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后文化身份的变迁与融合_文化认同论文

澳门回归后文化身份的变迁与融合_文化认同论文

澳门回归后的文化认同变化与整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澳门回归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2010)02-0018-12

澳门于1999年结束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回归祖国,根据《澳门基本法》的精神,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着特殊的政治与社会、文化地位①。澳门是一个多元文化较为突出的地区。在澳门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以华人为主体的多个族群,加上长达400余年中西文化交流融合,使澳门在今天仍然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多元特征,族群与文化的多元是澳门文化认同的根基。澳门回归10年以来,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与祖国内地的交流不断扩大,对全球经济的融入不断加深,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回归前澳门的人均生产总值仅为11.0637万澳门元,2008年则上升至29.22万澳门元,即不足10年就翻了一倍半多,成为亚洲最富有地区,全球则排名20位。

文化认同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凝聚力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文化整合的重要内容。澳门的文化认同既反映了澳门人对于澳门的文化归属感与对前途的信心,同时也是澳门从法律意义上对祖国的回归到文化意义上回归的基石。因此,在增强澳门人对澳门的地方文化认同的同时,构建澳门的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国家文化认同也是澳门“文化回归”的重要内容与澳门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同时,由于澳门处于一个族群与文化多元的社会中,澳门的文化认同问题研究对理解当代世界的文化生态、构建和谐社会也有较大的启示。

在澳门回归后,澳门人对中华文化及中国的国家认同得以增强,但与此同时,由于澳门移民所带来的族群社会结构变化以及澳门对国际社会和国际经济环境的融入不断加深,澳门以对外资开放博彩业导致的经济结构的调整,澳门的文化认同也出现了两极化现象,使澳门的文化认同面临着新的一轮整合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澳门的地方认同不断被强化,引发了与国家认同的博弈;澳门不同族群认同在当代环境中被强化;中西方文化等各种文化势力的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对澳门文化认同的冲击。澳门的文化认同也在这种状态下处在一种裂变过程中,文化认同更加多极化,并且受到西方文化更为强烈的挑战。这一切直接影响到国家文化在澳门的主体地位,进而影响到澳门从法律框架下的回归到文化意义上的回归这一个国家整合的深层次进程。

一、当代澳门文化认同的结构

文化认同是指人类对文化倾向性的共识与认可。不同的文化体系中有不同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也因此表现为对其文化的归属意识,同时也可能成为区分不同文化的边界,即在文化意义上的“我”和“他”的边界[1]。在本文中,文化认同的概念包括了澳门人对影响澳门文化特定的族群文化、宗教文化、地方文化、西方文化、移民文化及当代全球文化影响等不同层次的文化认同,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并通过自己的身份认同获得表达的澳门地方认同及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的产生和存在与特定的文化有直接关系。文化认同首先产生于特定的文化之中,进而产生对其他文化的认同。澳门的文化认同也同样和澳门特殊的文化背景有直接关系,在澳门特殊的族群构成和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澳门文化的多元格局,形成了澳门文化认同特殊的结构。澳门学者宋柏年认为,澳门存在着多重文化认同,这其中既有澳门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认同,也有当地长期居住的西方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甚至华人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在相互着重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多重文化认同[2]。笔者认为,澳门的文化认同不是一种单一的构成形态,而是有其特殊的结构的。概括而言,澳门的文化认同由以下几个层次构成,即中国文化认同(包括国家认同)、澳门文化认同(地方认同)、族群文化认同、亚文化认同(包括宗教文化、葡萄牙文化、广东等内地文化、外来移民的祖籍地文化、西方文化)等。

1.中华文化和国家认同。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澳门的主要族群是华人,因此,尽管澳门经历了葡萄牙长期的殖民统治,但是中华文化仍然是澳门的根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仍然是澳门主流的认同。澳门的华人大多数出生在中国内地,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又有大批内地居民移居澳门,他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澳门主体民族保持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决定的。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形成了对中国国家认同最重要的基础。在澳门回归中国之后,人们容易形成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在澳门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出生或者长期生活在澳门的西方人和土著葡萄牙人也同样具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文化有亲切感,同时愿意接受中华文化[3]。

