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超[1]2001年在《2-甲基-3-羟基喹啉的合成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化学纤维合成及其染色的闩益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开发性能优良、无毒无害的喹呔酮类分散染料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意义。2—甲基—3—羟基喹啉(MQL)是合成喹呔酮类分散染料的关键中间体,因此,探索其合成路线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经济意义。 本文在文献资料及大量探索性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邻硝基甲苯(ONT)为起始原料,经溴化、水解制得邻硝基苯甲醛(ONBA),再还原成邻氨基苯甲醛(OANA),最后与氯丙酮缩合制备MQL的合成路线。实验表明,用溴化氢和双氧水代替溴进行ONT的溴化,再经浓硫酸水解制备ONBA的方法,不仅避免了腐蚀性和毒性较高的溴的直接使用,降低了操作难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溴的利用率,收率可达49.2%,比现有工业方法的收率都高得多;ONBA还原制备OABA,工艺条件比较成熟,收率达77.3%;OABA与氯丙酮的环合,收率达76.7%。 本文重点考察了原料配比、双氧水滴加时间及总反应时间对溴化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溴化氢与ONT的摩尔比n(HBr):n(ONT)=2.8—3.2:1,双氧水与ONT的摩尔比n(H_2O_2):n(ONT)=3.0—3.5:1,双氧水的滴加时间为6—8h,总反应时间为14—18h。 本文还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水解反应的影响,发现水解反应适宜的温度为90℃—110℃,而反应时间则与反应温度密切相关,当反应温度在100℃左右时,适宜的反应时间约为8—15min。
胡代花[2]2008年在《海洋软体动物活性物质片螺素D(LMD)的合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片螺素(Lamellarins)是一类从前腮亚纲软体动物中分离的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海洋吡咯生物碱,迄今已发现40余种。片螺素D(LMD)是已发现片螺素系列化合物中活性最强的,是继喜树碱(CPT)之后的一种新的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因此近年来受到了生物医学和化学工作者的关注,其全合成研究也日趋活跃。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由N-(3,4-二甲氧基苯)乙胺出发,经酰化,关环,再与2,4,5-叁甲氧基-α-卤代苯乙酮发生Knorr缩合得8,9-二甲氧基-2-(2,4,5-叁甲氧基苯基)-5,6-二氢吡咯[2,1-a]异喹啉(I),I与ClCOCCl3作用得2,2,2-叁氯-1-(8,9-二甲氧基-2-(2,4,5-叁甲氧基苯基)-5,6-二氢吡咯[2,1-a]异喹啉-3)-乙酮(II),II在MeONa/MeOH作用下成功合成了开链LMD类似物—甲基-8,9-二甲氧基-2-(2,4,5-叁甲氧基苯)-5,6-二氢吡咯[2,1-a]异喹啉-3-羧酸甲酯(III)。2、探索了温度对III的影响。温度较低时(-10℃)吡咯环上α氢比较活泼,主要生成III;温度较高时(30℃)吡咯环上β氢比较活泼,主要生成甲基-8,9-二甲氧基-2-(2,4,5-叁甲氧基苯)-5,6-二氢吡咯[2,1-a]异喹啉-1-羧酸甲酯(VI)。III和VI互为同分异构体。3、探索了K2CO3对III的影响。I在ClCOCCl3作用下得II,II与K2CO3生成3-氯-8,9-二甲氧基-2-(2,4,5-叁甲氧基苯基)-5,6-二氢吡咯[2,1-a]异喹啉(VII),VII在MeONa/ MeOH作用下得I,从而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氯代和去氯方法。4、分别由异香兰素和3,4-二羟基苯甲醛出发,通过苄基保护,硝基甲烷加成,LiAlH4还原,POCl3关环,然后与2,4,5-叁甲氧基-α-卤代苯乙酮发生Knorr缩合,合成了9-甲氧基-8-苄氧基-2-(2,4,5-叁甲氧基苯)-5,6-二氢吡咯[2,1-a]异喹啉(VIII)和8,9-二苄氧基-2-(2,4,5-叁甲氧基苯)-5,6-二氢吡咯[2,1-a]异喹啉(IX)。5、首次提出了由1,3-茚二酮出发,经NBS溴代,然后与3,4-二氢异喹啉缩合,再发生Baeyer-villiger氧化形成片螺素骨架的方法。合成了1,2-(3,4-二甲氧基苯并)-3H-茚满酮[1,2-b]吲哚-6(4H)-酮(X)。6、I、II、III、VI、VII、VIII、IX、X均为结构新颖,预期具有很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其结构通过m.p、1H NMR、13C NMR、DEPT 13C 135、IR或UV表征。
