
3. 强化检测机构网络建设
加强检测机构建设,完善食品检测网络。政府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应该维持和建立公开透明、有序的检测检验市场。鼓励引入民间资本,发展优质第三方检验机构,打破行业壁垒。在形成规范、合理的竞争机制的基础上促进食品检验机构的稳步发展,为企业、市场、消费者提供技术服务,满足社会对食品安全监督的需求。
4. 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结果准确性、可靠性和检验效率。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要注意信息技术的使用,在资金允许的前提小,我们应该留意先进的分析检验技术和引进高效检测设备,不断提升检测效率、扩大检验范围、提高检测水平;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总体的食品检测水平。
5. 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食品检测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检测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很重要,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竞争能力方面,我们要建立科学的培训计划,细化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目标。充分的学术交流与专业培训,能让检验人员在标准理解、方法选择、问题处理等方面得到很好的交流,进而让检验人员不断丰富阅历和累积经验,掌握更多学术前沿,打破闭门造车局面,拓宽视野。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视食品质量,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或食品检测行业中,我们应充分重视食品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在现有条件和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创新检测技术及检测方法,提升食品检测能力与水平,确保食品安全,推动食品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岩.食品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67-68.
[2] 江汉湖.食品安全性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 杨丽,李哲敏.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与实施的建议[J].世界标准信息,2005(4):8-11.
[4] 唐桂新, 韦福广, 莫晓玲. 关于食品安全标准与食品检测标准在应用中的问题探讨[J]. 轻工科技, 2019,35(04):128-129.
[5] 郭德超, 常南, 张君. 食品检验标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9(04):56-57.
论文作者:韦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食品论文; 标准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水平论文; 工作论文; 能力论文; 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