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基本问题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我见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哲学较科学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即哲学的主题或基本问题在不间断地变换或转向,这也是她最大的优点,即不间断地自我超越和自我创造,由此不间断地发生所谓的“哥白尼革命”。甚至每一个哲学流派都有自己的主题或基本问题,于是哲学的论辩可以说是轮番厮杀、你死我活,以至闹到“什么是哲学”成了永远无解的问题。那么,马克思的哲学主题是什么?这倒是决定着马克思哲学性质的特大问题,它决定着马克思哲学与各类传统哲学、马克思哲学与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马克思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各流派划界问题。近年我一直坚持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人道主义性质,我为什么如此“顽固”,这恰恰是由于我对马克思哲学的主题或基本问题的坚定不移的独特理解。我不认为马克思哲学是什么思维存在何为第一性,有无同一性、主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而是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的关系问题。武器的批判即物质实践(广义讲包括人际交往实践)而批判的武器即理论,但又不是一般的理论,而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或“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人道理论,故我也将这一基本问题视为人的实践和人道评价的关系问题,亦或曰实践和人道的双向批判的关系问题。
下面我想对流行的基本问题的理解做出我的批评,然后再谈我对此的理解。
以斯大林哲学模式为摸版的现行教本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视为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有无同一性的关系的问题。时下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本体论解释派别大体又加上了主体和客体的改造和被改造关系问题。
首先我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决非永恒不变(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强调一切皆变,而唯独哲学的基本问题永恒不变,岂有此理)。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不断变换由此决定着哲学的研究不断地“转向”,不断地发生“哥白尼革命”,这恰恰是哲学的一大特点,也是哲学能够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一大优点。国内哲学论坛界(非讲台界)多数学者承认哲学史(主要指西方哲学史)发生过多次大的转向:古代哲学的主题是本体论问题(其基本问题即所谓那第一方面);到近代发生了认识论转向(其基本问题即所谓那第二方面);到了现代,哲学自身纷然杂陈、形态叠出,出现了诸多转向,如人本论转向、实践论转向、实用论转向、语言论转向、现象学转向以及边缘化转向、拟文学转向等等。依我之见,这诸多转向中大体趋向意义价值论或道德伦理方面,这必将伴随着哲学基本问题的转向,或者说哲学形态的转向与哲学基本问题的转向是同时发生的。
那么,马克思哲学是如何通过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转向而实现了哲学的新的“哥白尼革命”的呢?
首先马克思完全拒绝宇宙本原论的提问方式及此类讨论。因为这已是自然科学的问题并为自然科学解决了的问题,已无须哲学去抽象思辨的掌握。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说:“大地创造说,受到了地球构造学的致命打击。自然发生说是对创世说的唯一实际的驳斥。”所以对于“谁产生了第一个人和整个自然界”这一问题,马克思说,“不要那样想,也不要那样向我提问,因为一旦你那样想、那样提问,就会把自然界和人的存在抽象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马克思哲学面对的不是先于人和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自然界(对此马克思是“存而不论”),而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属人的世界,是“人对人说来的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30—131页。)此后,马克思并未特意去制定一个不依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和“自然”概念并依此为逻辑基石去制造一个物质本体论。马克思讨论的“自然”是“人化自然”或“人类学的自然”,马克思讲的“物质”泛指人化自然界、物质生产活动、市民社会、经济基础及资本、货币、商品、生产手段、劳动资料等等,而这都是与人有关某种程度上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这类“物质”与人和人的意识就不只是第一性和第二性、决定和被决定的简单关系,而且有被改造和改造的复杂的实践关系,所以将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视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和最高问题是不合法的,或者说在宇宙本体论层面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如果硬是要把马克思有关人化自然观和属人世界观中的一些见解拉到宇宙本体论层面去理解,马克思则要被判定为“唯心主义”者。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就说:“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还说,自然界对人说来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生长过程(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30—131页。)。就人对自然界的关系而言,马克思显然把人和人的劳动、人的精神放在基础的、决定的、主体的地位,这不是“唯人主义”、“唯劳动主义”、“唯心主义”吗?问题在于马克思这里讨论的不是宇宙起源论问题,马克思并未说先有人和人的精神然后才创造出整个宇宙来,这里讨论的是现实的人化自然问题,如我手中的这支园珠笔就是人通过人的有意识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说这是“唯心主义”,也只能是人化自然这个层面的“唯心主义”,而不是宇宙起源论层面的“唯心主义”。
