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起跳动作分析
李鑫晓
(鲁东大学 山东烟台 264001)
摘 要: 起跳是跳高技术的关键环节,也是迅速改变运动方向,获得较大垂直速度的核心步骤。本文将分析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分析并总结起跳的力学机制,以结束缓冲、开始蹬地为临界点,对起跳的着地、缓冲以及蹬伸动作进行分析,探讨各运动环节的特点,为运动员提高起跳时身体重心高度提供理论依据。背越式跳高是人类不断重视对极限运动能力的开发,从而实现的新的突破的运动。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决定了身体重心的腾空高度,其目的是充分利用助跑时的水平速度,通过迅速改变运动方向,使之转化为向上的垂直速度。我们把起跳腿膝关节屈曲的过程称为起跳的缓冲阶段,膝关节伸展的过程称为起跳的蹬伸阶段。
关键词: 背越式跳高 起跳 缓冲 蹬伸
1 起跳的力学机制
1.1 打击力
起跳脚接触地面瞬间,会出现打击力,该力对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无积极作用并很快消失,所以运动员起跳腿着地应减小打击力,采取柔和的方式。
1.2 缓冲时对地面的压力
当运动员的起跳脚着地后,身体会依惯性向前移动,迫使起跳腿弯曲,伸肌被迫进行退让性工作被拉长,同时增加身体对地面的压力。它的作用是有效的拉长起跳腿的伸肌群,更好的利用肌肉弹性,并为快速、强有力的蹬伸创造条件。
1.3 制动力
在起跳过程中,起跳的前半部分有很大的制动力。这是因为运动员身体的重心离起跳脚落点的距离较大,脚掌的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与运动员运动方向相反,阻碍了身体向前的运动。起跳时的制动力是一定会出现的,但过大的制动力会导致水平速度和动能的损耗,影响起跳的效果。
1.4 蹬伸力
在起跳蹬伸过程中,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展,此时运动员身体重心向上运动速度提升。蹬伸结束时,身体对地面的压力为零,运动员若想获得较快的运动速度,蹬伸动作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十分重要。
目前,第4届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的招展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陆长安副理事长透露,截至8月底,已有1200余家参展商提交了参展申请,申请参展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占展会总面积的93%。离展会召开还有7个月时间,境外及国内企业还在陆续报名中。
1.5 起跳中摆动动作的惯性力
起跳时的摆动动作与起跳密切相关,在起跳腿接触地面时,摆动腿和双臂向下移动,其惯性力方向向上,这有助于减少起跳腿对地面的打击力。当摆动腿和两臂向上摆动时,惯性力的方向又变为向下,增加了起跳腿伸髋、伸膝肌肉的负荷。当两臂和摆动腿的摆动开始减慢直至停止时,惯性力再次转为向上,起跳腿的负荷立即下降。同时,由于两臂和摆动腿的摆动动作停止,动能被传递到身体其他部位,达到快速完成蹬伸的目的。
2 背越式跳高起跳各环节阶段动作分析
2.1 起跳腿的着地动作分析
自由主义的国际合作观,重视制度的约束作用,倡导以国际机制推动国际合作。国际反恐实践中,吸收了自由主义学说的合理精神,建立了联合国主导的反恐合作机制、地区反恐合作机制和双边反恐合作机制,这些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联合了国家之间的反恐力量,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对恐怖主义的防范打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机制大多数是国家之间自发合作进行谈判协调的结果,符合自由主义者关于合作精神的一般界定。但需要注意的是,当今国际机制主要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下完成,反映的是西方价值观念,维护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可以从中获益,国际机制的合法性和正义性难以保证。
2.2 起跳腿的缓冲动作分析
起跳脚以脚后跟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抵消了一部分的制动力。屈膝缓冲减小了制动力,并使起跳腿伸肌群做离心收缩,为接下来的快速蹬伸储存部分弹性势能。
起跳腿从着地开始到屈膝到最大角度为起跳的缓冲阶段,表现为髋关节屈,膝关节屈以及踝关节伸,下肢肌肉以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做功为主,胫骨前肌使踝关节伸,腓肠肌和股二头肌使膝关节屈,并固定膝关节,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防止身体因惯性力量过于向前。股四头肌做退让性工作,一定程度上防止膝关节过屈,从而缩短向心收缩的时间。在着地缓冲过程中,伴有脚尖和膝关节外旋动作,其目的是改变运动方向,更好的完成背向过杆动作。
助跑后最后一步,摆动腿用力蹬伸,起跳腿迈向起跳点,此时应保持身体重心内倾并向前送髋,肩轴应与横杆垂直,起跳腿积极下压扒地,起跳脚外侧根部着地继而滚动至全脚掌。脚尖指向弧线的切线方向
运动员缓冲动作完成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起跳环节。在起跳时,如果运动员腿部伸肌有较强的收缩能力,则缓冲身体重力负荷的能力也较强,肌肉被拉伸的程度小,起跳腿快速从缓冲向蹬伸过渡。若腿部伸肌群快速收缩能力较弱,则会降低起跳速度,延长起跳时间。
