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效果分析论文_李冉

李冉

株洲凯德心血管病医院 湖南省株洲市 412008

【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儿和同期60例健康小儿,6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6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观察组,均进行肺炎支原体临床检验。结果:观察组小儿肺炎患儿的PLT、WBC、CRP、MP-IgM阳性率等观察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小儿(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造成小儿肺炎的重要原因,肺炎支原体临床检验可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小儿肺炎;肺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效果

小儿肺炎为临床儿科中常见的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1],肺支原体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本文为了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效果,对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儿和同期60例健康小儿进行研究,详细报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儿(观察组)和同期60例健康小儿(对照组)。60例患儿均经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线片检查、询问病史及病情后,均符合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2]。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7:23;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年龄8岁,平均年龄(3.52±0.35)天;最小体质量10.12kg,最大体质量20.12kg,平均体质量(18.39±3.52)kg。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7:23;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年龄8岁,平均年龄(3.52±0.35)天;最小体质量10.62kg,最大体质量20.07kg,平均体质量(18.57±3.58)kg。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小儿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等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肺炎支原体临床检验:采用血清学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于清晨采集每位小儿的空腹静脉血各2毫升,予以离心处理,分离血清;采用Elisa测定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MP-IgM),操作步骤严格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执行。MP-IgM>1:160则可判定为阳性[3]。血清学检验阴性者需在7天后进行复查。

两组小儿除了进行肺炎支原体临床检验,还要进行血常规检查,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水平(WBC)、C反应蛋白水平(CRP)。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中的观察指标主要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小儿的PLT、WBC、CRP、肺炎支原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MP-IgM)阳性率四项,其中MP阳性率等于肺支原体阳性例数与总例数的比值。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8.0版处理,PLT、WBC、CRP为计量资料,用( )表示,进行t检验;MP-IgM阳性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卡方检验。若存在p<0.05,则对照组和观察组小儿的PLT、WBC、CRP、MP-IgM阳性率等观察指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小儿的PLT、WBC、CRP、MP-IgM阳性率等观察指标的数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小儿,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小儿的PLT、WBC、CRP、MP-IgM阳性率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其临床症状较轻,主要为头痛、咽痛、咳嗽、发热等普通呼吸道症状[4],甚至有患者无任何症状。

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小儿肺炎也称为非典型肺炎,其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5],同时具有DNA和RNA,但是无细胞壁,适应于低温,长期高温环境下难以生存。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主要经飞沫传播[6],病原体可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膜上的神经氨酸受体进行牢固结合,从而有效避免了被黏膜纤毛清除和吞噬,同时还可以吸取营养,释放多种有害物质,破坏黏膜上皮细胞及纤毛。轻者临床表现为普通呼吸道症状,但是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出现内脏损伤。

临床中检验支原体肺炎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微生物培养、血清学检验、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冷凝集试验等,其中微生物培养所需消耗的时间长,不适于临床推广;虽然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检验效果显著,但是成本过高,也不适宜临床推广;冷凝集试验操作简便,但是对肺支原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而血清学检验中MP-IgM检测无需特殊仪器[7],操作也很简便,且对肺炎支原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故MP-IgM检测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适宜临床推广。

本研究中,对照组均为健康小儿,观察组均为小儿肺炎患儿,与对照组小儿相比较,观察组小儿的PLT水平、WBC水平、CRP水平均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小儿的MP-IgM阳性率可高达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小儿的MP-IgM阳性率(0.00%)。由此说明,肺炎支原体感染是造成小儿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临床早期诊断中进行肺炎支原体检验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为临床治疗提高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吴鸿君.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若干检查[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0):122-123.

[2] 宋治军,范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2(32):4868-4869.

[3] Kawai,Y.,Miyashita,N.,Kubo,M. et al.Therapeutic efficacy of macrolides,minocycline,and tosufloxacin against macrolide-resistant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pediatric patients[J].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13,57(5):2252-2258.

[4]黄显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J].中国医药指南,2014,35(35):131-132.

[5] 王艳敏.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检测的价值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9(19):29-30.

[6] 赵文凤,周文斌.临床检验分析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7(17):154-155.

[7] 吕云香,林咏梅.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2例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6(16):209-209.

论文作者:李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效果分析论文_李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