以上的讨论是想说宇宙起源论层面精神和自然界何为本原的问题主要是古代本体论哲学的基本和最高问题,而不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和最高问题。下面再讨论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是否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术界共认,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思存关系成了哲学的基本或中心问题,这里出现了经验论、唯理论、二元论诸多认识论派别。如果在这一认识论层面讨论马克思的思想倾向,我认为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是科学的实证主义者,是唯物主义的可知论者。马克思认为人脑思维能够解释和把握存在,而且强调必须从实际出发、从物质生产和市民社会出发来观察、解释和描述社会历史。但我又认为,对于现代哲学家的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认知掌握方式仅仅是他的科学理论的掌握方式。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自然科学在各个自然领域的认知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是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从实际、实践和实验出发,由感性具体归纳、概括、抽象出科学的概念,经逻辑推理走向理性具体以把握事物的多方面的本质的统一,最后经实验证明以获得科学理论。这种实证科学的方法无疑对马克思的社会科学研究发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并给予了创造性的应用,这即是马克思所应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的辩证的唯物主义方法。但马克思明明说这是他的“政治经济学”的“唯一科学的方法”,是科学理论的掌握方式,而不是实践精神的掌握。马克思在诸多文本中讲自己是唯物主义者,讲自己的方法是与黑格尔相对应的唯物主义方法,讲唯物主义是《资本论》的基础,这一“唯物主义”的含义主要限定在科学认识论层面,讲的是他的社会科学研究所持的科学认知方法,即解释世界认识世界的科学掌握方式,这里的基本问题确实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如果说在哲学的认识论化的近代,马克思的这种唯物主义科学方法尚是哲学内部的一个派别,一个经验归纳辩证演绎的派别,那么到了哲学由“解释世界”转向“改变世界”的现代,这类科学解释方法已离开了哲学而归之于科学。或者如同恩格斯所说的那样,自然和历史这两个研究领域已归于“实证科学中去了”。那么连同它们的科学研究方法也归于实证科学方法了,或者说,哲学从这两个领域中被驱逐出去了。到当代,思维本身的研究也归于实证思维科学和形式思维科学中去了,哲学也从这个领域中也被驱逐出去。那么哲学退居到何处,用马克思的话说即“改变世界”这一领域。
以上的讨论是想说思存关系有无统一性问题仅仅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到现代这一问题已是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领域的基本问题,不再是哲学尤其不再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说“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里首先遇到的是改变和被改变的关系问题,即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问题。国内目前的实践唯物主义解释派别多持这一关系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我以为这一认定虽然与传统哲学和现代科学的基本问题划清了界限,但很难与现代技术(自然技术、社会技术、思维技术)划清界限,因为这类技术及工程的发明和设计是直接指导实践去改变客体世界和主体世界的,充满着“实践精神”,也可以说是有别于科学理论掌握方式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那么主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问题就是此类技术论工程论的基本问题,这不是现代哲学的专有领域,也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专有领域。那么,马克思哲学的专有领域是什么?我认定是“应该怎样改变世界和自身”这一领域。
对于实践这一既改变客体又改变主体的双向对象化活动,马克思从认知角度给予了科学的揭示,如有意识的有目的能动的社会性的改变世界的感性活动,这是科学的解释。同时,马克思又从哲学角度理想性地对实践给出人道评价或人文提升,如革命的、合理的、批判的、合乎人类自身能力发展的、合真善美统一尺度的感性活动。这讲的就不只是“实践”是什么,而讲的是“实践”应该怎样,怎样的实践才有益于人类本性的解放和人类自身能力的发展。这种通过对实践(包括指导实践的意识、实践的过程、实践的结果)的人文评价和人道批判为进步人类和劳动者提供指导未来实践的价值观念,这才是马克思哲学专有领地,那么这里的基本问题即是人的实践和人道评价的关系问题。
关于这一关系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讨论,我在《马克思哲学是对实践的人道批判》中有所论述(注:参见《广东社会科学》97 —1期及《哲学原理》97—6期。),以下只想结论性和着重性地提起。