澳门新的国家认同问题是随着澳门的回归而凸显出来的。在澳门回归前澳门的国家认同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居住在澳门的大量华人与中国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肉联系,对中国怀有认同感,但是澳门又在葡萄牙的统治之下,澳门的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是葡萄牙文化,尤其要进入澳门上层社会,就必须要认同澳门的葡萄牙的宗主国的地位,因此非华人的国家认同是倾向葡萄牙的。很多的华人一方面怀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同时也有对葡萄牙的国家认同。澳门回归后,澳门人曾经有过对澳门前途的担忧和迷惑,因此在国家认同上曾经有过反复,这主要表现在大量的澳门人选择葡萄牙国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国家认同问题不仅仅成为每个澳门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事实上中国的国家认同在澳门也不断地得到了强化。

2.对澳门的文化认同。澳门文化认同作为中华文化与中国认同之下的一种地方性认同,包括了两个层次:一是对澳门文化现象的认同,二是澳门身份的认同。

首先,澳门人对澳门的文化认同是必然的。但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澳门文化,今天澳门是否已经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文化体系,这仍然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在笔者访问过的一些澳门学者当中,他们都认为澳门如今并没有形成一种可以称得上是“澳门文化”的文化体系。虽然大多数华人置身于中华文化的氛围中,但主要受到的是广东、福建的文化影响。同时,澳门的精英文化是葡萄牙文化,西方宗教的文化影响也深入到澳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最近几年,随着澳门华人移民的增多以及人口结构的改变,文化的多元现象还在不断扩大。因此,澳门文化处于多种文化的交织过程中,是一种以中华文化为主体,同时融合了葡萄牙文化、西方宗教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多元文化。笔者认为,尽管能否将这种文化多元体称为“澳门文化”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澳门文化的多元共存现象是澳门文化的特征。澳门文化认同可以表述为对植根于澳门的文化多元现象的认同,它不是表现为对澳门的某种文化的认同。它认同不同文化可共存共生,认同已植根于澳门的不同文化并对新的文化的进入持有宽容的态度。

其次,对一种地方文化认同来说,更重要的是身份认同。身份是一种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包括了文化归属、国家和地方的身份归属、社会地位乃至于政治倾向等因素。因此,身份认同也是最直观的国家和地方文化认同。澳门人对于澳门身份的认同是澳门文化认同最核心的构成要素。当人们承认自己是一个澳门人、对澳门有归属感时,也就有对澳门这个概念的归属感和相关的文化认同。因为“澳门”和其他地方一样,既是地名,事实上又是指一种文化现象。在这个地名之中包含了深刻复杂的文化内涵,包括这个地名所代表的地方文化、人们对这一地方的印象、概念、个人对于这个地方的特殊经历而形成的地方意识、感情、地方归属感等诸多的文化内涵。有了对澳门的身份认同,也就具有对于澳门的文化认同。如果澳门的居民不认同自己是澳门人,那么就很难具有对于澳门的文化认同。因此,所谓的澳门文化认同就是澳门人对于澳门的身份认同及其表达澳门文化特征的多元文化这一概念的认同。人们对于澳门的身份认同也同样存在法律意义上的(即取得了法律意义上的澳门身份)与文化意义上的(即具有了对澳门的归属意识)身份认同。

3.族群文化认同。澳门是一个多族群构成的移民城市,因此族群认同是澳门文化认同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族群认同的重要基础是对自己祖籍的认同,这种认同感是居住地的任何变化所割断不了的,它融合了人们对于自己祖籍地和祖籍民族、国家文化的怀念,同时也是自己的身份象征。在澳门较大的族群有华人、葡萄牙人、菲律宾人、缅甸人、泰国人和长期居住的其他国家的人员。华人主要是祖籍广东和福建的两大群体。不仅土生的华人和土生葡人拥有自己的族群文化和文化认同,其他不同的族群在移居澳门以后也仍然保持着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和尽可能多的文化,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族群文化认同。

澳门族群文化认同的第二层次,是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的相互认同。这种文化认同比较复杂:一方面是对于其他族群文化的认同,因为不同族群之间有可能存在相互间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合,包括长期居住在澳门的土生葡人和其他国家的人,都可能吸收了中华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文化艺术等,对中华文化拥有认同感。另一方面,长期居住在澳门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移民,对澳门的社会文化会产生认同感,这其中就包括了对澳门各个族群共同构成的澳门文化的认同。但是族群文化相互间的认同并不表现在一个族群对另一个族群文化的归属上,而是对于其他属性文化存在合理性的认可和尊重。各个祖籍不同的族群都因为各种特殊原因而保持着自己的文化认同,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文化认同或者在保持自己文化认同的同时,完全认同其他的文化,尤其是宗教信仰的限制更难以逾越。因此,对其他族群的文化的认同,可以表现在容忍、尊重其他文化的存在,并能与其他文化共同相处,甚至吸收、融合,这是澳门族群文化认同的重要特点。