然而,就笔者的调查及访谈结果来看,仅有6.8%的受访者表示对海事英语十分了解,59.4%的同学认为自己只是一般了解,而高达33.7%的志愿者们对海事英语完全不了解。此外,就统计结果显示,对海事英语掌握熟练度高的受访者几乎全部来自航海类专业,而来自英语专业的志愿者们仅对海事英语有一般程度的掌握,局限于浅层的术语和词汇。其他专业的学生则较少关注海事领域的英语运用,受访者们反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他们大多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常见英文的学习以及备考四六级上,并未了解过海事英语的运用。
2.3 起跳腿的蹬伸与摆动腿摆动动作分析
在起跳腿的蹬伸阶段,两臂和摆动腿快速上摆,同时伸髋,伸膝,屈踝,下肢发力的顺序由上到下,完成强有力的下蹬动作。在起跳腿蹬伸过程中,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仍然是腿部的主要工作肌。臀大肌和股二头肌收缩进行伸髋动作,股四头肌与小腿三头肌的快速收缩为蹬伸动作提供了力量保证。
背越式跳高的蹬伸是以获得较大的垂直反作用力加大垂直方向上垂直速度为目的的蹬伸动作。在起跳腿的蹬伸过程中,因髋关节周围多为大肌肉群,灵活性比较差,所以髋关节的伸展幅度也较小。蹬伸动作主要依靠伸膝、屈踝来完成。肌肉的活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即由离心收缩迅速转为向心收缩。这一快速的缓冲蹬伸动作不仅减少了起跳的时间,而且还大大利用了助跑时的水平速度。背越式跳高起跳时的支撑反作用力并非准确地通过人体重心,所以会出现一个偏心推力,该力的方向垂直于助跑的切线方向。在摆动腿积极上摆,运动员绕垂直轴旋转到背对横杆时,偏心推力会使运动员绕额状轴旋转。
跳高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摆动。摆动腿屈髋肌群快速的收缩为起跳时提高运动员垂直速度增加动力,也为运动员在起跳时身体绕纵轴旋转,由内倾转为竖直提供了动力。在过杆时,摆动腿的上摆又使人体产生了绕额状轴的旋转,为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调整身体姿势,顺利过杆提供保证。
接头打压使用经过率定的专用加压泵,从接头下部进水孔压水,上部排气孔排气,排气结束后拧紧螺栓,逐步加压至管道试验压力,保持5 min压力不下降,即为合格。
3 结语
背越式跳高的起跳过程主要是为了获得人体重心上升的垂直高度H2。在起跳过程中,我们把力分为脚掌触及地面的打击力,助跑到起跳环节的制动力,起跳腿的着地缓冲和缓冲后向上的蹬伸力以及起跳中摆动腿摆动的惯性力。这些力使运动员完成了背越式跳高的起跳环节。
参考文献
[1]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2] 杨文明.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环节肌肉用力特点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
[3] 林明.“合三为一”与“摆跳”——现代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动力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1):101-104.
[4] 惠艳.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的动力学分析[J].体育科技,2006,27(2):34-36.
[5] 徐小金.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专项训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6] 陈东,李涛,曹晓培.背越式跳高起跳中肢体摆动动作对起跳效果影响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3):349-352.
[7] 石晓峰,刘生杰,李建英.第11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4):32-36.
[8] 骆建.论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性[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0):40-44.
[9] 林明,闫洁.跳高起跳准备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4):90-93.
[10] 苏斌,吕乙林.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5):42-45.
[11] 赵泽群.背越式跳高力量素质构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862-864.
[12] 张洁,张桃臣,孔德佳,等.优秀跳高运动员郑幸娟起跳技术分析[J].体育学刊,2010,17(11):97-99.
[13] 张艳,张建,程亮.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阶段运动学比较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1):109-113.
中图分类号: G8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05(a)-0072-0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13.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