马克思哲学萌动于《博士论文》,马克思这里讨论的主要不是自然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和自然科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而是与人的实践有关的哲学世界化和世界哲学化问题、偶然及必然和自由的问题、在这里马克思将人的自我意识和人的自由视为人的本性,以此来评价和掌握生活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获得人的自由,我称之谓“自由人本主义”(注:参见丛大川《马克思的人类自由宣言》,载《洛阳师专学报》97 —3期,转载《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97—12期。)。这里已萌发出现实生活与人本评价这一关系问题。到莱茵报辩论时期,马克思正是持这种自由人本主义对普鲁士政府的文化、政治、经济专利进行人道批判,同时萌发出物质利益这一认识社会的科学问题。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序言,马克思一方面提出了从市民社会出发来解释国家、法和理性的科学历史观,另一方面马克思又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人本主义出发批判了德国宗教、政治、经济,并为新哲学确定了其物质基础——无产阶级——及价值取向——“社会自由”和“全人类的解放”,在这里马克思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新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如是说: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注:《马恩选集》第一卷,第9页。)
这里武器的批判指的是群众的实践,批判的武器指的是哲学这一精神武器,这一精神武器的彻底之处和根本之点就是强调“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就是“从宣布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出发的解放”出发来设定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自我解放的价值观念,以此来指导未来的实践以创造人类彻底解放的社会,这就是彻底的人道主义哲学。
到《巴黎手稿》,马克思一方面运用唯物主义的科学实证方法,从经济事实出发提出了对象化劳动、异化劳动和剩余价值等科学设定,为后来的《资本论》画了一个潜科学性质的草图。另一方面马克思又从理想性的人的类本质出发通过异化劳动理论创立了他的“完成了的自然——人道主义”新哲学。在这一哲学创造中,马克思提出了这一哲学的系列问题,即“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这些关系的真正解决靠的正是对劳动的异化即人的自我异化和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而这种扬弃恰恰“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在这里马克思实质上是把人的劳动及所创造的社会存在和对此的人性批判视为完成了的自然人道主义即共产主义哲学观念的更基本的问题。反过来说,以此为新哲学的基本问题决定着这一新哲学不是物质本体论和科学认识论的唯物主义新形态,而是人本价值观的新形态,故马克思称这一哲学是积极的彻底的实践的人道主义,亦即完成了的自然——人道主义(注:《马恩全集》第42卷,第120页。)。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强调要把所谓“新唯物主义”即把感性理解为实践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放到“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依杨适老师的翻译应是“人的社会和社会的人性)这一立脚点上,强调的实质上正是对当作实践理解的感性现实进行社会的人性批判,通过这一批判而获得“应该怎样改变世界”的合理价值观念,以此指导新的实践使现实受到革命的改造。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说,对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所谓的“革命化”,即是使无产者“使自己作为个性的个人确立下来”的理想社会形态,那么这所谓的“全部问题”即是改变现状的实践与无产者应有的个性的评价问题(注:《马恩选集》第一卷,第48、85页。)。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通过对现存资本社会的实证研究,科学地掌握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这一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另一方面又从彻底的人道主义哲学的高度设计了未来社会的应然理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的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注:《马恩选集》第一卷,第273页。 )这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原则和活的灵魂之所在。在这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马恩对人类本性的最高规定,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则是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如此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则是取代旧社会的未来理想社会。我认为,这一哲学性思想状态的设计,恰恰是通过对人类实践所制造的资本社会进行人类本性的批判获得的。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一方面运用实事求是的科学认知掌握方式,揭示了资本社会的矛盾和规律,科学证明了剩余价值理论,科学预见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马克思又从哲学人本主义的高度将“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未来共产主义的应然原则,以此为立脚点,马克思对资本社会对人的物化、异化以及为此服务的价值观念——拜物教和拜金主义进行了全面批判,以此为中介设计了人类应该怎样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理想蓝图。