4.亚文化认同。澳门是一个多元化社会,多种文化并存是澳门长期存在的现实情况。为了便于表述,在此笔者将国家文化认同、澳门文化认同、族群文化认同之外的某一方面的文化认同称为亚文化认同。澳门的亚文化主要包括了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为主的不同的宗教文化、葡萄牙文化、不同族群的祖籍文化如华人族群中的广东和福建等地方文化、博彩等娱乐文化及澳门已经存在的不同的外来文化,尤其是全球化带来的不同文化。

在澳门亚文化中影响较大的是由西方宗教带来的文化。由于澳门特殊的历史背景,澳门社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在澳门存在对西方文化的认同是必然的。对西方文化的认同虽然不代表澳门人的主流,但它却是相当一部分人所持有的,并且可以通过很多现象得到验证的[4]。对西方文化的认同主要表现在对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的信仰上,对宗教的信仰而形成了对西方文化的认同。由于西方宗教的影响,持有这种认同的人群就可能比较复杂,既有社会精英也有普通百姓。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也带来了相关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例如对大众影响较大的宗教节日,包括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对这些节日的参与也表现了对西方文化的一种认同感。

澳门在葡萄牙的长期统治之下,葡萄牙的文化对澳门的影响也是非常广泛的。葡萄牙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不仅是当地的葡萄牙人所保持,当地的不少华人以及其他长期居住着澳门的不同国家居民也同样认同葡萄牙文化,尤其是在葡萄牙统治时期,这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政治上的象征。澳门的土生葡萄牙人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独立的群体,自然地保持着对以葡萄牙文化为主流的西方文化的认同。

澳门的亚文化内容较为广泛,除西方宗教、佛教、本地民间宗教、妈祖崇拜的宗教文化认同之外,还包括了不同地域文化认同,例如华人族群中的广东地域文化认同、福建地域文化认同等,以及近年来随着西方博彩业的进入而带来的更多西方文化要素的认同。由于文中将会分别论述到,在此不再详加论述。

在澳门,对不同的亚文化的认同并不表现在对这种文化的归属之上,而是对这种文化存在的认可,即认同不同文化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并且加以尊重。对澳门的亚文化的认同,也就是对澳门文化多元的现实的认同,这表明了澳门文化认同的一种包容性。澳门能够包容不同文化并且相容共处,这些特点也使澳门容易吸收更多不同的文化,外来文化也同样容易进入澳门,对澳门的文化产生影响。对于不同文化的认同,是澳门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这种认同,那么澳门的各种文化冲突将会变得激烈,使澳门成为一个文化对抗的半岛,不利于澳门的社会稳定。另一个方面对多元文化存在认同,也体现了澳门基本法精神。

综上所述,澳门文化认同是由多个层次的因子构成的。在澳门特殊的文化认同结构中,不同的构成因子都有不同的意义和功能。当代可以通过对不同因子的功能的调整来进一步优化澳门文化认同的构建,使澳门的文化认同成为实现国家文化整合、增强澳门凝聚力、促进澳门社会和谐稳定、实现长治久安和繁荣的文化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理解澳门文化认同的结构和结构内不同因子的功能和意义,就不能真正地理解澳门社会。

二、澳门回归后文化认同的变化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是澳门文化认同变迁过程中的里程碑。促使澳门的文化认同产生变化的不仅仅是澳门回归祖国这一里程碑所包含的文化概念,更是由于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文化新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澳门的文化认同在回归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此,笔者选择一些反映回归后澳门文化认同变化的重要方面进行论述。

1.身份认同的变化。身份认同是最能反映一个人或者是一个群体对某一地方归属感的重要的文化现象。身份认同一方面是天生的,即一个人的出生地决定了其所具有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则是后天的,即取决于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影响到自己身份认同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环境。对澳门人来说,不同的族群有自己的出生地所决定的身份认同,但是更重要的是后者。在回归这一特殊的背景下,身份的认同成为国家认同与理性认识文化认同的基础。

