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云锦镇石马中心小学校 646102
【摘要】小学阶段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是主要的德育课程,素质教育逐渐深化改革,人们对道德与法治课重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以及法制观念,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道德与法治课与实际生活是有直接联系的,促进学生形成监控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修养,也是让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全发展。本文分析的是心理教育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得到应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165-01
前言:小学生的三观以及行为习惯在不断形成的过程中国,因此对学生展开品德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性方法,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以及学习是有直接影响的。教师要重视心理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让学生成为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学习主体,同时让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未来发展更加全面。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一直以来小学对学生的成绩都是高度重视的,但是对个性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是相对忽视的,导致没有意识到心理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现阶段很多的学校虽然设置了心理课程,也认为有心理课程就是完成心理教育的任务。但其实对心理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心理教育甚至成为学生的自由活动,此外是学校并未将心理教育与其他的学科进行结合,对心理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认知。导致心理教育的实际开展与社会实践是相互脱离的[1]。
(二)存在不可控的因素
现阶段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是非常方便的,为心理教育带来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渠道,除了课堂还有网络,网络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心理教育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因为网络上很多的负面信息以及不良思想会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思想的成长上存在诸多的隐患[2]。
(三)心理教育的力量薄弱
心理教育的发展比较晚,师资力量不足,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学校普遍上设置了心理教育的课程,但是没有安排足够的心理活动室以及教学资源,一些心理教育的教师不是专业的心理学毕业,对心理教育也没有足够的了解,这样心理教育的开展质量受到直接的影响,无法让心理教育达到理想的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了解学生实际心理情况
为了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更好地对心理教育展开实践,教师需要对自身的在综合素质查展开适当的强化,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对心理教育加强理解以及认知,从而分析道德与法治课与心理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将二者充分结合起来,让自身的教育水平实现全面地提升,并做好对学生的表率作用。日常生活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情况,然后对学生心理的变化进行及时的了解,并促进师生的互动和交流,为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营造出平等和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自主开展学习和探索,尊重学生的隐私。减轻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心理压力[3]。
(二)深入挖掘教材
本身教材是道德与法治课各类活动的载体,因此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需要以教材为主要的依据,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要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并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也要对心理教育加强研究,将道德与法治课与心理教育充分结合。比如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让学生对生活常规进行学习,将守秩序和讲礼貌的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借助生活案例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对校园生活的乐趣有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更让道德与法治课起到心理教育的作用,学生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实际效果。
(三)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手段
学生本身的心智不够成熟,也是在人生中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三观并未真正形成,同时自控能力以及自主性还是在不断形成,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传授一些心理方面知识,让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地发展,教师可以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手段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实现自身思想品质的成长,并获得新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参与丰富的课堂活动,让道德与法治课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结论:总之,教师要积极将道德与法治课授课与心理教育结合,从而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不仅仅学习到道德修养以及法治观念,心理方面也是可以更加健康地成长,这对学生未来长期的发展以及成长是有一定好处的,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心理成长,促进心理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合理融入。
参考文献:
[1]方峥嵘.转换教育思路 潜润习惯养成——小学《道德与法治》(一下)“我的好习惯”单元教学策略探索[J].中国德育,2019(01):68-70.
[2]孙守清.德法交融 动静结合 内外兼顾——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教学策略及核心素养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01):50-52.
[3]张宪成.浅谈教材与学习者的对话关系模型构建——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和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8(36):76-77.
论文作者:陈玉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法治论文; 心理论文; 道德论文; 学生论文; 课上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在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