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元素 积累习作素材论文_毛华芬

基于农村元素 积累习作素材论文_毛华芬

——引导农村小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探索

浙江省青田县船寮镇小学教育集团 323900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习作教学的生活化,引导农村小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十分重要,这样才能让他们写出生动的文章来。基于此背景,对基于农村元素积累习作素材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引导学生基于农村文化、根值农村生活、引导细致观察积累习作素材的策略,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元素 习作素材 农村生活

作文是小学语文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体现所在,因此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中之重。但是在农村很多小学生所见所闻较少、语言积累匮乏、写作素材储备量不足,导致在写作文时无从下笔,不知从何写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要写出流光溢彩的作文可谓难上加难。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素材的积累,素材是作文写作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素材积累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作文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农村小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呢?

一、基于农村文化,积累习作素材

农村文化丰富多彩,如果能使农村文化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就能使语文课堂更贴近生活,而且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符合新课标要求,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着积极作用。所以要善于借助农村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素材。

1.基于农村风光,积累习作素材。

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对现代科技的接触相对较少,他们也许没见过纵横交错的立交桥,也不知道漂亮优美的公园,更是没有机会参加少年科技活动。然而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更能亲近大自然,鸟语花香、山川河流等景观尽在身边。这神奇的自然景观是城市中人造雕塑和浓妆艳抹所无法比拟的,虽然朴实无华,但却让人充满敬畏之心。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让学生们对大自然充满感恩之情、对生命充满敬畏之心,既释放了孩子们本有的童真童趣,也能帮助学生轻松的完成写景抒情的美文。

有学生这样描述秋天的场景:秋天到了,田地一片金黄,农民辛勤的挥动着镰刀,尽管烈日炎炎,但是在丰收的季节脸上充满了喜悦。旁边的小朋友也没有闲着,他们跑着跳着将父母割下的稻穗堆放在一起,不一会儿一座座金黄色的小山屹立在他们面前,农民伯伯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一粒粒粮食,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基于农村特产,积累习作素材。

农村四季鲜明,有着不同的风景,学生可以记录四季景色差异的变化,但最让他们印象深刻的还是当地的土特产,这也是一个农村学生所独有的素材之一。土特产是一个地区所独有的农产品,是一个地区特色的体现,所以这也是该地区学生可写作的重点,更能突出作文特色。如若教师能够正确指引,学生在写作时就能突出土特产的特色。

例如,水果作为家中常见的食物,学生们也较为了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平时多关注水果,从果实的生长过程到果实的外形外貌,再到果实的口感等方面进行了解。为以后作文的写作积累素材。我们班的一个孩子是这样描述自己家乡的橘子:“十月金秋,橘子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拳头般大小的橘子。在刚开始结果时,橘子皮为绿色,慢慢的渐变为黄色,最后成熟时变为了橘黄色。看着树上黄灿灿的橘子灯笼一样挂满了树枝,好像在庆祝又是一个丰收年一样。橘子外表坑洼不平,但是果肉鲜美,果汁酸酸甜甜,当你剥开橘子时,十几瓣橘子紧紧抱在一起,掰开一个放进嘴里,那种甜甜的滋味充满整张嘴,甜到了心里。”

学生能够在文章中如此详细的描述出橘子的生长过程,说明他认真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作业,实地去果园进行了观察并记录了自己对橘子生长的所见所感。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观察家乡土特产,他们就能发现其独特的地方,在认识家乡土特产的过程中也为写作素材做了铺垫。

3.基于农村风俗,积累习作素材。

在封建社会,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一直是自给自足,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各地区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风俗民情,农村的生活气息焕发出活力变得多姿多彩。农村文化与城市繁华不尽相同,农村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岁月的沉淀,风格独特,具有旺盛的长久不衰的生命力。虽然社会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是千百年来流传的农村文化仍然在农村地区沿袭着,不仅没被现代社会淹没,还吸收了现代元素。

例如,现在农村不仅过国家法定假日元旦、春节,每个地区根据风俗的差异还过重阳节、元宵节等独具农家特色的节日,此外祭祖踏青、龙灯庙会以及婚丧嫁娶等独特的特色活动更是常见。所以,农村学生在探索民俗文化时,就会发现现实的真善美就在身边。

二、根值农村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想做出美味佳肴,必须有上等的食材,同样写作也需要良好的写作素材,然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面临的主要难题就是细做素材积累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时时刻刻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作素材库”逐渐得到丰富,也使枯燥无味的写作更加具有趣味性。

1.根值校园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学校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地,他们会在学校呆很长的时间。表面来看,学校生活平淡无奇,但是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校园生活也是存在着很多素材的。例如小学生在参加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记录活动中的感受,总结经验,从而积累习作素材。