马潇[3]2016年在《抗血栓药硫酸沃拉帕沙及关键中间体合成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硫酸沃拉帕沙为抗血栓药,是天然产物衍生的复杂分子,2014年5月在美国获准上市,临床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经文献调研及综合分析,确定以(E)-(R,Z)-5-(二苯基氨基)-5-氧代戊-3-烯-2-基-3-(5-硝基环己-1-烯-1-基)丙烯酸酯(2)和((5-(3-氟苯基)吡啶-2-基)甲基)膦酸二乙酯(8)为关键中间体,经七步主反应制备硫酸沃拉帕沙。化合物(E)-3-(5-硝基环己-1-烯-1-基)丙烯酸(27)、(R)-4-羟基-N,N-二苯基戊烷-2-炔酰胺(29)为制备2的中间体。本文重点进行27、29、2、8四个中间体的制备工艺研究及硫酸沃拉帕沙的主合成路线探索,为硫酸沃拉帕沙的开发上市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中间体(E)-3-(5-硝基环己-1-烯-1-基)丙烯酸(27)的合成以丙烯醛(32)为原料,经亲核加成、缩醛化、水解、羟醛缩合、Knoevenagel反应等5步反应制得中间体27,总收率21.0%,HPLC纯度99.1%以上。2、中间体(R)-4-羟基-N,N-二苯基戊烷-2-炔酰胺(29)的合成以消旋体3-丁炔-2-醇(51)为起始原料,经化学拆分制得光学纯(R)-3-丁炔-2-醇(41),4步反应总收率28.4%,GC纯度91.6%。41再经硅烷化、氢锂交换、亲核取代等3步反应制得中间体29,总收率67.0%。29制备过程中,使用传统的釜式反应代替文献报道的管式反应器,通过快速加料并缩短反应时间,降低了成本,叁批实验收率稳定。3、中间体(E)-(R,Z)-5-(二苯基氨基)-5-氧代戊-3-烯-2-基-3-(5-硝基环己-1-烯-1-基)丙烯酸酯(2)的合成以27和29为原料,重点考察lindlar还原与酯化反应顺序对产品纯度的影响,确定依次经亲核取代、lindlar还原、酯化等3步反应制备中间体2,总收率72.0%。文献方法氢化条件苛刻,通过筛选毒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提高了2的纯度,并革除柱层析纯化,3步反应总收率(72%)高于文献收率(66%~70%)。4、关键中间体((5-(3-氟苯基)吡啶-2-基)甲基)膦酸二乙酯(8)的合成参考文献,以5-溴-2-甲基吡啶(44)为原料,经氧化等7步反应制备关键中间体8,总收率6.1%,HPLC纯度99.6%。5、硫酸沃拉帕沙主合成路线探索研究以2的消旋体2-7为原料,依次经分子内Diels-Alder反应、双键及硝基还原、亲核取代等3步反应制得中间体5-7。其中,优化了还原条件,解决按文献操作无法还原双键的问题;后处理时调整碱性溶液,避免了9-位酰胺键断裂副反应。本论文完成了硫酸沃拉帕沙关键中间体2、8、27、29的合成工艺研究和优化,进行了主合成路线的探索性研究,建立了初步的分析和质控方法。经优化的合成工艺原料价廉易得,产品质量稳定可控,具有工业化放大生产的潜力。
祝辉[4]2009年在《多巴胺D3受体选择性拮抗剂的设计与合成》文中认为多巴胺受体分为5个亚型,包括D1、D2、D3、D4以及D5,其中,多巴胺D3受体(D3R)主要分布在与情感、认知密切相关的边缘脑区,是精神分裂症、帕金森氏症、运动障碍及药物成瘾等相关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高亲和力和高选择性D3R配体的研究是药物研究热点之一。一些具有较高亲和力和选择性的D3R配体,例如,BP 897、NGB 2904、SB-277011-A等已完成了临床前研究,初步显示以D3R为靶点治疗相关疾病的功效和优势。然而,现有选择性D3R配体普遍存在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不高的缺点,结合药理实验和新药研发需要,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亲和力和选择性且类药性较好的D3R拮抗剂。本论文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1.本课题以已报道的18个具有较高亲和力和选择性的D3R配体为基础,建立了D3R选择性配体的药效团模型,模型表明该类化合物共有的药效特征包括头尾2个芳环作用端(A与B)、1个氢键受体及1个质子化氮作用中心,其中,芳环A与B之间距离约10?。