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科学课堂对话教学的策略论文_项余远

摘要:科学课堂要想上得扎实、有效,应通过对话教学,还学生探究创造的权利,让学生的心灵自由舒展。在教学实践中从“搭建对话平台”“创设对话话题”“把握对话时间”三个方面寻求优化科学课堂对话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科学;对话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动态生成性,教师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对话、摩擦甚至碰撞,生成超出教师预期、教学预设的新问题、新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和学生的已知对话、和生活经验对话、和具体情境对话,生成学生真实、真切、必要的体验。因此,在科学教学实践中追求简洁朴实的课堂对话,还学生以探究创造的权利,让学生的心灵自由舒展。

一、搭建对话平台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效课堂对话是以师生平等为基础,在教师引导下,围绕某一话题展开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对话过程,课堂对话的成功展开离不开良好的对话平台。

1.转变观念,营造对话氛围

“境界决定眼界,思想改变课堂”,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态度和行为。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不再是主体与客体间的那种给予和接受、支配和被支配的单向关系,学生在接受老师教育的同时也会对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发挥他们作为教育主体的积极作用,从人格培养的角度来讲,也能够促进学生形成不依赖、不盲从、一切以客观真理为标准、积极自信的健全人格。因此,搭建有效对话教学平台的基础就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充满爱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恃无恐”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学习需求,这有助于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师生对话的平台。

2.整合资源,拓展对话空间

科学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引发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探究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学习材料是学习活动的载体,要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地进行,关键是学习材料的有效。而学习材料的选择不应只局限于教材、局限于课堂,可从多方面整合资源,拓展对话的空间。

一是巧用媒体,分享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是当今教师可以借助的优势之一。把网络上的知识运用于科学课的教学,能有效地拓展教学空间。例如,在讲授食物保存的时候,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各种食品的相关图片以及各种食品包装工艺介绍等资料。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交流,更能全面地锻炼学生学习的能力,课堂上让学生把资料进行交流分享,课堂对话丰富多彩。

二是链接生活,丰盈学习资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编制学案以学定教,通过课前预习、活动体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第二章观察蜗牛的时候,让全班学生课前制定观察计划,指导学生进入校园进行捕捉观察。通过这个观察活动,学生不仅了解蜗牛的相关知识,也生成了许多新的问题,还能深刻体会合作学习的益处,增强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创设对话话题

在课堂对话教学中,话题是对话的题目或问题,是对话发起和持续的依据或中介。话题设计是对话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话题设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对话教学的效果。因此,需要巧设话题,让师生、生生在对话中共享智慧,在课堂对话中促进学生的思维之花尽情绽放,不断达成学习目标。

1.以疑引思,呈现话题

青少年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怀疑是他们外显的特征。他们希望弄清事实、现象,从而得到客观的结论。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很好地设疑问难呈现话题,势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观察和实验》一节教学中,笔者用以下三幅图片来设置悬念:看一看,猜一猜

学生针对上述疑问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好奇心驱使着他们设法证实自己的推测,此时此景下呈现本节话题——为什么要借助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此后的对话交流中,有学生说借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比较,但随后有学生提出疑惑:觉得测量结果也不是很明确,针对此疑问笔者趁机提出下一个话题——如何正确使用仪器?新的话题就这样在解惑进程中不断呈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因势利导,让话题层层呈现,使学生深入思考,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的对话中,更有利于启迪发展学生的思维。

2.以动明理,激发话题

心理学认为“只有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通过手脑并用建立鲜明、清晰、正确的表象。” 例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时,本节课的内容十分抽象,但是每个学生都可买到放大镜,因此我们不妨让学生先玩放大镜,在玩的过程中感觉放大镜的神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设计了如下前置作业:

1.你能用手中的放大镜,在阳光下找到一个耀眼的光亮点?把手放在光亮点处有何感受?请查阅这个光亮点在物理学上称作什么?这个光亮点与放大镜的中心的距离大约有多远?此距离在物理学上称作什么?

请用简单的光路示意图表示形成光亮点的原理?

2.寻求照相机、投影机的秘密:用一个放大镜、一支蜡烛,将放大镜放在蜡烛和白纸(或白墙壁)之间移动,观察白纸(墙壁)上出现的像,观察像的性质是否发生改变。请试一试,并记录你观察到的现象。(注意远离可燃物,并注意手被蜡烛烫伤)

上述作业表面上都是让学生去玩,而玩的过程也让学生对凸透镜产生了兴趣,对凸透镜的结构以及成像也有了一定了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铺垫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我们看到“边玩边学,寓教于玩”的课堂教学中高潮迭起,对话话题不断激发出来。

三、控制对话的时间

1.提供必要的预习时间

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通过全面阅读教材,了解新课的主要内容,想一想这些新知识的基础是什么,自己掌握得怎么样,做一些必要的复习,为新的学习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了在课堂上产生更多“生成性”的内容,成为课堂对话中精彩的对话话题。教师也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前置作业供学生预习时用,并让学生拥有必要的预习时间。例如教学《眼睛和视觉》之前,通过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预习:

(1)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 ,或晶状体曲度过 ,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可以配戴 镜来矫正。

(2)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 ,或晶状体曲度过 ,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可以配戴 镜来矫正。

(3)患近视的人看 处物体清晰,看 处物体模糊;患远视的人看 处物体清晰,看 处物体模糊。

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材并回答问题,虽然这些问题都能在书本上找到相应的答案,却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预习时间。其次有些学生无法理解相关知识,会在课堂上提出诸如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什么戴凹透镜能矫正视力?”此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并捕捉学生的疑问使之成为有效的对话话题。

2.给予充裕的思考时间

课堂有效对话不仅仅是让学生说,还要引导学生深入地说。因此,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形成个人独特的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阐述支持观点的相关理由。例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将水灌满杯子直至溢出,用小纸片盖住,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过来,再将按纸片的手移去。可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1)是什么托住了纸片和杯中的水?(2)如将纸片和托住的水倒立在水槽中,然后抽出纸片,杯中的水会怎么样?(3)纸杯中的水为什么不下落?(4)两次实验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有什么异同?(5)由以上实验能否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的演示实验只不过向学生展示事物的现象,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则需要在问题的引导下大胆猜测、动手验证,去探寻表面现象所掩盖的本质,课堂上若不把时间交给学生,怎能使各层面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形成各自的见解呢!

课堂对话,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的对话具有增进师生感情、引发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等功能。每个学生身上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课堂对话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然天性并小心养护、开发,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对话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6.

[2]蔡 春.从“独白”到“对话”——论教育交往中的对话[J].教育研究,2012(9).

[3]陈兴中.让对话释放心灵自由与生命个性[J].四川教育,2005(3).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外国语学校 325200)

论文作者:项余远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  ;  ;  ;  ;  ;  ;  ;  

优化初中科学课堂对话教学的策略论文_项余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