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BIM技术是目前建筑领域中的一种新型技术,受到广大业内人士的关注。该技术随着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建筑与施工安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基于此,论文对BIM技术进行了概念性简要介绍,分析此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一些特殊性,并对此类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做了进一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应用研究
引言
1BIM技术概述
将BIM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建筑信息化模型。在传统的建筑工程中,使用了2d或3d技术,但这些技术只能模拟一些建筑形式,无法提供一些全面而重要的建筑信息。因此,2d和3d技术注定是创新的。BIM技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出现的。BIM技术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施工期间的规划、施工和成本管理。利用BIM技术,可以模拟各种建筑信息,形成动态实时建筑模型。利用BIM技术,可以快速传递施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整个工程施工的效率。
2BIM技术的特点
2.1可视化
可视化能够依据供给的组件信息自动生成交互式和反响的3d视觉效果。在工程理论中,可视化技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许多修建信息依然是经过绘画来描绘的。这种结构方式常常需求技艺人员幻想关于更简略的部件来说是可行的。可是,随着建筑技术的快速开展,各种新型修建方式不时出现。这是对一个人空间幻想力的一个严重应战。BIM技艺的可视化能够有效地处理这个问题。
2.2和解与谐和
于建立项目,建立方和设计方都应该做好和谐与协作。BIM技能能够有效地检查和和谐项目初期各个部门的抵触问题,然后进一步优化项目计划。
2.3动态模仿
模仿不只是对建筑模型的模仿,也是对理想状况下难以反映的事物的模仿。BIM能够模仿用户想要完成的各种想法,以及节能和照明的效果。经过对实践过程的模仿,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正确的指导。
2.4数据处置
能够停止快速数据处置,汇总各组成局部的信息,计算相应的工程量,为项目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有效进步施工效率。
3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场地立体规划
在运用BIM技术规划相应的建筑施工场地时,首先需要对新建筑物周围建筑空间位置数据以及红线范围内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后运用BIM技术,将各类信息进行综合性的集合,然后创建一个三维模型。相关的项目决策工作人员需要依据
三维模型中的不同建筑物立体空间位置以及施工的具体顺序对有限的场地进行更为合理化的布设,尽量避免由于CAD平面图无法对各建筑物的空间位置进行立体客观的呈现而导致的安全距离不够,或是重复多次的搬运施工材料等状况[2]。
3.2有效地识别危险因素
建筑施工安全需要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提前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BIM技术为前提下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包含了各种信息,比如建筑的构件信息以及施工进度等,因此,所有的活动信息都囊括在整个施工具体进度过程中,并且还可以运用4D模型的办法将其进行立体呈现,从而使施工人员在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进行有效识别,然后,再依据不同的危险源通过相应的管理办法以及技术等各类方法来进行综合性的处理,从而使危险因素能够有效解除,以免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例如,危险识别系统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前提下的,这种系统能够使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方面的风险因素预先进行识别,进而提前采取一些后期的应对措施。
3.3数据资源共享与全过程协调管理
对于很多大型建筑工程而言,其结构复杂,体系庞大,功能要求多样。所以,在整个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对于各单位及组织管理部门之间的配合、沟通要求就较高。但基于BIM技术,可为不同项目管理方,如顾问公司、设计院、业主、施工总承包方和专业分包方等,提供可以实时共享的多样化数据信息,多方通过在同一个BIM信息化交互平台中进行交流、协作和沟通,能够及时调用或共享有关数据资源,可使协作更方便,沟通更有效和快捷,管理更顺畅。比如,基于BIM模型中直接导出的数据,可减少建筑工程现场测绘量,从而使项目原本分散性以及粗放性的施工模式变为模块化、集成化与专业化的全过程施工管理体系。
3.4项目精细化管理
目前,我国只有10%左右的建筑企业在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由于相关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综合专业素养能力不高,所以急于将BIM技术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可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项目精细化管理中,需要由认识,到理解,再到深化和应用转变。使用BIM技术进行项目精细化管理时,需要以工程算量、三维碰撞检查及虚拟仿真施工等为突破口,将BIM应用到不同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中。通过数据参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项目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同时借ERP系统,即可为建筑企业“集约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不仅能够对项目进度、计划、成本、质量等进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还可实现相关流程管理的决策,无论是采购员、资料员还是技术管理人员等,都可借助BIM技术后台与计算机信息化终端,将所有管理信息集成到一起,以保证可及时查阅、核对及准确调用,实现对多维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3.5制定施工安全性指标
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合理制定安全性指标尤为重要,可以大大减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指标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其原理是:在指标的制定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搜集大量的数据,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并进行模拟试验,终得出相对科学的指标。在整个过程中,BIM技术可以将初期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利用3D建模技术进行模拟试验,这样不仅可以极大的节约资金和时间的投入,还能有效的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因此将BIM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可以大大提高工程的安全性,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3.6预防性养护
预防性养护不仅能降低交通设施的后期维护成本,还能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寿命。相关数据显示,每多投入1元养护费用,可降低10-20元的大修费用。因此,预防性养护在整个的建筑工程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公路出现大面积裂缝、桥梁出现坍塌不是突发性事件,而是缺少必要的养护分析和管理。不同公路、桥梁的车辆荷载信息、周围的环境信息、所处的气候信息有所不同。对于公路、桥梁的养护,不能单靠工程师的经验,应该借助BIM技术,构建分析模型,对各类信息进行汇总计算,得到各个时期公路、桥梁的养护方案、养护工艺、养护费用等。形成动态管理,实现交通运输的数字化管理。
结束语
BIM技术对于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效果、实际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从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方面来开展BIM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有效助力建筑工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继续研究BIM技术,将其更加广泛的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当中,进一步提升施工效果,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周依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4):240-241.
[2]马保林.分析BIM技术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4):226-227.
[3]尹晓娟.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项目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9(01):59-63.
[4]熊伟.探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19(05):64.
[5]翟凌雨.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项目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9(01):98-99.
论文作者:黄斌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信息论文; 数据论文; 项目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