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该药效特征作为D3R定向库设计的限定条件,以期提高筛选命中率。同时,考虑“类药性”改善是当前D3R拮抗剂研究的重要方向,在组合库设计过程中,我们以“优势结构方法”(Privileged Structure Approach)为指导,在芳环A端选择“类药性”极佳的苯并恶(噻)唑啉-2-酮类作为构建单元。此外,在保证重要药效特征的基础上,还选择了4-羟基-喹啉、喹啉和二茂铁类作为芳环A端的构建单元。芳环B端首次选择了已商品化的1-(5-氯-2-甲基-苯基)哌嗪作为构建单元。中间连接链结构相对保守,主要选择易于合成的四亚甲基,并在其中引入了顺式、反式双键作为空间限制以考察空间构型改变对化合物活性的影响。2.在合成路线设计和方法选择中,我们主要以定向多样性合成(Diversity-Oriented Synthesis)策略为指导,以期通过单一反应实现多个目标化合物的衍生合成,从而提高合成效率和组合库分子的多样性。本研究完成了苯并恶(噻)唑啉-2-酮、羟基-喹啉、喹啉和二茂铁4个系列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工作,共得到37个全新目标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和1D NOESY)、质谱(MS)、红外光谱(IR)确证,HPLC对其纯度进行了分析,所有化合物纯度达98%以上。CA网络版(SciFinder)检索证实为新化合物,已对“系列4”苯并恶(噻)唑啉-2-酮类化合物申请专利保护(专利申请号:200810167089.5)。3.油水分配系数(LogP)是反映化合物水(脂)溶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针对现有多巴胺D3受体选择性配体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不高的缺点,本课题在D3R选择性拮抗剂的设计过程中,着重强调目标化合物水溶性的提高。因此,建立快速、可靠的实验方法以对目标化合物LogP值进行早期、快速、可靠的测定对指导后期化合物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非经典”阴离子对试剂—叁氟乙酸的特殊性质,建立了一种反相离子对色谱方法(RP-IPC),该方法测定范围广,满足了结构中同时含有碱性可质子化氮原子和酸性酰胺官能团的目标化合物测定要求,并成功应用于计算方法不能预测的二茂铁类化合物LogP值快速测定。测定结果显示,除“系列3”二茂铁甲酰胺衍生物“类药性”较差(LogP>5),其余3个系列化合物LogP值均在2-5范围内。4.在D3R和D2R百分抑制率初步筛选基础上,以稳定转染的D3R-CHO和D2R-HEK-293细胞株为载体,通过放射性配体([3H]spiperone)竞争结合实验,分别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D3R、D2R的亲和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系列4”中所测定化合物大部分显示极佳的D3R亲和力(Ki,D3R)和选择性(Rs=Ki,D2R/Ki,D3R),其中2个化合物Y-QA14和Y-QA33对D3R具有皮摩尔级亲和力和选择性,远远高于所有已报道亲和力和选择性最高的化合物。Y-QA14对D3受体Ki值为5.2×10-5 nM,对D2受体Ki值为134.5 nM,Rs=2.58×106;Y-QA33对D3R、D2R的亲和力和选择性分别为8.25×10-5 nM,3.063 nM和3.7×104,远远高于阳性对照NGB 2904(Ki,D3R=1.26 nM,Ki,D2R =149.2 nM;Rs= 118)。值得注意的是,Y-QA14和Y-QA33均显示对D3R具有高、低两个亲合位点,药理功能性实验研究表明,Y-QA14可以剂量依赖的拮抗激动剂喹吡罗(Quinpirole,10μM)的激动活性,为D3R选择性拮抗剂,且拮抗作用主要对应于高亲和力位点。5.药效学评价方面,考察了Y-QA14对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在吗啡点燃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中,与盐水组相比,YQA14在0.1mg/kg和5mg/kg两个剂量时可以显着对抗吗啡点燃的条件位置偏爱的重现(*P<0.01),表明YQA14对吗啡造成的精神依赖有确定的抑制作用。6.重点对“系列4”苯并恶(噻)唑啉-2-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构效关系分析,结合同源模建和分子对接研究,对得到的活性筛选数据进行了合理性的阐述,结果表明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模拟对部分活性筛选结果的阐述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在两者联合应用下,确定了该类化合物结构中一个重要的活性官能团(内酰胺),分别在受体结合水平和配体电性特征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此外,确定了该系列化合物以反式构型或自由度较大的直链烷烃作为连接部分对保持高亲和力和选择性有利。