我认为《资本论》及其手稿主要是部科学著作,它的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它的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叙述方法是科学的叙述方法,这不是马克思的哲学方法,而是实证科学的方法。那么这一科学著作的哲学灵魂何在?我认为这里的哲学灵魂即是从人类的理想本性即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出发对资本社会的劳动和实践的异化及对人的物化进行人道批判从而获得解放人的“自由个性”发展“人的自身能力”的价值观念,以指导人类未来的实践去批判旧社会建设新社会以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和真正自由。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只能是人的实践和人道评价的关系问题。我在诸多文章中反复强调马克思哲学既不是宇宙本体论意义上的唯物主义,也不是科学认识论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而是意义价值论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正是基于马克思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的划界及对划界后的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把握。
二十世纪是人类科学技术成指数发展的时代,科学既成为第一生产力又成为第一破坏力,人类的实践既创造了成堆的物质财富又带来诸多全球性的大危机,其间两次世界大战为代表的战争实践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大灾难。战后经冷战人类进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但这两大主题并未解决,南北两极分化愈演愈烈,经济、政治、文化、地区冲突不断。发达国家的资本剥削依然存在,除商品对人的物化又加上科技理性对人的专制,人成了经济人、单面人、技术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遇到了能否持续的问题。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危及着整个人类。随着全球经济的盲目发展,随着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还有对人类本性的污染,唯物质主义、拜金主义、拜物教及唯科学主义可以说成了世界性意识形态。二十一世纪的人类、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哲学向何处去?这可以说是全人类的特大问题!解决人和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科技和人类实践提供合理、健康、崇高、美好的价值观念,已成为当代进步人类的共同心声。人类的大脑马克思在百年之前,天才地超越世纪性地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提供了“完成了的自然——人道主义”、“人的社会和社会的人性”的人道主义、“有个性的个人”的彻底解放的人道主义、“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的人道主义、“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道主义、“在每一个人自由发展的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人道主义、“由必然王国升向自由王国”的人道主义诸价值观念,这正是马克思通过对人类实践的人道评价所获得的为未来人类所准备的哲学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我们应该自信而乐观地认定,所谓的“后现代”社会、“后资本主义”,正是马克思所预见和设计的彻底的积极的人道主义即国际化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将活在二十一世纪,他的对实践的人性批判的哲学宏旨将越来越显示出她诱人的魅力,尤其是他的“完成了的自然——人道主义”或曰“生态人道主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哲学。对此,我有专文《完成了的自然·人道主义: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哲学——重读马克思的〈巴黎手稿〉》进行讨论。
最后,我想用一位现代西方哲学大家的话结束我的全文:
“因为马克思在体会到异化的时候深入到历史性的一度中去了,所以马克思关于历史的观点比其它的历史观优越。但因为胡塞尔没有,据我看来萨特也没有在存在中认识到历史事件的本质性,所以现象学没有、存在主义也没有达到这样的一度中,在此一度中才有可能有资格和马克思主义交谈。”“人们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对待共产主义的学说及其论据,但从在(Sein)的历史的意义看来,确定不依的是,一种对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东西的基本经验在共产主义中自行道出来了。……迄今为止的欧洲越来越清楚地被迫堕入的危险大概就在于,首先是欧洲的思想——曾经是它的伟大处——在逐渐展开的世界天命的本质进程中落后了。”(注:海德格尔:《论人道主义的信》,中译文载《存在主义哲学》译集,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11—112页、110页, 重点号为笔者加。)
海德格尔能理解到马克思的历史观的优越性和不可绕越性,能理解到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但他作为一个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他不会理解到马克思的积极的、彻底的、实践的、完成了的自然、人道主义的真蒂,这需我们这些马克思的忠诚信徒去理解、发掘、发挥和发展,如此才能真正对得起马克思的人类大脑。
标签:哲学论文; 哲学基本问题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现代主义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认识论论文; 资本论论文; 巴黎手稿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