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是世纪之交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作为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中国,要提高综合国力,且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改革教育,提高全民的素质。
地理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价值,这是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地理教育能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向学生进行生动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地理学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在加强国情教育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地理教学中,教育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地理面貌的特点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树立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常言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要想使学生对地理感兴趣,作为地理教师,就必须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呢?先谈谈我的一些经验。
1 用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快速期,而且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和旺盛的求知欲,基于这样的特点,教师必须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搜集电视、报刊、杂志及互联网上的有关地理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力争达到“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的境界。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从心灵深处产生一种崇敬之情,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如:用“橘子生在淮南为橘子,生在淮北为枳子”来解释气候的变化;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理解气温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成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也提高了学生知识的综合能力。
2 运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中,有些地理知识,对初中生而言,抽象难懂,比如降雨的三种类型:锋面雨、对流雨和地形雨,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将这些知识点用动画的形式点播在学生面前,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用较少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果,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设置悬念教学,激发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风蚀作用时,提出为什么某地城墙的砖上会有许多洞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使学生顿时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知道答案。“欲知后事如何,请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
4 巧用成语教学,助长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成语,会顿时课堂生辉,助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南极洲水雪覆盖的大陆时,引用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说明南极洲厚厚冰层的形成原因。在学习东亚时,形容日本与我国的位置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与朝鲜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北欧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湖泊众多,可形容是“星罗棋布”。用“滴水穿石”来说明流水的侵蚀作用就比较恰当。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可用“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来比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提出采取“杀鸡取卵”的做法是否可行。南极洲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冰川,但冰川的利用对人们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学习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时,可说明我国几个“名不副实”的矿产地,即甘肃金昌产镍,甘肃白银产铜,青海锡铁山产铅锌,贵州铜仁产汞,湖南锡矿山产锑,这样描述使学生产生兴趣,印象深刻。
5 利用漫画教学,启迪学习兴趣
漫画教学,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其味无穷,易启迪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如在讲完人类与环境后,我选了“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漫画,画面上的地球被拟人化,“头”上大汗如雨,“脸上”露出惊慌、痛苦和挣扎的表情,工厂及汽车排出的废气包围地球,一片已被砍伐破坏的森林。图下解说词:“啊!地球出汗了”。让学生看完这幅漫画后,要求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这幅宣传漫画揭示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存在这些问题可能引起什么后果?
6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审美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教育在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美育“寓教于乐”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地理学科中蕴含的美育素材,按美的规律,以美的形式去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情操,纯洁他们的心灵,规范他们的行为,是每个地理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
璀璨的星辰、逶迤的群山、皑皑的雪峰、幽深的峡谷、莽莽的林海、漫漫的原野、浩瀚的沙漠、广袤的湖海等,都可给学生以形态美;奔腾的江河、涨落的潮水、飞溅的浪花、跌落的瀑布、喷发的火山、走云流雾等给学生以动态美;光彩夺目的朝晖夕照、晶莹光洁的冰雪雾凇、姹紫嫣红的树木花草、绚丽斑驳的鸟兽虫鱼、光泽艳丽的岩石矿物、色彩纷呈的宫庭服饰等给学生以色彩美;再有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杰作中所创造的人工美及地理探险家和科学家崇高的品德美、灵魂美等,都会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更能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崇高美德和为社会创造美的信念和决心,从而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自觉地、积极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兴趣这个因素,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达到最理想的教学。
作者单位:河北南宫实验中学
论文作者:孙文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学生论文; 地理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南极洲论文; 冰川论文; 兴趣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