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新桥医院 重庆 400037)
【摘要】目的:观察并对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与地高辛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CEI组与地高辛组,各组40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CEI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地高辛组,且ACEI组治疗后LVEDD及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ACEI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较地高辛更加显著,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地高辛
【中图分类号】R541.4;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209-0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而且发病群体趋于年轻化[1]。冠心病不仅病程长同时可伴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致心力衰竭,导致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无法满足人体正常所需,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需尽早使用药物进行规范治疗,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我院分别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与地高辛对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均有缺血性胸痛病史,心肌坏死血清标志物浓度动态变化,按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标准为Ⅱ~Ⅳ级,符合《内科学》(第6版)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非冠心病原则导致的心力衰竭患者,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脑、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分为ACEI组与地高辛组,各组40例,其中ACEI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2.40±5.27)岁,冠心病病程3~9年,平均病程(4.51±1.23)年;地高辛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4.08±5.46)岁,冠心病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67±1.3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冠心病病程等基本情况上组间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强心剂、利尿剂等常规治疗,ACEI组口服卡托普利片(生产企业: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2986),1片/次,1次/d,1~2周后可酌情递增1片直至靶剂量。地高辛组口服地高辛片(生产企业: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678),1~2片/次,1次/d。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用药方式和剂量,连续治疗3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显效: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或以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分级及临床症状均未改善甚至恶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2)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采用Epidate 3.0录入、核对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两组或多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的卡方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对比[n(%)]
3.讨论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且多为左心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肺部湿罗音等,随着病程的进展可能发生右心衰竭,继而出现肝肿大、全身水肿等症状[2]。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根本原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供血、供氧不足,这会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产生影响,降低心脏收缩功能[3-4]。由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因此发病时常常合并其他病变,因此传统疗法效果较差。我院观察对比了ACEI与地高辛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ACEI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地高辛组,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较地高辛组有更显著的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EI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降低回心血液对心脏的压力,从而发挥临床效应,此外还具有调节钾、镁失衡的作用,对改善心功能效果突出。
综上所述,ACEI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地高辛更加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4).
[2]林良沫.冠心病患者地高辛中毒的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5).
[3]刘佳敏.高危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应用现况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
[4]武振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7).
论文作者:朱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冠心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患者论文; 病程论文; 疗效论文; 血管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