张婉莹[5]2018年在《酚氧桥连镝单分子磁体及磁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从2003年第一例稀土单分子磁体报道以来,由于稀土离子具有明显的轨道角动量和旋轨耦合作用结合配位场的作用使其表现出显着的磁各向异性,成为构筑单分子磁体的理想选择。此后关于稀土单分子磁体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的涌现出来,但是目前人们对分子磁弛豫的理论理解似乎还跟不上如此飞快的速度。人们在获得一些具有显着各向异性体系的同时也试图建立单分子磁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联,并且归纳出了一些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总结。然而这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构筑更多的有助于阐明和理解弛豫的来源并掌握和建立磁构关系的研究平台,为获得高反转能垒和磁滞温度的分子磁性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方法。简单易修饰的酚氧桥连双核稀土单分子磁体体系,提供这样一个理想的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控局域对称性和配位环境对分子磁各向异性进行微调,清楚地观察到各向异性的微调对自旋中心动态磁弛豫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桥连配体传递磁交换相互作用,可以对体系的整体磁各向异性起到优化作用并可以深入地研究磁相互作用对分子磁体的影响。本文选取叁类酚氧桥连配体,8–羟基喹啉、邻苯二胺缩水杨醛希夫碱和简单易修饰的2,6–二甲氧基苯酚类化合物,与辅助配体共同作用,设计并合成多个系列的空气中稳定的新型双核稀土配合物。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热失重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引入交换磁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自旋中心的配位环境、局域对称性、氧桥性质和客体溶剂分子从而实现对晶体场的调控,进而调节整体分子的磁各向异性。通过SQUID磁力仪对配合物进行静态、动态磁化率的测试并结合理论计算系统地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与磁性间的构效关系。首先,以8-羟基喹啉类有机物作为桥连配体构筑了两个系列的稀土单分子磁体。第一个系列为2-甲基-8-羟基喹啉与不同β-二酮镝自组装形成4个桥连双核Dy配合物。通过调节外围β-二酮辅配体终端取代基,利用大空间位阻的β-二酮辅配体成功地阻止了溶剂分子配位于Dy(III)离子,有效增强了局域对称性。通过ab initio计算阐明了β-二酮终端取代基的微调使Dy(III)离子产生不同的单离子各向异性和分子内耦合作用,高的单离子各向异性和强磁耦合相互作用的联合有效提高各向异性能垒。第二个系列以8-羟基喹啉为桥连配体,在稀土离子Ln(III)间引入抗磁碱土金属构筑的4个线性异金属配合物[Ln-M-Ln]中,零场下Dy配合物显示显着的弛豫行为,稀释情况表明在不存在外磁场下,磁相互作用显着抑制了QTM过程。尽管Dy配合物中两个f-电子中心间由抗磁的碱土离子隔开距离长于6.8?,但仍存在远程铁磁相互作用,并且通过ab initio理论计算和磁稀释实验都成功地印证了铁磁相互作用。此外,Dy(III)的磁易轴沿趋近自旋中心连线方向平行排列,这种完美的线性结构更有利于两个Dy(III)线性延伸的磁化率张量产生铁磁相互作用。其次,以邻苯二胺缩水杨醛为桥连配体构筑第叁个系列的双核镝单分子磁体。邻苯二胺缩水杨醛与不同的β-二酮镝自组装获得了5个不等价Dy中心的双核配合物。巧妙地通过对一个自旋中心的局域配位环境进行微调确定了双弛豫过程与两个自旋中心的一一对应关系。并通过β-二酮的终端从给电子取代基到吸电子取代基的调控实现能垒的显着提高。最后,开创性地以2,6-二甲氧基苯酚类化合物作为桥连配体构筑叁个系列的双核稀土单分子磁体。第四个系列是2,6-二甲氧基苯酚与卤化稀土自组装获得6个桥连双核配合物,成功地通过引入膦氧辅配体构筑了五角双锥几何构型。