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为了改变高层建筑的下部结构和实现,在柱内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结构转换梁、板转换层、转换层、桁架转换层、桁架式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必然导致转换层形式的多样性。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表面平整,楼板刚度、隔音、隔热等优点,保温效果好,地板结构层结构层高度、体重、现浇混凝土空心板式转换层结构在实际工程中逐渐出现。带转换层的工程结构设计,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顶板第一层结构,上部2至18层薄圆柱结构过渡到加载机架系统板,垂直转换板在4.8 ~ 6.6米,厚度1800mm高度,转换梁的截面尺寸为1500mm×1800mm次梁为500mm×1800 mm,1080m2的表面面积,总共有1个混凝土500m3,C50混凝土强度等级。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1 施工方案的选择
经过多方面比较考虑二次浇筑法,将厚板分2次浇筑迭合而成,第1次浇筑900mm厚,待其强度增长到50%后再浇筑第2层900mm厚混凝土,转换板钢筋相应分2次绑扎。
按照总体规划,模板工程仅考虑第一次浇注900mm厚混凝土施工荷载。采用分层卸荷的方法,从地下室底板上设置竖向支护体系,通过各层的变形协调,将荷载逐层传递给地下室底板。600mm×800mm的极间距下的转换板,顶部钢管支架近为包装60mm×80mm木搁置在水平钢管根据距离200mm左右。转换梁柱间距双向600mm×400mm,顶部钢管支撑密集60mm×80mm木为了搁置在水平钢管按约150mm的距离,钢管与钢管连接形成双扣件和垂直支架抗滑移的水平,一步1.1m
地下一层模板不拆,立杆间距不变,纵横布置4 道水平杆。地下二层模板不拆,立杆间距不变,纵横布置3 道水平杆。另外地下一层、地下二层梁下支设早拆头,间距800mm。地下三层梁下支设早拆头, 间距700mm,纵横布置3 道水平杆。
楼梯口处支撑架搭设建筑物lv~lw轴交_ ~ a 轴于地下一层之间设一3 000mm×6 000mm 的楼梯间,此处转换层支撑架是薄弱环节,支撑架高度316~716m,其搭设方法同转换大梁下的情形。另在一层梯段踏步两侧梁上加设1 排立杆,两侧梁的立杆垂直面上加设斜撑,将楼梯口上部转换层荷载部分转移到两侧梁上,梯口范围内斜撑全面设置,不得跳跃设置,地下一层对应于一层立杆位置设相应早拆头。
2 施工顺序
放线→确定立杆位置→铺设木垫板→搭设钢管支撑架→支撑架验收→ 支板底模→ 搭钢管搁架→第1 层板钢筋绑扎成型→钢筋验收→支第1 层侧板模→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第2 层板钢筋绑扎成型→钢筋验收→支第2 层侧板模→插标准层墙、柱插筋→浇筑混凝土→养护。
3 施工工艺
3.1 支撑构造措施
架子搭设前,在混凝土表面弹线确定每根立杆的准确位置,在绑水平立杆前应在立杆上划上横杆位置线,相邻立杆的接头应错开,且接头均采用对接接头,立杆垂直度偏差≤20mm,水平杆平面高差≤10mm。底模下大横杆应紧贴小横杆下面,扣在立杆上,形成两扣件共同抵抗滑移,板底支撑系统沿立杆高纵横布置4 道水平杆,并设剪刀撑,剪刀撑在柱处与柱环抱并相互连接为一个整体。
为避免应力集中对支撑层产生冲切破坏,在立柱下垫100mm×100mm×8mm钢垫支座。
高支撑模板搭设完成,必须经验收合格方能进入下道作业,混凝土浇筑期间,派专人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钢筋工程
板内钢筋接头采用锥螺纹连接,由于转换层暗梁钢筋骨架重,为保证保护层厚度,特用Ф25钢筋头在骨架就位前成排布置在主筋下。
转换板钢筋施工,竖向分2次完成,先绑扎下部900mm 范围内的2层钢筋,待混凝土浇筑完并处理好上表面后再绑扎上部900mm 范围内的钢筋, 转换板1。8m高整板各层钢筋网片的竖向固定,使用薄壁管间Ф18 钢筋网做立杆焊接形成间距1m 的架立网,作为各层钢筋的支撑体系。
3.3 薄璧管的安装
(1) 布管定位
根据设计要求,在模板上弹出定位线,管与暗梁间距为50mm(管端与管侧均为50mm) ,柱四周300mm 以内不布管。
(2) GBF 管安装
第1 排GBF 管施工顺序:支模→弹安GBF 管位置线→绑扎底层钢筋→绑扎管间钢筋网片→绑扎放置GBF 管的下层支撑钢筋→安放GBF 管→安放钢筋卡固定GBF 管。
GBF 管的下层支撑钢筋在绑扎时要求比GBF 管的高度低30mm,在GBF 管就位后,钢筋卡下端的弯钩钩住底板钢筋的下层钢筋网片,在浇筑混凝土时,GBF 管由于浮力上升至钢筋卡横排筋位置被挡住,从而保证GBF 管就位准确。1m长GBF 管浮力大,为不至于使底板钢筋因GBF 管的浮力而上升,底板筋用12号铁丝穿过模板间拼缝固定在模板架的钢管上,其间距为1.22m×1m。为不损坏模板,原则上不准在模板上钻孔。
