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气设备维修和设备保养的相关研究论文_龚固川

关于电气设备维修和设备保养的相关研究论文_龚固川

清远南玻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摘要:电气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电网稳定运行方面贡献很大。在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的现代社会,为满足较大的电能需求,电力企业采取加粗线缆、优化电气设备等措施。下面围绕电气设备展开讨论,对其维修步骤、保养要点及进行详细阐述,并对维修工作提出几点优化建议。

关键词:维修;保养;优化建议

引言

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电气设备的运转状态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维修养护是一项比较精细的工作,对检修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再加上先进检测设备和相关技术的辅助,设备故障会被准确检测出来。设备寿命大大延长,故障频次明显减少,电力企业在故障维护上投入的资金变少,将企业的年利润最大化。

一、步骤和内容

(一)维修步骤

维修是设备出现故障时发生的,对维修步骤的总结如下:第一步,检修人员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将不同设备的内部结构搞清楚,并熟悉其工作原理,明确故障发生的部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画出内部电路图,为后期按顺序拆卸内部原件打下基础。第二步,借助相关的检测装置对设备的故障点进行排查,对外部磨损程度、线路有无短路等进行检查,并查阅历史检修资料,对故障原因进行初判。第三步,进行具体的故障排查,从零部件开始检查,然后对部件的装配的吻合程度进行检测。若不存在问题,设备可继续运行。若存在老化问题,需要对部件及时进行更换,并对设备进行相应的调试,使其快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二)维修内容

维修是针对正在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的,在先进技术的辅助下,将检测装置和计算机相连接,从而实现对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监测过程中若发现缺陷,技术员可针对缺陷制定修复方案。与传统检修工作相比,故障排查的速度和准确程度都有较大提升。现阶段电力企业对设备的维修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预测维修。此维修方式的实现,主要依靠传感技术,设备内部各零件的状态被实时监测。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检修人员能够预测设备内部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并制定相应的备用方案,有效减少故障发生的次数;可靠性检修[1]。即将设备内部的各零件状态进行详细分析,对其可靠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将老化零件淘汰,从而实现对设备整体性能的优化。

二、保养要点

(一)基本要求

正确的保养措施能够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下面对保养的基本要求进行总结:清洁程度要高。在运转过程中,对内部线路污染程度最大的是油,其会使线路、元件等内部结构出现严重腐蚀现象,再加上灰尘、碎屑等的污染,元件间磨损较大,因此必须做好对设备的清洁;整齐度。在设备内部线路设计时,要做到整齐规范,尽量避免线路交叉。养护过程所涉及的工具很多,必须对工具进行分类,最好准备相应的工具箱,进而缩短维修时间,将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润滑要求。设备内部的很多元件都是相互啮合的,若不能保证其良好的润滑状态,啮合零件的磨损加快,这会对设备的稳定运行产生严重影响。鉴于此种情况,需要制定详细的润滑方案,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并对干磨现象严重的部位补油。同时对沉积在设备底部的油污进行清理,保证内部空间干净整洁;安全要求。不同设备的规格、型号等都存在明显差异,必须将其运行功率控制在额定功率内,杜绝超负荷现象,确保设备运行中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

(二)方法要点

1.高压设备

首先是对内部仪器的检测,开关柜是高压设备内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继电器、熔断器等多种装置,对每项装置逐一检查后,若无异常情况,再进行下一步的检测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柜门的稳固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将松动处的螺丝拧紧,并且要着重检查柜门的密封性,防止老鼠等小动物进入其中,对元件、线路等造成破坏。此外,还要做好对开关柜的相关清理工作,对打扫装置时,不能破坏其本身结构。清理过程通常是在断电状态下完成的,为将设备工作效率提升,相关人员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开关柜的清理工作。

2.低压设备

对此类设备进行保养,可将保养过程大致分成以下四个步骤:编号检查。出厂的零部件要进行编号,并附上相应的安装图纸,在安装完成后,对照图纸对零件编号进行核对,确保安装顺序正确。若装配过程出现失误,会直接影响设备后期的正常运转,可见零件编号和相关的核验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检测重要装置,例如配电仪表、互感器等。在正式运行前先进行试运行,保证各项装置较高的灵敏度。若检查中发现装置被污染,需及时处理,为设备的后期运行扫清潜在隐患;检测温度。此过程是针对线路接点进行的,若电线出现烧焦、升温等现象,表明接点温度不符合相应标准,需对线路设计进行修改,再次进行温度测量。在发动机等极易发热的部件中,可安装降温装置;清扫到位[2]。切断供电电源,将设备按照正确顺序进行拆卸,对其结构中纯在的灰尘、碳粉等污染物进行清理,接头、空气开关等磨损严重的地方进行磨平处理,对老化部件进行更换。

完成保养后,需要补齐相关备用零件,为下次保养作业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三、保养的相关优化措施

(一)明确故障

运行过程中,故障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为避免故障频发现象,在日常工作中相关人员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勤问。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辖区内的技术员进行问询,了解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运行中比较普遍的故障,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闻。管理设备的工作人员需要近距离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利用自身嗅觉判断烧焦气味,进而判断故障部位并做好零件更换工作;看。若设备出现超负荷运行情况,保险丝会熔断,检修人员通过对保险丝的观测,就能判断设备是否发生异常;听。正常运转时,设备内部的声音是有规律的,若声音与平时运转不同,极有可能是设备出现故障。

(二)加强人才培养

当今社会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电气设备的操作和养护工作也不例外。若技术员的知识储备、专业化程度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失误,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对相关岗位的人员进行新技术的培训,同时定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阶段性培训完成后需进行测试,将不达标的人员调离岗位[3]。

(三)完善制度

保养工作的有序进行,离不开相应制度的支撑,保养制度的完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对设备的数据统计工作,每个设备都要建立单独的保养记录表,这样可为其后期保养提供有力参考;完善考勤制度,将保养维修工作落到实处;实施责任制,避免推卸责任现象的出现;制定奖罚制度。约束员工按照规范执行养护工作,对养护中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对电气设备的相关介绍,对其维修养护的步骤进行阐述,并总结养护的相关要点,最后针对现阶段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优化措施。从中可看出电气设备的整体性能与维修养护过程息息相关,做好设备养护,其功率效率会大大提升。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设备养护上进步很大,但在实际作业中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帅.关于电气设备维修和设备保养的相关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3):177-177.

[2]王兆宇,任东博.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有关问题解析[J].民营科技,2014,(11):19.

[3]李丽霞,苏景琳.关于电气设备日常维护方法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285-285.

论文作者:龚固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关于电气设备维修和设备保养的相关研究论文_龚固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