在澳门回归前后,身份认同成为澳门文化认同一个较大的特点。澳门回归前,澳门经济连续4年负增长,人们对于澳门的经济信心和政治形势、澳门的前途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担忧,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澳门的土生葡人,他们对于自己在澳门的生存前景普遍感到担忧[5]。与此同时,很多长期居住在澳门的西方人也纷纷离开澳门,尤其是很多葡萄牙居民离开澳门前往祖籍国定居,使得在澳门的土生葡人人数大大减少。不仅如此,很多在澳门的华人对自己的身份也是迷惘的,在当时有大量的澳门华人申办了葡萄牙国籍,申领了葡萄牙护照。至1988年,澳门官方发出加入葡萄牙国籍的中国居民11.3万个葡萄牙国籍认别证,澳门回归前已经有10多万中国公民持有葡萄牙护照[6]。很多人在就业、上学时将自己的身份申报为葡萄牙国籍公民。据澳门科技大学李小平教授回忆,在澳门回归前一两年的大学招生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将自己的身份申报为葡萄牙国籍,这其中大部分是华人学生,这表明了当时人们对于澳门前途不明确的担忧和由此导致的身份选择。但是,随着澳门的回归以及澳门经济的增长,社会形势的好转,澳门人的身份认同有了较大的变化。澳门著名学者吴志良先生在一篇《别问我是谁》的短文中写道:“长达12年围绕特别行政区如何成立的广泛、深入讨论,显然对澳门人的身份认同产生了冲击和积极的影响。在这个参与过程中,身份认同自然地明显起来了。”澳门的身份认同问题在澳门回归前后成为一个转折点。吴志良接着生动地写道:“回归前,澳门治安不靖且声名远扬,许多澳门人在外地被问起身份时,不无尴尬,有时还不得不左右而言。澳门回归近五年取得的成就,大大增加了澳门人的信心和自豪感。这五年来居民对特区建设的积极参与,也大大加强了对澳门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即使身在外地,被人问起的时候,非但不必再冒充其他地方的人,越来越多的澳门人还从‘我从澳门来’改为‘我是澳门人’来作自我介绍。”[7]

澳门人对澳门信心的增强得益于澳门回归以后经济的高增长与社会繁荣。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澳门特区政府的努力下,澳门回归之后不仅扭转了经济负增长的局面,而且出现了连续7年的持续性高增长。2006年澳门公共财政盈余超过100亿澳门元,总收入接近总支出的两倍,全年GDP增长15%。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约28436美元,创历史新高,首度超过香港,全年GDP增长13%。澳门博彩业收益在2006年甚至跃居于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的金光大道之前,博彩业收益及旅游业带动失业率创10年新低,出现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2007年澳门在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中名列第10名。澳门经济的持续增长,不仅增强了澳门人对于澳门发展前景的信心,同时也有效地缓解了澳门回归前由于经济负增长所造成的社会矛盾。澳门的大多数居民领取了澳门身份证,自愿成为澳门居民。据统计,至2007年12月31日止,有澳门居民身份证的人数为545091人。另外一组数据表明,自2000年至2007年12月31日,澳门加入中国国籍的人数586人,恢复中国国籍的人数407人,退出中国国籍的人数29人,并选择中国国籍的人数263人,选择葡萄牙国籍的人31人[8]371。加入中国国籍的人主要是外国人和无国籍者,恢复中国国籍的人主要是曾退出中国国籍的中国人,选择中国国籍的情况是具有中国血统又有葡萄牙血统的土著葡萄牙人。从中可以看出,很多曾经退出了中国国籍或不具备中国国籍的人在澳门回归后选择了中国国籍。

应该说今天澳门的身份认同问题在法律框架内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领取了澳门身份证成为澳门人,但是身份认同最根本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澳门社会中的文化生活现实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澳门现行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生存状态和阶层现实、宗教、节日、教育制度、乃至于博彩业及相关的亚文化现象。一个人要对这种社会文化现实产生认同,并且融入这种文化之中并不容易。因此对于新的移民来说对澳门文化的认同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对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来说更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形成对澳门文化的统一认同,包括对澳门的身份认同和澳门的文化现象认同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并非定居澳门并且取得了澳门身份证的人就完成了对澳门的文化认同过程,具有对澳门的文化认同。

2.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的变化。与澳门的地方文化认同一样,国家认同的形成也具有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因素。在自然方面,当一个人出生在某个国家的时候在法律意义上就自然拥有了对某个国家的国籍,包括自己出生的祖籍的认同构成了自己自然的国家认同。但是当一个人在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对国家的认同便从法理意义上的认同变成一种文化认同,自己可以选择自己的国家认同,这可能出于对于国家的政治归属、个人的社会化经历、文化体验、受教育等复杂的因素。因此,出生地所带来的法律意义上的国家认同是不能选择的,但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文化意义上的国家认同是可以被选择的。