固定第2排GBF 管的钢筋卡下端弯钩挂于中层钢筋网片上。其它工艺同第1排GBF管。
GBF 管抗冲击能力差,不能锤打。如管有损坏,小孔用水泥袋打湿粘在管上,大面积用麻布袋打湿塞进破损管内。如管的模数不对,可用电锯锯断,并用编织袋封好端口,铁丝扎牢。
3.4 大体积高强混凝土施工
3.4.1大体积高强混凝土的浇筑
转换层混凝土1500m3,所有预拌混凝土。为了加快浇筑速度无冷缝,混凝土供应50m3/h,初凝时间为8h,和坍落度为(16±2)cm。为保证混凝土供应现场配备2套混凝土泵,配备8台混凝土搅拌车,铺设在现浇混凝土输送管2处,浇注方向开始沿长侧方向从短边前进。从中涌出,向前延伸2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用斜层浇筑,浇筑层小于300mm,拥有150 1与顶部浇注,浇注,自然边坡的形成,其次是1。5m向前、上下浇注时间差的宽度小于或等于6h,直至完成。将膨胀带混凝土运到现场后,将吊车吊到浇注现场,并将膨胀带混凝土浇注在混凝土两侧,同时向前推进。加强混凝土振动,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每个混凝土管道配有6套插入式振动器。混凝土边坡应进行振动压实,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对于梁亮,梁竹指出,由于横杆,纵向和横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振动棒插入困难,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用细石混凝土柱头浇筑提前转换板浇注钢筋混凝土梁下转换板下用细石混凝土浇注起重机之前混凝土,和Φ35mm的振动器,并结合梁柱时埋塞2 ~ 3直径为48mm钢管分隔空间是钢筋、混凝土,然后拉出。
3.4.2 大体积高强混凝土的养护
采用保温保湿方式养护,即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0~12h 内在上部覆盖麻袋并浇水,让其自身湿养护。若施工需要揭开保温层时,应局部进行,完成1 块立即覆盖1 块,且此工作必须听从测温人员的意见和安排。为保证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温差<25℃,要根据测温提供的数据及时采取措施,做到信息化施工。
3.4.3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 上下浇筑层结合处理为使转换板的整板抗力性能不因混凝土分2次浇筑而下降,必须在结合部位采取特殊处理措施,保证2 层混凝土板协同工作。第1 次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终凝前,在其表面拉成凸凹不平的麻面(深约30~50mm) ,下次浇筑混凝土前再充分湿润。
(2) 浇捣混凝土时做好泌水的排除,混凝土面应有一定的坡度,并在厚板侧面的模板上留出排除泌水的孔洞,让泌水自行排出。
4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自重大转换层板厚1800mm,整板自重大,施工时全部重量及施工荷载均须由支撑承担,这就要求模板、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可靠的稳定性。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结构防裂要求严因转换层面积大,混凝土量大,属于大体积混凝土,且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大,又架于空中呈六面暴露状,板边温度低,板内现浇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引起的温升高,极易产生温度与收缩裂缝,须采取技术措施予以控制。
5 结束语:
施工实践表明,高强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技术加传统的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此工程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论文作者:张新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间距论文; 立杆论文; 钢管论文; 模板论文; 支撑架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