其中,零场下有效能垒U_(eff)/k_B最高为157.0 K,阻滞温度达到5 K。通过微调晶体场和局域轴对称性改变单离子磁各向异性,并结合ab initio计算阐明了强的轴向晶体场与弱的横向晶体场可以有效地提高单离子磁各向异性并产生高的能垒和阻滞温度。在此基础上,两个Dy(III)的各向异性轴沿着连线方向同向平行,有利于提高整个分子的磁各向异性。此外,构筑五角双锥几何构型不是获得高的各向异性的唯一条件。只有当五角双锥配位多面体的C5旋转轴与磁易轴重合时,晶体场对称性才能视为D_(5h),尽可能地减小D_(5h)对称性的扭曲有利于提高SMMs性能。第五个系列是2,6-二甲氧基苯酚和β-二酮辅配体与氯化镝自组装获得晶格中客体溶剂不同的3个桥连双核Dy配合物,其中零场下有效能垒U_(eff)/k_B最高为194.0 K,阻滞温度达到3.5 K。稀释实验表明慢弛豫来自于单离子各向异性,分子内交换耦合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QTM过程。并且仅仅通过去除或替换未成键的溶剂分子就显着影响磁各向异性,实现了U_(eff)和磁滞温度的大幅提高。第六个系列是以2,6-二甲氧基苯酚的衍生物和β-二酮辅配体与氯化镝自组装获得4个桥连双核Dy配合物。通过在桥连配体上引入吸电子基团大大地提高了磁各向异性能垒五倍之多,零场下有效能垒U_(eff)/k_B最高为175.2 K,阻滞温度达到3.5 K。并且通过单晶到单晶的转换证明两个弛豫过程的起源归因于晶格中不同的重复单元。此类研究中,简单的结构单元和易修饰的配体终端使实施对自旋中心局域对称性和晶体场的微调成为可能。丰富了单离子磁各向异性结合适当的自旋中心间磁耦合相互作用优化整个分子磁性的理论基础,并建立了此类双核体系中弛豫来源归属、客体溶剂分子效应等磁构关系。
刘伟东[6]2015年在《过渡金属钯催化的芳基酰胺或亚胺邻位C-H活化/环合反应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导向基团邻位C–H活化/环合反应已经成为构建各类天然产物、药物分子、材料分子以及重要化合物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类反应通过导向基团的配位作用,首先活化导向基团邻位的C–H键,进而形成C–C键,然后抑制β-H顺式消除过程(导致Heck类型产物不能生成),通过C–C键或C–杂原子键的还原消除来构建杂环或非杂环分子,避免了底物的预官能团化等繁琐步骤。本论文主要涉及了两个通过醋酸钯催化的导向基团邻位C–H活化/环合反应来构建二氢异喹啉酮和茚酮分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展示了一个新颖的通过过渡金属钯催化的芳基酰胺导向的分子间sp~3 C–H活化/环合反应来合成N-烷氧基二氢异喹啉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方法。反应中使用了过氧化物作为构建模块兼氧化剂。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快速、产率较高、环境友好和原子经济性较高等特点。2.介绍了一个通过过渡金属钯催化的分子间sp~2 C–H活化/环合反应来合成茚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该反应以芳基亚胺作为导向基团,经历两个C–H键的断裂和两个C–H键的形成过程,最终环合形成茚酮类化合物。
田来进, 高根之[7]1996年在《2_甲基_3_叁氯锡基丙酸酯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指出合成了2_甲基_3_叁氯锡基丙酸甲(乙)酯及其与N_氧化吡啶(PyO),8_羟基喹啉(Hoxin)的配合物,并能过元素分析,IR、UV、NMR等进行了表征
冯艳茹[8]2018年在《氮杂环双光子荧光核酸探针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文中认为双光子荧光核酸探针在DNA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Vilsmeier甲酰化反应和哌啶催化下的羟醛缩合反应合成了8种喹啉基咔唑类双光子荧光核酸探针材料,其中7种未见报道。研究了它们在DMF中的电子跃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计算了量子产率;采用脉宽为120 fs、波长为800nm和重复频率为1 kHz(Ti:蓝宝石激光器)的脉冲激光研究了双光子光学性质,测定了双光子诱导的荧光光谱、双光子吸收截面和活性吸收截面;研究了化合物作为核酸探针与小牛胸腺DNA在Tris-HCl-NaCl缓冲溶液中作用前后的电子跃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及双光子荧光发射光谱的变化。