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因素的形成与扩张_计划经济论文

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因素的形成与扩张_计划经济论文

论资本主义内部社会主义因素的生成与扩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91(2003)02-0009-04

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认,社会主义因素不仅能够在资本主义制度内萌芽,而且 资本主义母体为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提供了和正在提供着肥沃的土壤。对于这个与传统 观点相对立的新见解,笔者持支持的态度,并认为,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生 产与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泛化,资本主义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因素生成与扩张的步伐, 其加速推进的方式凝结在它企图永恒化资本主义制度的努力之中。换句话说,以公有制 为主体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因素之所以能够在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中生成与扩张,得 益于资本主义发展本身,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副产品,是与资本家集团意愿背道而驰的 ,充分反映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悖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被动选择。

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因素包含着许多的具体内容,如资本占有主体的多元化、分 散化、福利国家政策、借鉴苏联计划经济而采取的指导性计划经济等等,这些因素的生 成与扩张代表了一种趋势——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早在一个半世纪之前,《共产党宣言》就告诉人们: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 ,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1](P25)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客观上要求财富的积累和资本的增殖呈现出总体运动的趋向。因为只是在 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殖,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2](P174)再 加上作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他们的生产目的也不是获得一次性利润,而是无限度的 、无休止的超额利润,所以,资本主义产生至今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本不断增殖 的过程,资本主义制度也伴随着这个过程逐步走向成熟并步入衰退。

资本增殖的物质依托是不同类型的资本组织形式和资本运营方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 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本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复杂化,资 本主义也在这种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了继续前进的动力。从当今资本主义 世界呈现出的表象看,似乎已经步入发展的春天,列宁在上个世纪预言的帝国主义是寄 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好象已经不合时宜,但是,透过表象看本质,可以发现 ,它之所以“垂而不死”,并且还获得了发展的生机,关键是因为资本占有形式社会化 的发展走势,如“国有经济、利害攸关者经济、合作制经济、股权分散化、职工股份所 有制等经济形式”。[3]以上经济形式的共同特点是资本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它是 资本主义世界“利润第一主义”主导下对私有制进行的局部调整,然而,调整的结果却 不是资本家集团的愿望,资本主义制度开始走向自己的对立面——社会主义制度。现实 生活中的数字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以国有经济为例:到20世纪70年代,法国国营部门的 职工占全国职工人数的11%,占工商企业营业额的10%。意大利国有经济职工占总职工人 数的11.5%,占营业额的8%。在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也大致相同,占职工人数 的8%~9%,占营业额的5%~9%。国营部门的投资,各国情况不同,占生产投资总额的比 重大约在15%~34%的范围内。[4](P55、56)国有成分在奥地利最高,在国有成分中就业 人数占全部工人和职员人数的将近30%,生产的工业品约占全部工业品的1/3;在英国、 法国和意大利,国有成分约占物质生产部门全部人数的15%~34%的范围之间。[5](P33)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由资本家阶级统治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 态。”[6]所有制结构中,非私有制经济成分的生成与扩张,非私有制经济比重的不断 提升,从根本上冲击着、动摇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基础,表明社会主义因素已经登 堂入室,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的 发展因素。

总之,无论是资本组织形式、运营方式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还是资本占有形式社 会化的趋势,都预示着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按照原有的方式继续运转下去,资本也不 能在原有的运动形式中求得利润最大化的增殖,社会主义方向成为资本主义的无奈选择 。

但是,应该看到,以资本占有形式社会化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因素的生成与扩张,绝对 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意,也出乎资本家集团的预料,“例如天主教大学道德神学与工 业伦理学教授瑞安神父,提出了工业民主思想,‘新政’的许多措施都是他的主张的一 部分。他明确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各种类型的集体主义划清界限,把自己的学说定 位在维护民主制度上,只是提出既能保护经济自由又能保持经济繁荣的方案。”[7](P1 76)由此可见,资本不断增殖的运动轨迹挣脱了严密的限制,不可逆转的向社会主义方 向前进,资本主义这一发展悖论有力地说明,不管资本家集团多么希望资本主义长盛不 衰,但历史发展的逻辑注定他们的希望只是天真的幻想,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是 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止的必然趋势。

