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辅相成,生态环境恶化必然制约人类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世界的主流思想,这为日后建立健全生态系统补偿机制提供了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环境破坏问题的重视,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氛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而生态环境问题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研究生态环境,实质上可以延伸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和互惠互利的关系。水利工程更是如此,它既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作出着重大贡献,同时也在侵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是,我们在建设水利工程时,不能一味的以利益为主,不能抱着不惜破坏环境都要创造利益的心态,而是应该对自然保持着敬畏的态度。
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息息相关,兴建水利工程大多需要对河道等进行改造,极易对其水文环境造成影响。一是水利工程通过截流等进行施工建设,致使靠近河坝的水流量增加,对河流的水流速度产生影响,导致下游流速减缓,泄水量减少,下游地区河流在枯水期水流补给缓慢,延长了枯水期;二是水利工程水文条件的影响,通过对河流上游进行堵截放行来调整河流流速及下游水量,日积月累会使上游水位升高,下游水位因水动力的变化产生下降甚至断流,导致一些池塘或湖泊等因水源缺失而干涸;三是水利工程对水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在河流上游的建造使得水速产生变化,水流由动水变成了静水,水温也随之改变;四是施工过程中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也会对水质造成影响。将大量施工垃圾倒在河流中,破坏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导致河流水质浑浊,甚至可能因常年污染物质沉积而使河流中含有大量的有毒危险物质,威胁河流周围居民的安全与健康。
1.2对气候和局部大气的影响
水利工程会对局部的气候包括降雨、气温等产生影响。水利工程对河道的改流将使区域生态水循环发生改变,使与空间的接触面在工程区域因人为的干涉由陆地转变成了水面,从而改变了该地区的空间能量转换方式,导致空气中水分增多,空气强度发生变化,年平均气温将会增高。另外,水利工程建设对大气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在我国普遍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1.3对土壤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使周边地区水流速度减慢,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引起沼泽化等问题。生态循环将会减少土壤中的含氧量使土壤肥力下降,影响该地区农作物的种植;植物生长环境也会因沼泽化而过分湿润,产生植物的衰败,甚至会引起该地区整体环境的衰败,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发展。
1.4对地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易使周边土地在长期湿润状况下发生地质疏松,导致土壤稳固能力降低,在暴雨等恶劣自然天气的影响下较易出现塌方及滑坡等灾害事故,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此外,一些较大型的水利工程蓄水能力较强,蓄水较多会使该工程区域岩石因不断增大的水压而产生破碎,将会引起地壳不平衡甚至地震。
1.5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水利工程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水位升高、土壤沼泽化、湖泊池塘干涸等,进而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居民将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状态,从而不得不选择移民。若出现大量移民,则会对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水利工程建设也会对当地居民的交通出行、森林生长状况和古建筑、文化的保留和维护带来影响。
2对于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保护生态化建设的措施策略
2.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做到科学规划建设
要形成一套最好的水电工程生态化的建设方案,就必须充分的考察,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科学规划。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特征就是对自然河流进行控制。这就需要我们放弃传统的控制自然界理念的动机,树立新的理念对水利水电进行生态化建设。最终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的目的。水利水电建设前提条件就是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满足人们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和生态环保的要求。
2.2水资源开发要科学合理
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在不断的持续增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为保证我国水利水电的安全运行,就要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从而有力的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是,大量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就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大大降低了水利工程的运行的效率。所以,在水电开发水资源的时候,要完善和改进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有力的结合有关相关的专家提出的相关意见,以此来改善更好地水利水电生态环境的保护。再一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专业人员要根据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设计并制定较为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在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加大生态环境恢复力度,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使水利水电得以顺利稳定的进行下去。
2.3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要进行加强
第一要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入手,全面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监理完善可靠的惩罚体系,通过宣传相关的保护河流的知识认知等方法,尽可能的做到减少对环境和土壤的破坏,按照其要求和规定规范进行建设施工,以此来加强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2.4构建水利工程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对于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构建水利工程环保体系,要不断的增强环保生态环境的责任感,提高水利水电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可以通过广告媒体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对水利水电的环保知识进行宣传,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和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力度,并在建设施工现场且人员活动的区域张贴环境保护标志。一但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要在水利水电设计施工的时候要进行有效地环境恢复,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对于施工人员的各种行为要严格的进行有效的控制,要通过检查和巡视的方式进行控制。
2.5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水利工程建设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寻求两者间的最大平衡。然而,因人为修复时间的不确定性,一旦生态环境被破坏往往不能很快得到修复。在建立生态系统补偿机制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明确备用金制度,明确补偿主体及生态影响范围,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有效协助补偿系统的运转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效率,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对补偿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此外,要明确还原生态系统对周边环境辐射作用的重要性,对水利工程建设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补偿系统对改善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正常运转,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氛围,共同建设良好的循环系统。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旱涝洪灾等因水利工程的建设逐步得到解决,水利工程不断的更新换代成为同时具备供水、发电、防洪以及排涝多功能化的工程建设,成为农业与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然而,兴建水利工程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与危害,本文就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需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洪兴.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2):12+19.
[2]赵岩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江西建材,2017(17):114+117.
[3]陈有龙.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3):46+48.
[4]陈艺云.浅议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7,11(17):111+113.
论文作者:边嫘,胡海生,陈永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河流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水利论文; 水资源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