讨论了分子结构对化合物光学性质和DNA光开关效应的影响。通过化合物与单个碱基、核苷酸及DNA体外作用的电子跃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及圆二色谱变化,并利用Gaussian 09软件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探针分子在水中及非水环境的电子跃迁能级,讨论了在DNA作用下化合物光学性质改变的原因,探讨了探针分子与DNA融合机理。利用莱卡DMI3000B倒置显微镜和卡尔蔡司Carl Zeiss LSM710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开展了化合物染色3T3细胞后的生物荧光成像研究。通过与商用细胞核染色剂Hochest 33342的共染色成像实验,研究了化合物作为荧光核酸探针的细胞膜渗透能力和核定位水平;通过400 nm和800 nm光激发下的荧光成像研究了双光子成像的优势;通过激光分层扫描技术拍摄不同照射深度的细胞成像图研究了化合物作为双光子探针的单细胞叁维成像能力;利用延时激光持续辐照研究了化合物作为探针染色细胞后的双光子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荧光持续时间、荧光衰减幅度和平均荧光衰减速率,讨论了分子结构对化合物光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化合物具有较低的荧光漂白作用,较高的双光子荧光的稳定性。分子中引入双臂的喹啉阳离子基团、喹啉邻位乙烯基取代和碘甲烷盐化可有效地增强化合物的双光子细胞成像的稳定性。活性双光子吸收截面较大的化合物其荧光衰减速率较低。利用MTT法研究了化合物作为生物探针的细胞毒性。
宋高鹏[9]2009年在《两类糖苷类化合物和两类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为寻找新的活性分子,通常都是采用合成化合物库的方法对一类分子进行生物活性的研究。这样不但可以对分子的各种生物活性进行广泛的研究,更可以依据大量的测试数据确定一定的构效关系,也就为新药物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一、抑制高致病禽流感病毒H5N1进入宿主的皂苷的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皂苷是一类具有多种药效活性的叁萜及甾体的糖缀合物,不仅显示了广谱的抗肿瘤作用而且对多种病毒都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本论文以首次发现的作用于H5N1高致病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的小分子活性抑制剂——chlorogenin 3-O-β-chacotrioside YC-72 and chlorogenin 6-α-O-actyl-3-O-β-chacotrioside GC-29。为研究该系列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便于开发活性更高的H5N1小分子活性抑制剂,我们以化合物YC-72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8个结构类似物来研究其甾体母核和糖链对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马铃薯叁糖熊果酸甲酯衍生物5具有同化合物YC-72相似的抗病毒活性。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苷元的多稠环结构是活性必需的;马铃薯叁糖片段在皂苷抗禽流感病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简化为二糖后活性消失。二、抗肿瘤蒽环鼠李糖苷的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大黄素对多种肿瘤细胞株显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其与DNA的结合能力不强造成了其抗肿瘤作用较弱,而天然存在的大黄素β糖苷显示了很强的细胞毒活性。本文设计合成了三个系列的蒽环鼠李糖糖苷化合物包括大黄素鼠李糖糖苷、蒽酮鼠李糖糖苷和杂原子蒽酮鼠李糖糖苷,并进行了相关的生物活性测试,初步阐明了其构效关系。为有效地降低蒽酮鼠李糖糖苷的心脏毒性,设计合成了系列在其C-10亚甲基引入Ac的衍生物。活性测试表明C-10亚甲基引入Ac不仅可以提高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而且可以降低其毒性。