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者的历史使命

本文所讲的劳动者综合素质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作为资本家集团对立面的劳动者 阶层所具有的自由、平等、民主、进步等意识和在此基础上积聚的力量和战斗力。它是 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制度赋予劳动者阶层推翻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私有制 度,创立社会主义的后天素质。《共产党宣言》告诉人们: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 ,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阵营,分裂为 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P15)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它宣称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这个基本判断在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仍是真理性 的命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共产党宣言》语义中的无产阶级阵营,和当今的现实 情况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它已经由原来的具有同质意义的群体转化为具有不同特点的 数个阶层,例如,工人阶级队伍出现的“多领化”现象,即所谓的蓝领、白领、灰领、 粉领、金领等内部分层,不同领之间在经济地位上的区别与差距日趋明显,不同“领” 之间对自己阶级的意识也有重大区别,特别是中产阶级化的原无产阶级成员表现出的意 识、观念,使许多人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前途充满失望与迷茫,从而对《共产党宣言 》认定的“掘墓人”的脚色在今天的归属产生了歧义。笔者认为,对于无产阶级阵营变 化的新趋势,应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作全面的审视,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有三个方面: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内部的社会分层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结果,它是与资本组织形式、运营方式多样化趋势、与资本占有形式社会化趋势互为因 果的。换句话讲,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引起了无产阶级阵营内部分层现 象的出现。正如恩格斯所说:“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 ;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 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而来的。”[8](P26)同时,由于个人天赋不 均等、个人继承财产不均等和个人负担不均等,连同后天教育的不均等,所以,在剧烈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阵营内部出现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其他社会地位高低 差异的情况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再加上资本家集团为了自身直接利益的需要,也为 了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人为地培育、拉大无产阶级成员之间的地位差异,使得资 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内部的社会分层日渐突显,因而,可以毫不犹豫地讲,无产阶级 队伍中出现的相对异质化倾向,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会变得越来越醒目。

其次,应当看到,无产阶级内部的社会分层现象,不是他们整体综合力量削弱的标志 ,而是综合力量增强的反映。就他们对自己所属阶级的意识认同看,无论是传统意义上 的无产阶级蓝领阶层,还是中产阶级化的白领阶层,对自身“打工者”身份地位的认识 是一致的,如: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漫画家亚当斯创作的迪尔伯特,“他是现代大公 司里的一名普通白领,一名倒霉透顶却总是忍气吞声的工程师,别名‘企业边缘人’。 他受到良好的教育,热爱科技,但荒谬的公司制度和愚蠢的老板使他得不到发挥,只有 站在旁边无可奈何地苦笑:他嘲笑上司的无知,却又惧怕上司,这种精神让他成为千千 万万有着共同经历的白领代表。”[9]亚当斯的漫画人物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白领对自己 社会地位的自觉,也揭示了他们对现存制度的不满,这种自觉和不满的根本原因是“白 领”的相对富有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此种原因的存在使得他们一方面对社会主流价值和 现存秩序有较强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有较强的认识能力和 把握能力。如果这方面的能力和他们对自己社会地位的自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么, 在政治思想领域一般持有民主、自由观的白领阶层将会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否定力 量,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少数的知识员工以及其他广大民众之间,会出现新的阶 级斗争的预言,不但会成为事实,而且会被多倍放大。

由于内部分层现象的发生,无产阶级就不再是“一无所有”的象征,因此,只要各层 次人员能够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团结在一起,就会形成几倍甚至更大的力 量,给予资本主义制度致命的一击。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已出现了该运动趋势的端倪 ,可以从资本主义世界共产党力量的增强得到佐证,例如:“西共1977年在国内恢复合 法地位后,党员人数很快发展到20多万,在1979年的大选中,获得10.7%的选票,成为 议会中的第三大党。”[10]再如:“在1997年的地方议会中,日本共产党的地方议员数 为4049人,成为第一大党。”[11]共产党力量的增强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它告诉人们, 无产阶级内部的社会分层现象不是其综合力量削弱的标志,而是综合力量增强的反映。 同时,笔者认为,为了克服概念上的歧义,对于分层后的无产阶级,可以用资本主义社 会的劳动者的概念代替,从劳动者角度界定“掘墓人”的脚色,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 论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又切合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事实,对于人们正确理解新时期无 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更为有力。

最后,我们还应当注意,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是不以资 本家集团的意志为转移的。列宁曾指出:“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要顺利发展下去,就不 能没有稳固的代议制度,就不能不使人民有相当的政治权利,人民在‘文化’方面也不 能不具有较高的要求。这种一定程度的文化要求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连同它的高度 技术、复杂性、灵活性、能动性以及全世界竞争发展的迅速性等等条件所造成的。”[1 2](P305)也就是说,资本主义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 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就为自己设立了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即: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 发展需要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提升了他们履行自己历史使 命的能力,并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因素。用现实生活的逻辑分析这个命题,可 以发现,资本家集团无法在两个方面中进行抉择,被动接受是他们唯一可行的决定。