澳门回归后对于澳门人来说最大的身份转折是国家身份的变化。对于国家认同感的确立也是人们文化认同新的构建历程中的里程碑,这一点对于具有其他国家国籍的澳门居民来说更是如此。人们在解决自己的澳门身份认同的同时,也要解决自己的国家身份认同问题。但这两者之间有较大的差别,因为在澳门特殊的法律地位中为人们保持自己的地方身份认同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人们可以因为自己生长、生活在澳门而产生对澳门的地方性认同,但是对国家认同毕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包括了人们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祖籍地认同等复杂的因素。国家认同所表达的身份认同最根本的还是对国家的文化认同,包括对国家的政治归属感、文化归属、情感归属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在法律的框架内,澳门永久居民可以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身份,但是在文化上形成真正的国家认同仍然具有较长的过程。

事实证明,回归后随着澳门经济的强劲增长,人们对澳门的信心有了较大的提升,澳门和内地的社会和文化交流空前扩大。如上所述,澳门经济在回归后连续7年强劲增长,增强了澳门人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内地对澳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繁荣所给予的巨大支持,对澳门人的心理也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澳门在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中,社会对外交流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澳门回归后,澳门特区政府大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在2007年澳门入境旅客超过2700万人次,升幅为22.7%。其中中国内地的旅客1487万人次,增幅为24%,香港游客为817万人次,增幅为17%。在澳门的社会交往中,大陆游客占绝大部分,近年来还有大量澳门的学生到祖国内地就读,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对国家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大陆与澳门的人员交流的扩大,有利于大陆和澳门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大陆和澳门的文化理解,进而增强人们的国家认同感。据调查,在2006年澳门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占被调查者的34%,认同自己是澳门人也是中国人的占被调查者的47.8%[9]。这些数据表明,完全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和既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也认同自己是澳门人的人数相加,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的澳门人已经成为主流,也就是多数人具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对634名大学生的一份调查表明,97.9%的被调查学生表示相信中央政府,其中表示“完全信任”的占69.9%,较上次调查大幅上升近倍。超过七成受访者表示自己是“中国人”,较该6月的同类调查结果轻微上升。认为自己是“澳门人”的比率则下降至不足三成。超过九成大学生对国家举办奥运感到自豪及骄傲,88.4%的受访者更认为国家成功举办奥运,增加了自己对国家的理解。

客观地讲,今天澳门人的国家认同问题还没有从文化意义上得到根本解决。仍然有近30%的学生和相当比例的社会各阶层人士没有完全构建起对中国的国家认同,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地方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矛盾。尤其是近年来不断移居澳门的不同国家移民和原居住在澳门的西方人士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的认存在着新的整合过程。但无论如何,在澳门回归以后的10年来,中国的国家认同已经成为了澳门人国家认同的主流,澳门人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了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国家认同后面最根本的就是对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当然和澳门身份认同一样,要实现从法律框架内的身份认同到文化意义上的国家身份认同仍然有较漫长的历程。

3.族群文化认同的变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社会中,文化认同的显现一方面是对外来文化更多的认同,另一方面则是不同的民族、国家、地方及群体在强化自己的认同,通过强化自己的认同表达自己的各种诉求、实现和全球化的对抗,巩固自己的生存根基[10]。澳门目前在多维文化状态下的族群文化认同特点也基本如此。

近年来澳门外来的雇佣人员仍在迅速增加,这也在改变着澳门的族群和文化结构。2007年,澳门的居住人口为513427人,具有中国国籍的居民占93.9%,菲律宾国籍占2%、葡萄牙国籍占1.7%。澳门人口持续增长仍然是由于外来人口的移入,2006年1年内,包括了来自内地的合法和非法移民、获准在澳门居住的外地人在内为27585人②。澳门社会结构还处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包括族群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居民结构等,使得澳门社会变得更加多元化。目前,澳门外来的雇佣人员人数已经达到了澳门总人口的15%以上,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族群正在本地化。例如在澳门长期工作的菲律宾、泰国等一些亚裔人事实上已经获得了在澳门的永久居住权,通过通婚等方式已经本地化,加上临时工作的人口,一些澳门专家估计人口已经达到了30000人左右③。近年来随着美国博彩公司的涌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到澳门工作,预计未来几年内澳门旅游业、会展业需雇佣高级管理人员30000人以上,而这些人员主要来自于海外。截至2008年1月,澳门雇佣的外来人员达到86500人,其中内地48000人、香港13500人、菲律宾10700人、印度尼西亚3800人,其他还有来自越南、澳大利亚、泰国、美国等国家。至2007年1月,澳门外来的雇佣人员为38400人。在这种趋势之下,在澳门的总人口中华人的比例将可能不断下降,非华人的族群比例则将上升。与此同时,澳门人口结构中内地人在下降,在2007年一年中,有26237人自愿返回大陆居住[8]310。

