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矿产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井下胶带运输系统的安全在煤矿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胶带运输具有运送能力大、效率高、运距长、适用范围广、成本低、速度快等特点,解决了煤矿企业中因距离远而造成的输送难的问题,本文主要对胶带运输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提高胶带输送机的安全高效的运行性能,能更好的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
关键词:井下;胶带运输;运输系统;安全管理;管理要点
引言
井下胶带运输作业主要依靠胶带运输完成,可以有效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运输,因此做好井下胶带运输管理是保障安全运输的前提,煤矿机电设备的科技含量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呈现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而在煤矿生产运输中的胶带运输方式是可以有效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的主要运输方式,井下工作环境复杂,存在瓦斯、粉尘等危害隐患,加上煤炭自身的燃点低,选用的输送带必须可以保障煤炭的安全运输,使用的输送机必须是采用阻燃输送带。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煤矿井下胶带运输经常发生安全事故,为了减少并预防胶带事故的发生,要从源头上加强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查明发生事故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煤矿胶带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煤矿井下胶带运输系统安全管理现状
1.1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在进行煤矿开采时,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管理人员对矿井胶带运输系统安全管理不重视,麻痹大意、心存侥幸,部分操作人员不遵守安全规程,不按操作规程作业,不能切实落实好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1.2维护人员素质不高
井下胶带运输系统的维护人员缺乏必要的操作技能,没有掌握牢固的安全操作相关知识,难以准确、及时地识别出胶带运输系统中的事故隐患。与此同时,煤炭企业不重视维护人员、胶带司机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不利于增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1.3人员管理不到位,设备老化情况严重
我国大部分的矿井下的胶带运输无法实现整体设备的更新换代,在一些生产线上仍然存在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运输设备,严重老化的设备和缺乏专业知识的操作人员,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安全隐患。各队组对设备的检修从队长到工人,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上下齐抓共管。真正把检修制度落实到位、执行下去。队组对每天的检修要有监督、有考核,不能出现漏检,甚至不检现象。煤矿生产在安全管理方面受经济、科技、人员分配和培养等方面的影响,实际操作中的管理制度只能达到一半力度,管理制度本身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导致在胶带运输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多漏洞,久而久之会引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煤矿胶带运输的安全管理在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的管理形态,长期的发展中,煤矿安全生产无法实现理想化的安全生产目标,因此经常发生安全事故。
2煤矿井下胶带运输系统安全管理问题及原因
通过对当前煤炭企业实际情况和已发生事故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煤矿井下胶带运输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问题及隐患。第一,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对煤矿井下胶带运输系统安全的管理处于麻痹大意状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思想没有真正牢固树立,甚至存在违反“三大规程”和有关煤炭生产安全规定违章指挥的现象。第二,操作维护人员专业素质欠缺。井下胶带运输系统操作维护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操作维修技术。笔才认为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靠,应该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胶带司机和检修工亟需相关技术培训,落实具体责任。第三,当班工作人员冒名顶替。胶带司机是煤矿井下胶带运输系统的重要操作人员,其工作责任重大,但冒名顶替上岗现象时有发生;顶替者基本都是新来人员,其操作技能与熟练程度较差,缺乏必要的专业安全培训等,成为重要的不安全因素。第四,岗位操作人员频繁调换。煤矿井下胶带操作岗位人员的频繁调整,为生产留下了安全隐患;甚至不考虑人员的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把老弱病残等人员充塞到操作岗位中。第五,主运输线上设备老化严重。当前我国煤矿井下胶带运输系统还没有实现设备都整体更新,无煤安标志等不能满足技术要求的设备依然在生产线上作业;另外运输线上的有油设备还没有完全消除,如油介质液力耦合器等。
3煤矿井下胶带运输系统安全管理要点
3.1重视安全思想教育
抓好全员培训,基层队组充分利用班前会和“周三、周五学习日”等平台,对重要安全精神进行学习贯彻,开展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活动,并通过自制小卡片、召开安全座谈会等形式,大力营造安全氛围。做到凭证上岗的制度,严格执行设备的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记录。狠抓和完善“包机责任制”的层次管理和责任落实,全面实现队长、书记、一分管副队长、一工长和一包机责任人的层次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建立相关制度