总之,用长距离历史发展的视角看问题,就会发现,在资本主义制度内劳动者的社会 分层,没有削弱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力量,相反,它日益加强着劳动者的实力 ,进而为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全面准备着条件。

三、社区管理新模式成为社会主义的实验场

1.计划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 的谈话要点》中,邓小平以战略家的眼光,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作出了经典性 地解释,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 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3](P373)但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 主义国家,传统观点都是用僵化的思维对待计划与市场,直到今天,在资本主义国家的 主流意识中,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僵硬公式, 例如,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把苏东巨变称为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胜利,把中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趋向的改革称为是资本主义发展前途的改革等等。但如果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 条分缕析,可以发现,对计划经济高度排斥的资本主义内部,计划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高 ,我们可以从福利国家的兴起看计划经济地位的攀升。

福利国家兴起的直接原因是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过度发展造成的市场失灵,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政府被迫挺身而出,干预经济,以弥补“看不见得手”的不足,“政府逐渐被赋 予越来越多的经济职能:反垄断,征收所得税,并负责向老人提供(社会保障)资助等任 务。这种新的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14](P20)在福利国家中,政府 的主要领地是管理社会秩序、编织社会安全网络,基本功能是用计划手段救助市场不足 ,保持社会安定,计划经济开始登堂入室,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半是忧虑、半是惊喜的经 济发展手段。

伴随着垄断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失灵的现象越严重,市场的负面外溢效 应也随之加剧,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政府干预的计划经济模式全面进入,其间,也出现 了许许多多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政府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成了问题本身,也就 是说,政府成了社会经济秩序的主要扰乱者。但是,计划带来的经济运行空前顺利的巨 大效益,让许多有识之士认同了它的存在价值:“我们减少了营养不良,战胜了天花等 可怕的疾病。政府的计划减少了文盲和延长了寿命。宏观经济的成就减缓了通货膨胀和 失业,而政府的转移支付计划向穷人提供了医疗保健并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政府 支持的科学研究穿透了原子,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并探索了宇宙空间。”[14]( P17)总之,计划经济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迫使资本家集团不得不接受既成事实的计 划经济,这样,就为社会主义因素的存在与发展开拓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它从一个特殊 的角度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不能够自由控制自己的命运,社会主义前途是历史的必 然选择。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区管理模式,预示着以公有制为主体价值的社会制度的强大 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验场。作为人群聚居地的社区,是整个大社 会的缩影,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可以在其中反映出来。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 为流行的社区管理模式,清晰地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追求和运行模式,下面笔者 将以美国的城市社区为例,说明这一问题。

美国社区“总的特点是:实行民主自治,注重科学规划,依靠社团组织,强调法制建 设”[15]。在这四个特点中,注重科学规划和强调法制建设同政府干预的计划经济模式 相契合,因而是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制度设计,而实行民主自治、依靠社团组织所体现 出的社会主义因素更为突出,特别是“民主自治”更是直接体现着和实际适用着社会主 义的价值追求和操作规程。

美国城市社区民主自治的主要机构是社区居民自由组合或民主选举产生的社团组织, 如: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等,这些民主自治的非政府组织的主要社会功 能是处理邻里矛盾、参与政府活动、组织民主选举、维护社会治安等。从机构产生的途 径和履行的社会职责可以容易地看出,美国城市社区民主自治虽然奠基在资本主义私人 占有制基础上,但在社区相对狭小的区域内,其管理模式却基本上摆脱了私有制条件下 的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这个事实,一方面说明,为了维护自己存在的现实合理性,资 本主义制度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作出一些可能的让步,对于这一点,《共产党宣言 》作了科学预言,它一针见血地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 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不能生存下去。”[1](P17)另一方面也说明 ,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开始了部分质变的过程,这个 过程始于社区,并在社区内部完成试错程序,经过社会实践地大浪淘沙,一种新型的社 会关系及建筑在其上的文化特质、观念认同乃至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会在民间成熟,然后 占据主流位置,进而从下到上,新的社会潮流最终席卷资本主义制度而去,社会主义制 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历史的必然。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社会主义因素的生成与扩张,是资本主义制度被迫作出的选择, 资本主义被动选择社会主义的过程,可以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一段话来形象 地概括,即:“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出能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 ,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 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和所得。但在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帮 助实现另一种目标,这种目标并非是他本意所要追求的东西。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 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所能够得到的那一种要更好。”这 段针对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的名句,从意想不到的角度预言了资本主义的宿命,预言了 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方式。

收稿日期:2002-08-20

标签:;  ;  ;  ;  ;  ;  ;  ;  ;  ;  ;  

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因素的形成与扩张_计划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