与当代的族群文化多元特点相对应,澳门族群文化的认同同样呈现出多元的特征。回归后,澳门处于一个国家整合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社会、经济、文化与祖国大陆的融合不断得到加强,同时也和世界发生着更广泛的联系。在这种过程中,不同群体更加强调自己的利益,包括不同族群、社会阶层、宗教群体、政治团体等不同的社会生态构成者,而强化自己的文化认同是其社会生存的一种重要手段。回归后澳门的族群认同不但没有相互发生大的融合,相反,随着族群构成的变化而被强化。在华人社会中,由祖籍地形成的不同群体的认同更加强化,这典型地表现为不同的商会、宗亲会等社团及家族的势力在扩大,对社会有更广泛的影响力乃至于控制力。商会、宗亲会等社团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往往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其核心凝集力就是祖籍地的、家族的、宗亲的文化认同。据统计,在澳门有社团2500多个,其中华人社团500多个,就澳门的人口比例而言是非常高的。澳门大量华人社团的形成与澳门在回归前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系。回归以前的华人社团较为封闭,今天这种传统虽然也还在延续,但是基于祖籍、宗亲、家族的社团已经越来越多地介入了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尤其是一些较大的社团。对一个社团来说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社团责任,包括联络、互助、争取社团的利益的功能,履行社团的社会责任,例如办学校、医院,在各种节日中举办节庆活动等。澳门回归后,澳门的华人对于社团同样有较强的归属感,强化了族群认同。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很多华人基本都以社团的态度作为自己的态度,甚至把社团的态度看得比社会价值更高。笔者在澳门调研时曾经听到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华人因为个人违法被法院传唤,在法庭上面对法官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他都表示要回去问了社团的负责人后才能回答,在此之前一概不回答问题。因此,在澳门回归后澳门华人对族群的认同感仍然较强,与回归前相比,澳门族群认同除了传统的祖籍、宗亲、家族和社会归属等基础之外,还增加了更多的表达社会诉求和政治诉求的因素。在葡萄牙统治之下澳门的华人社团最主要的功能是华人社会的团结、互助及利益的表达,澳门回归后华人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流族群,社团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随之发生了变化,有了更多的经济、社会甚至是政治上的诉求,使澳门的族群认同被强化并且更加复杂化④。

此外,澳门目前族群结构中不可忽视的是亚洲裔居住人数的增长。目前迅速扩大的菲律宾人以及缅甸人、泰国人等,他们的族群认同也同样是典型的。据笔者调查,这些族群一方面努力融入澳门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也在强化自己的族群势力和族群认同,在澳门形成稳定的社会网络,自成一个社会圈子。笔者曾在公园、车站、餐厅、街道边休息处等场所对一些亚裔人进行访谈。这些人有的已经在澳门居住多年并结婚生育,有的是刚到澳门不久。他们都希望能够在澳门长期居住下去,因为澳门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比他们本国好,收入也较高,有很多人还在介绍更多的本国亲友来澳门工作。虽然有了工作,但他们认为自己在澳门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因此在澳门社会生活中,他们和澳门当地人只发生工作关系,工作之外大多数人的生活圈子是本国人,很难和其他族群的人发生社会联系。菲律宾人由于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人较多,他们与教会的联系较密切,教会也有很多工作关系及项目是涉及澳门的菲律宾人的。他们认为生活在澳门最可靠的社会关系网还是本国人、本乡人,因此他们都有在澳门的社会关系圈子。由于人数逐渐增加也给不同国籍移民完善自己的社会圈子提供了机会,有的还有同乡会性质的组织,有负责人,并通过宗教、节日、日常联络和社会中的互相帮助等方式结合在一起。在这些组织中,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介绍工作机会等方面互相帮助。很多人认为,他们这些群体在澳门很团结,他们会越来越壮大,因此他们刻意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节日、宗教,从而使自己的族群认同被强化。

