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变化,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及施工均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促使我国建筑行业逐步向信息化、绿色化方向转变,装配式建筑由此产生。简单来讲,装配式建筑就是通过合理设计,先完成大构件的制作,然后将其输送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应用 BIM 技术可以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整个过程提供更多可靠的指导,进一步保证了各方面工作的合理性,更加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BIM 技术;应用
1装配式建筑与 BIM 技术概述
1.1 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即通过预制部分部件然后在施工现场组装所得的建筑,此类预制部件多于生产车间制作,囊括内外墙板、叠合板等。较之以往的施工建设而言,此类建筑在相应层面缩减了繁重的任务量,减小了生产成本,且达成了建筑、装修一体化的目的,契合绿色环保建设理念。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备重要意义,具体可从如下几点说明:其一,推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经由投资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对消费增长予以刺激,在新型企业发展方面具备显著的促进效用;其二,促进社会经济效益提升,增强环保水平、降低资源耗损,于相应层面能缩减建筑施工产生的垃圾,减小噪声污染,并达成合理利用能源、增强资源利用率的目的,此类建筑的出现可优化建筑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其三,此类建筑的发展可改善生产效率,变革以往低效率、高损耗的建设模式,提出了新的建设方式,在增强劳动人员素养、健全管理观念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四,对一带一路战略目标进行了响应,增强了国家竞争力,对其进驻国际社会具备显著效用;其五,装配化生产达成了批量生产的目的,不但缩减了漫长的施工周期,也变革了以往人力作业的不便,在提高建筑品质与性能方面具备重要作用。
1.2BIM 技术
BIM 技术即把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与物理实体经由数字化予以表述的技术。数字模型的创设,达成了建筑物数据传输与分享的目的。BIM 技术运用期间,存在如下特性:其一,可视化。其表示经由 BIM 技术创设形成的建筑模型具有高透明度,可将建筑物详细数据信息有效体现;其二,协调性。具体表现为设计工作者和管理者能经由 BIM 技术针对设计或施工过程中的各大工作予以协调。就现今社会 BIM 技术的运用而言,多将其使用于建筑物的数据模型构建中,且经由此数据模型对施工期间的具体问题予以处理、及时调整,从而规避施工期间具有安全问题发生。该技术于装配式建筑体系里面的运用即创设装配式建筑体系专业设计平台,经由该平台针对建筑物信息予以建设、变更,从而确保设计工作者可以及时、有效处理建筑物具有的安全隐患及不足,并以此对装配式建筑的安全、可靠性加以保障。
2装配式建筑设计中 BIM 技术的应用优势
运用 BIM 技术创设模型期间,能构建产生一个数据库。位于该数据库里面,具有设计作业周期中的重要信息,此类信息可以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酌情调整,且数据库还具有高精度迅速检索信息的功能。在此形势下,不但能够进一步推动建筑工程的决策进度,也能确保决策质量、施工质量。具体而言,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 技术的应用优势可从以下几点表明:第一,可快速瞄准工程设计阶段遗漏的问题,设计工作者可以由专业知识在统一的 BIM 设计平台上将自身构建的 BIM 模型逐一传送至数据库,而后经过应用碰撞、自动化纠错等功能,对易于构成相关专业设计冲突的现象进行辨别。该优势主要依靠 BIM技术与云端技术的结合运用。第二,预制部件类型与数量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运用难以估计,且出图量大,如此便需引进 BIM 技术对其运用,以处理上述问题。就 BIM 技术而言,其享有较强的协同性设计功能,经过该功能的有效运用,可以让另外的设计工作者对设计人员当前变更的参数及时接收与调用。第三,若要达成高效、科学设计预制结构和建筑构件的目的,规避建筑施工期间具有误差现象,那么就应将 BIM 技术使用到装配式建筑技术中,以利用 BIM 技术具有的功能对误差所致的工期延长、资源损耗等问题加以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方面的应用
3.1 BIM 建模与图纸绘制
应用BIM 技术进行项目建模就是应用采用三维独立空间设计思路使其具备模型数据演示功能,将相关参数信息属于处理系统,对其整体结构进行有效控制与处理。若建模前部分参数未确定,也可参照系统内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模型的设计。这种三维的模型比二维空间模型的立体成像能力更强,各项信息的展示也更加直观,例如结构各部分的材料以及尺寸等信息。BIM 技术的应用依托于计算机网络终端,因此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可以按照设计要求对方案进行灵活调整与变更。传统工程设计通常采用 CAD 技术,但是但随着制图要求的逐步严格,这一技术已经无法全面满足设计工作要求,目前已经成为 BIM 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性技术,前期设计应用BIM 技术进行建模,应用 CAD 技术将对二维图纸导出,并就其中参数信息加以修改,实现传统 CAD 技术与 BIM 技术的结合。
3.2 项目设计与施工设计协调
应用 BIM 技术可以简化传统工作流程,可一些必要的施工项目仍需在建筑装配拼装阶段完成,这就要求在施工设计时对各部分施工内容加以协调,防止施工流程及施工秩序混乱问题的产生。BIM 技术并非单纯的应用技术,而是相对完善的系统平台,对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在对各方面进行协调的过程中可应用 BIM 周期计算模板加强对施工方向及技术应用等的合理规划,在确保施工质量的情况下落实各部分施工环节的调整,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施工材料、节约施工时间,还能够解决施工矛盾对冲问题。
3.3 工程量与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传统的造价与工程量的管理工作均需人为完成,工作落实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应用 BIM 技术则可以通过智能化电子计算模式秩序很短的时间就可完成大量的项目工程量与造价的统计与管理工作,而计算的错误率与传统人力工作相比却大大降低,避免了造价等数据错误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为后续工作的落实提供了更大的保障。另一方面,BIM 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中还为造价管理内容的调整预留了足够的可用时间,进一步确保了项目流量统计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相同步调。
4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方面的应用
将 BIM 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并非是对单一的技术体系加以应用,而是对于多元化技术模式的应用,需要3D、4D 及 5D 建模技术以及 RFID 芯片信息处理等技术手段的支持,继而完成装配式建筑施工项目的各项控制设计工作,从而确保实际施工作业和工作预期情况相一致。
4.1 施工过程的模拟装配式
建筑施工在工程作业机械化方面具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因此,需一定要具备完善的现代化施工技术体系作为支持。具体施工内容可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分支,每一个分支部分的施工工作都具有各自的完成标准,由于施工内容不同,其完成标准也不尽相同,例如现场材料的管理以及装配吊装等工作。通过 BIM 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仿真模拟,便于突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等,继而通过方案调整或者制定紧急处理预案等方式加以应对,确保施工时效性与安全性,充分发挥 BIM 技术的应用优势。
4.2 对工程施工质量与成本的控制
在工程施工质量与成本的控制方面,需要将 BIM 技术与RFID 芯片数据处理技术结合应用,通过质量数据对等分析与施工流程的 RFID 芯片数据追踪,对现场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将其连接到3DBIM 模型转换端口,将各部分施工质量问题显示出来,并提醒修正。然后将这部分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资源维度控制手段对施工成本加以控制,同时进行5DBIM数据建模,对项目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进行整体控制,通过技术优势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各部分工作的完善提供更多的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应用切实促进了建筑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应用尚不成熟,因此,还需加大实践力度,提高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玉枝.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9):83+86.
[2]胡瑛,裴利剑.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中 BIM 技术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28):212-213.
论文作者:安俊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工作论文; 信息论文; 目的论文; 模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