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一小学 138000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给我们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但也存在不少困惑,特别是语文教学中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要想提高低年级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一下简略的整理:
困惑一:教材识字量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困惑二:学生学得快,忘得快,如何解决学生生字回生的问题?
我就针对以上两个问题采取了对应的解决方法。
对于困惑一:
一、布置有效预习,减少课堂识记时间,为学生练写生字赢取较充足的时间。
可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读课文。低年级课文内容大多儿歌化,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快就能把课文读得很熟甚至能背诵,但是课文中的生字单个指出有的却不认识。因此,在学生预习完生字后还有些字不认识时,可以让学生拿出笔圈出文中的生字,再结合课文的句子认识生字。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久而久之,遇到不认识的字,很自然地就会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识字。
二、引导学生探索汉字构字规律,利用多种有趣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写字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1.归类识字法。
从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学时,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一年级下册《识字》一课中,我把“请、情、晴、清”这四个生字一起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识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的回答还真的很出彩。有的学生说:这三个生字都带有“青”,“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情”与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晴”与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清”跟水有关,部首是三点水。这样把一些带有共同点的字进行人为的归类,通过比较,提高了识字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
2.猜字谜识字。
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还可以在课堂中利用猜谜语来帮助识字,不仅可以让学生记得牢,而且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很高。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说出字形,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讲“坐”时,让学生猜“双人坐在土上”;讲“玉”时,出谜语“王字有一点儿”;讲“吧”时,让学生猜“巴字加个口”;又如“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午)等等。这些有趣、诙谐的字谜形象地描绘了汉字的形体,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在读、听、思中轻松记住生字,智能又得以培植。
3.编顺口溜识字。
顺口溜是口头语言,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识字的难度,学生碰到难记、易错的生字可用顺口溜来记。例如教学以“青”为声旁能组成“清、请、情、晴、蜻、睛”,可编成一个顺口溜来记:“有水就是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再如“毛上竹头笔笔笔”……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识字效果。
4.随文识字与校内外拓展相结合。
儿童阅读是提高智能素质的培植源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放录音、范读、领读、指读、默读、小组读、朗读等多种形式,通过听、看、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的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相结合来随文识字,从而掌握汉字的读写,也为课外识字积累了材料、奠定了基础。
另外,引导学生校内外识字的拓展、巩固在生活情境中效果更佳。学校的宣传标语、黑板报等,放学路上的标牌、店名,和家长逛商店时各种商品的名称、广告单,电视中的节目名称、台词、广告语,与家长上饭店、旅游等都是阅读的材料。这样在广阔的生活空间识字,有利于学生语言智能的培养。
对于困惑二:
一、“学得快,忘得也快”现象分析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的识字要求是: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其学习强度,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它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与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然而,新课程所实施的多读少写的教学方式从另一角度又给识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识字,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但如果只动嘴不动手,学生就会学得快忘得也快,渐渐地就会出现“生字回生”的现象。往往学了这一课的生字,就忘了前一课的;复习了前一课的生字,却又会忘了后面的生字。
二、防止“忘得快”的方法
1.营造轻松的识字课氛围。
教师要用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中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多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
2.课后巩固,提高识字效率。
生字回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正常的现象。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巩固、不断地复现,达到“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
论文作者:白金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生字论文; 学生论文; 识记论文; 顺口溜论文; 汉字论文; 困惑论文; 就会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