澳门又一个特殊的族群就是土生葡人。澳门回归后土生葡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心态是复杂的。一方面对于政府是否能保证他们既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有一定的担心;另一方面也在极力维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以谋求自己的族群利益能够得到延续。不同的研究表明,在澳门回归后,除了一部分青年人族群意识有所淡化,土生葡人的族群文化认同并没有淡化甚至被强化了。他们通过种种方式来保持自己的族群认同,争取更多的社会权利,例如成立了“澳门土生葡人学会”、“根在澳门”、“澳门自由协会”、“澳门民主协会”等澳门土生葡人的社会团体,借以加强自己的凝聚力,整合族群资源。霍志剑先生指出:当华人族群的地位在澳门不断得到显现的时候,土生葡人族群感到和过去相比他们已经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希望他们内部可以增强凝聚力,对他们群体内部的事情以及外部对他们的评价更加敏感和关注,族群的边界变得更加明显,“他们的内心深处族群认同意识较回归前更加强烈”[11]。在将来,随着土生葡人和当地人的融合以及澳门土生葡人人数的减少,澳门土生葡人的族群文化认同是否被减弱,还有待观察。

总之,在澳门回归以后,不同族群的认同不是弱化而是强化了。族群认同是不同的族群获得群体利益,在社会生态中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强化生存能力的必然表现。为在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更多的利益,人们需要强化个人对族群的归属感进而强化族群的凝集力,这是澳门现阶段族群文化认同被强化的重要原因。

4.多元文化认同。澳门回归以后,由于澳门基本法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澳门的多元文化在回归后得到了较好保持,澳门人的多元文化认同也得到了维持,因此多元文化认同仍然是澳门的地方文化认同中最重要的构成因子。

澳门回归后随着文化结构的变化,澳门多元文化认同也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主要反映在文化认同的内涵的扩大化趋势上。一方面,澳门人依然保留着多元文化认同,即构成多元文化认同的族群认同、宗教认同、地方文化认同、西方文化认同等。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的认同内涵的扩大表现在澳门身份文化认同、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国国家认同得到强化的同时,对西方文化的认同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力的扩大同样也被强化。关于澳门地方身份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在前面已经进行了论述,这里将重点讨论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文化认同变化。

澳门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包括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同,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这种认同在澳门历史上主要是由于宗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所带来的。在澳门回归后,澳门的各种西方教会都加强了自己的传教工作来巩固在澳门的根基,扩大自己的影响。因此,在回归以后澳门和西方世界的宗教交流显得更加频繁,各种教会在社会参与方面的工作更加投入,形式也更加多样,包括强化教会学校的教育、积极参与社会福利事业、文化活动。笔者在澳门调研期间曾经访问过几个教堂,并与一些神职人员交谈,他们都认为当前各种教会势力在澳门的竞争空前激烈,都在积极争取更多的信徒,尤其是到澳门工作的新移民和青年人,其中菲律宾等亚裔移民最受关注。在澳门街头上也经常看到西方的传教士与行人攀谈,散发宣传品。

如果说西方宗教的传播所带来的澳门人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已经成为澳门文化认同中的一种传统,那么近年来随着博彩业的发展和澳门对全球化的进一步融入所带来的西方文化认同,也成为一种新的态势。今天澳门对西方文化认同的内涵扩大并不完全是教会势力的影响,更多的是后者。西方博彩业进入澳门所带来的文化冲击造成了澳门新的一轮文化竞争势态。近年来澳门的经济增长中,博彩业的发展仍然是推动的龙头。在澳门回归后,澳门政府对外资开放博彩业,引进了一系列西方博彩业巨头。2007年8月,亚洲最大的综合式酒店及世界第二大建筑物——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开业,其作为全球最大的复合博彩设施,被视为澳门旅游博彩业新的里程碑。此外,2007年底美高梅金殿投入营运,澳门博彩业6大赌牌悉数登场,使2008年博彩业的竞争逐渐白热化。到2008年,澳门的赌桌将由2007年第二季度末的3102张增加至4700张,直接带动赌场员工由5万人增至7万人,酒店工作人数也会由现在的1万多人猛增至3万多人,而外籍高级管理人员也将会成为未来3年内急需的人才。澳门的博彩业收益及旅游业带动失业率创10年新低,人力资源危机开始凸显[12]。与此同时,澳门大力发展会展产业。2008年澳门会展业直接收入为3.68亿澳门元;预计2009年为4.78亿澳门元;2010年为6.22亿澳门元[13]。以此增速,澳门将是亚太地区会展业增长最快的城市。此外,澳门会展业拉动相关行业收益可放大至9倍,带动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多个产业发展,对总体经济产生拉动效应。会展产业不仅是一种经济产业,同时也能带来巨大的文化影响。澳门的西方博彩企业同时也经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博彩业和旅游业、文化产业往往是一体化的。他们经常邀请西方的艺术团体、体育团体到澳门举办活动,如马戏、交响乐、舞蹈、美术展览、NBA活动,对当地人尤其是青年人有较大吸引力。西方的博彩业和会展业所带来的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生活方式、文化、甚至是产业中的高科技内涵,都对澳门文化产生着较大冲击。