此外,本论文应用生物电子等排体原理设计合成了叁个不同系列的杂原子蒽酮鼠李糖糖苷化合物,并进行了相关的生物活性测试,初步阐明了其构效关系,发现了一个具有新型的结构骨架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2-[4-O-(2',3'-Di-O-acetyl-α-L-rhamnopyranosyl)-8-methyl-2H-chromeno[4,3,2-c,d]indazol-2-yl]-1-N, N-diethylethanamine (119)。采用荧光滴定法测试了所合成的蒽环鼠李糖糖苷类似物与CT-DNA的结合能力。实验结果显示所合成的蒽环鼠李糖糖苷化合物与DNA的作用存在插入结合模式,即化合物插入DNA双链中,与碱基结合,从而可能阻止DNA的进一步复制。这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治疗癌症等疾病的新型药物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叁、选择性PDE4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选择性PDE4抑制剂是一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有效药物,但用于临床的现有的选择性PDE4抑制剂大都有致呕吐等副作用。本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了解了PDE4结合腔的特征和活性位点的结合方式,明确了了选择性PDE4抑制剂的药效团特征,建立了PDE4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分别设计合成了以四氢异喹啉和氨基苯酞为骨架的两类小分子杂环化合物,并对部分四氢异喹啉衍生物测试了其相关的生物活性,初步确定了其构效关系,发现了两个对PDE4有较好抑制活性的先导化合物(7-cyclopentyloxy)-6-methoxy-3,4-dihydroisoquinolin-2(1H)-yl)(4-hydroxy-3-methoxyphenyl)methanone (155)和Methyl 7-(cyclopentyloxy)-6-methoxy-2-(4-methoxy- benzoyl)-1-phenyl-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3-carboxylate (170)。以化合物155和170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其结构类物物,活性测试正在进行当中。
洪新[10]2004年在《喹啉降解菌的研究及在柴油脱氮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校代码: 10148学 号: 01200101050221密 级: □无 □加密 硕 士 学
参考文献:
[1]. 2-甲基-3-羟基喹啉的合成研究[D]. 刘一超. 四川大学. 2001
[2]. 海洋软体动物活性物质片螺素D(LMD)的合成研究[D]. 胡代花. 大连大学. 2008
[3]. 抗血栓药硫酸沃拉帕沙及关键中间体合成工艺研究[D]. 马潇.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2016
[4]. 多巴胺D3受体选择性拮抗剂的设计与合成[D]. 祝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9
[5]. 酚氧桥连镝单分子磁体及磁构关系研究[D]. 张婉莹. 黑龙江大学. 2018
[6]. 过渡金属钯催化的芳基酰胺或亚胺邻位C-H活化/环合反应的研究[D]. 刘伟东. 天津大学. 2015
[7]. 2_甲基_3_叁氯锡基丙酸酯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 田来进, 高根之.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8]. 氮杂环双光子荧光核酸探针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D]. 冯艳茹. 黑龙江大学. 2018
[9]. 两类糖苷类化合物和两类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宋高鹏.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10]. 喹啉降解菌的研究及在柴油脱氮中的应用[D]. 洪新.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04
标签:一般化学工业论文; 配合物论文; 荧光量子产率论文; 荧光材料论文; 荧光分析法论文; 甲基论文; 荧光强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