例如,在每周例行的“升旗仪式”中,在威严壮观的场面中此刻的校园一片寂静,当注目着缓缓升起的国旗、国歌嘹亮的响起,学生们人心振奋,内心激动澎湃;此外国旗演讲环节也是精彩纷呈,振聋发聩。因此教师应当在这些学校的公共集体活动中引导学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用亲生经历培养写作灵感,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2.基于校外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和单一的校园生活相比,校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体验校外不一样的风景,并记录下身边自己感兴趣的趣事。

例如,在“学雷锋纪念日”活动时,教师可以带学生集体参加校外活动,去清除学校周边小广告等,在此过程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以绘画的形式记录这有意义的活动,这将是以后写作很好的素材。再如,春夏交替时,校外风和日丽,景色优美迷人,尤其是郊外,广阔的草原上成群的牛马奔跑着,鲜艳的鲜花上有勤劳作业的小蜜蜂嗡嗡着,此时也是野炊的好时机。在野炊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期间的感人画面拍摄下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野外生存技巧,还积累了习作素材,还能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引导细致观察,积累习作素材

鲁迅先生曾说:“创作的首要因素在于观察”。从中可以知道,写作素材积累最基本的积累形式就是观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周围事件,以便素材积累、拓展习作能力。

1.在细致观察中搜集素材。

学生在写作中不知从何下手的主要原因是素材积累不够,或者说不知如何提炼素材,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生活中积累素材。

例如,在写花的时候学生都知道花开时是何等的沁人心脾,然而学生却不知如何用语言文字去描述花的美丽,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观察力不够,不能深入的观察,此时就需要教师积极指导。尤其在搜集校园内的素材时,应当指导学生如何用优美的语句描绘校园环境,描绘欣欣向荣的花草树木,而不是简单的几句话概述。农村校园拥有优美绿化环境以及形形色色的花草树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景色素材。教师应组织学生们在校园内仔细观察不同植物的形貌特征,并指导学生分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展开描述。

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是学生学会文字描述得心应手的方法,这样学生才不会在植物描述中语无伦次。植物描述可分为四步:第一先将观察者观察植物的时间地点交代清晰;第二描述植物所在具体位置,从远近高低的角度进行描述,主要是为了烘托植物;第三从细节上描述植物,此过程要有一定条理性,例如描述花朵时可以先局部后整体,从花的颜色、形状到花瓣花蕊;第四,将学生所见所闻的感受穿插进文章中来,同时可借助修辞手法使文字更加具有灵性。此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在写作中按照时间顺序,这样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此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对素材进行整理归纳,选择与主题相符的素材进行剪接。

2.在细致观察中提炼素材。

在搜集好素材后如何提炼素材用到相应文章的写作中也有着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

例如,社会是学生写作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取材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关注时事新闻及国家大政方针,一方面培养学生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感,一方面帮助他们提炼社会写作素材。

(1)要密切关注社会动态,深入到各行各业是如何运转的。例如走进各大商场超市等行业中亲身经历实践货物的摆放规律,以及消费者在挑选商品中所关心的问题有哪些。身体力行的细微观查是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将所见所闻的感官体验转换成理性思维,再运用想象和文笔则能描述出一副栩栩如生的场景。

(2)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基本公民素养。例如社会上比较关注的环保问题、贪污腐败问题,这都是可以使学生深入思考的切入点,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一热点问题探究;也可以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以探究问题的本质所在,并根据问题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眼界、拓展了学生思维,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以后步入社会遇到此类问题时,就能凭借以往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有灵活性的解决办法,为习作素材的积累打下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习作作为一种表达形式,是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因此在此过程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能力,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这也是习作的根本目的。

总而言之,“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素材的日积月累。而学生在素材搜集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因地制宜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写作要求,利用适合自己的搜集方法整合素材,帮助学生获得各式各样的素材。善于观察、用心体会,就能从生活中获得源源不断的习作素材。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便有大幅度提高,同时也能将自己思维融合进写作中来,将个人感悟转化成流光溢彩的文字。

参考文献

[1]曹慧兰 立足生活体验,挖掘习作资源——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生活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06)。

[2]苏春华 浅谈乡土资源在农村中职学校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06)。

[3]沈淑娟 小学习作教学选材训练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12)。

[4]杨迎春 农村学生语文习作水平的提高策略刍论[J].成才之路,2018,(07)。

[5]吴伟霞 写作源于积累,积累源于发现[J].课程教育研究,2018,(06)。

论文作者:毛华芬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基于农村元素 积累习作素材论文_毛华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