煤矿企业应主动建立健全自身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执行标准化作业,学会动态监测安全生产与静态控制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在实际检查作业中,若发现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或进行违规操作,应在第一时间加以纠正,谨防各操作人员心存侥幸。同时,对一些经常违反操作规程,屡教不改的操作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处罚,坚决杜绝违规操作现象。此外,煤矿企业还应重视逐步完善运输设备安装验收制度,应严格把关运输设备的购置、安装以及试运行、验收等环节,有效控制运输设备自身潜在安全隐患,矿井所用运输设备必须经过严格检验,确定符合相关技术要求,设备合格后,才能用于矿井运输。
3.3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推行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以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机制。机电维护人员工资分为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技术等级工资、其他补贴。机电维护人员绑定服务对象,以其服务对象事故率测算基数,以服务对象安全运行效果设定相应的岗位系数,构成岗位工资。同时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产生其工资收入的绩效系数,构成绩效工资。按照技术等级设定技能津贴。
3.4培养员工的专业素养,鼓励技术创新
为确保胶带运输安全可靠的生产运行,就必须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性的人才队伍,因此,要求管理者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岗位责任的培养,坚持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促使全员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执行岗位技能鉴定和技术职称等级并跟个人的工资收入相挂钩;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一些胶带事故案例的播放,使员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根据事故的发生能总结出发生问题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以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为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可组织员工在本职岗位上进行技术的小改革小创新,由企业内部提供支持,对于可行性的技术创新给予相应激烈措施,为员工提供创新平台。
3.5加强检查,强化管理
加强日常检查,建立完善队干包工种,队组长包员工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标准作业,从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作业,安全管理人员要及时纠正操作人员在作业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及时指出并纠正,避免操作人员出现侥幸心理,杜绝隐患的发生。强化特殊管理,针对胶带司机,标准要求高于其他岗位;针对文盲、长旷人员等事实特殊对待,特殊考核方式,由检查组通过对其现场操作具体描述以及实际演示,决定这部分人是否达标。
3.6进一步优化煤矿井下胶带运输集中监控系统
煤矿井下胶带运输线上很容易发生多种事故,如:煤尘爆炸、漏煤眼着火、胶带着火、浮煤着火、液力耦合器爆炸和电缆着火等;这些事故的发生多是由监控系统问题造成,有必要进一步优化煤矿井胶带运输集中监控系统。第一,实行井下运输系统连锁控制、延线急停、通讯和远程监视;在局域网上监视井下设备工作状态,通过工业控制实现井下设备地面控制;第二,做好胶带保护,《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要对胶带进行欠压保护、过流保护、堆煤保护、防滑保护、防跑偏装置、烟雾保护、输送带张紧力下降保护、防撕裂保护、制动装置和断带保护等;第三,安装温度保护、防火、防尘洒水装置;对环境的温度、电机轴承的温度、滚筒的温度、减速机的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全程做到开机开水、停机停水,不起尘;在胶带头、尾、拉紧装置处安装烟雾、温度控制防火系统,温度超过规定值或有大量烟雾时自动洒水;第四,实时监测胶带运输电机的电流状况;对井下胶带运输电机要进行实时的电流监测,避免因超负荷运行发生事故。
3.7及时更换陈旧设备,提高作业安全性
为避免设备自身引发的安全事故,及时更换陈旧老化的设备,更换所有无标志的设备,使用阻燃电缆,通过电控或软启动方式消除胶带运输中的压力,更换老旧托辊,更换破损挡煤皮,及时修订破损卡口,提高胶带运输的安全可靠性。胶带运输采用的阻燃胶带具有防滑、堆煤、防跑偏等保护装置,可以在胶带运输机的规定位置安装清扫器,并在胶带运输时不得进行煤泥清理等维护作业。单独运行的胶带要在开机前发出开机信号,确定沿线胶带无人作业后方可投入使用,并确认胶带岗位人员是否到位,确保安全后方可开机使用,并制定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在胶带处于运输状态时,工作人员要在栅栏以外,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顺利工作。
结语
煤矿胶带运输系统直接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整个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煤矿井下输送胶带的安全性是各个环节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带式输送机是矿井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管理、维护好带式输送机,可更好地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高产、高效。对此,必须明确当前带式输送机安全管理现状,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从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两方面着手,保障带式输送机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晋阳.煤矿胶带运输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4,(6):71-72.
[2]周鹏.浅谈煤矿胶带运输系统的日常维护与管理[J].南方农机,2015(9).
[3]郭旭东.浅谈煤矿胶带运输系统的日常维护与管理[J].工业设计,2015(7).
[4]王崇辉.试析煤矿胶带运输系统[J].中国科技纵横,2015(9).
[5]武廷龙.浅议煤矿井下胶带运输中PLC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7):98-99.
论文作者:雷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胶带论文; 煤矿论文; 井下论文; 人员论文; 操作论文; 作业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