澳门博彩业和会展经济大发展,为澳门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于澳门的经济增长和减轻社会就业的压力有较大好处,但是同时它也带来了潜在的文化负面影响。近年来大批青年人在高中毕业以后,有的甚至高中还没有毕业就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进入博彩企业工作,因为目前澳门博彩业发展对于职员的需求较大,因此并不需要什么学历条件就可以找到工作,获得高收入。由于青年人大量进入博彩企业工作,使很多青年人丧失了提高文化的机会,转而接受西方文化,促使青年人改变观念和生活方式。澳门博彩业资深人士霍志剑先生向笔者讲述到,目前博彩业对于员工的要求低到只要是一个能说话的正常人。进入博彩业工作以后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在过去很多人虽然生活在存在博彩的澳门社会中,但对于进入博彩企业工作在心理上还是有一定疑虑的,尤其是华人家庭并不乐意子女到博彩企业工作。但是目前青年人都很愿意放弃升学进入博彩企业工作,尤其是西方博彩业。在博彩企业中工作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霍志剑先生很担心将来澳门青年一代在这种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价值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带来严重的后果。除了进入博彩业以外,很多青年人也向往西方国家的工作,目前在澳门青年人补习英语的热情之高前所未有。在其他一些方面也可以反映出西方文化认同的扩大。据一项最新的调查,澳门青年人对于节日的选择第一位是圣诞节,其次是春节、情人节。以上这些现象,表明了澳门多元文化的内涵在扩大,一方面是对中国国家文化的认同的增强,与此同时对西方文化的认同也在扩大。

三、当代澳门文化认同的整合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澳门在回归后文化认同出现了两极化特征:一极是强化,一极是泛化。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环境,澳门不同族群文化认同有所强化,同时澳门人对澳门及国家文化认同也得到了强化。但另一个方面,由于澳门处在一个开放的文化环境中,在澳门回归以后经济社会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过程,带来了外来文化对澳门新的影响与冲击,使得澳门的文化认同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更加泛化、甚至是多极化,成为当前澳门文化认同的一个新的特点。

澳门文化认同的这种新势态,实际上反映了澳门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以及代表不同背景的文化势力在澳门的竞争。包括澳门的文化在内,目前并没有形成一种新的融合势态,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各种文化产生大的融合从而取代澳门的文化多元性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包括澳门的族群在目前也向着边界明确化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向着族群融合的方向变迁,这仍然是目前的客观现状。因此,有一些学者曾经预言,在澳门回归后随着政治上的整合,澳门的文化也将趋于整合,同时还将出现一个不同族群基础之上以汉族为主体,融合了澳门其他族群的新族群——“澳门族群”。周大鸣先生1997年提出这一观点,2000年再次宣称这观点得到验证[14]。但事实上今天澳门的族群文化并没有像周大鸣先生所言的那样发生了融合并且形成了一种新的族群,而是各种族群的边界更加明显化、族群的状态更加多元,文化非但没有实现大融合而是更加多元化、泛化。当然这一切并不是学者判断力出现了偏差,而是由于澳门的新的发展势态所造成的,这种势态很难获得预言,例如只要澳门政府调整移民政策,就会有大量的新移民涌入澳门,尤其是亚洲国家移民的大量涌入,将使澳门的族群格局更加多元化,此外对外资开放博彩业也不是此前可以预料到的。

澳门由于拥有多元文化的环境,因此在澳门各种族群尽管自己的认同感在增强,凝聚力在强化,同时文化竞争更加激烈,但是各种文化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对抗,而是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与澳门的根本的文化价值观有直接关系。吴志良先生指出:“澳门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澳门,是因为澳门一直处于一个开放的参照系中,与不同文明长期对话的结果,对话的前提——容忍、承认、尊重以及由此产生的信任、合作、互助、共同承担和社会责任感,便是澳门社会的核心价值”[15]。“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政治主体和社会群体之间的长期共处,不同社团组织的共同生活,造就了澳门特有的精神状态、政治传统、文化氛围和社会习惯,造就了澳门的居民容让、迁就和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团结、合作的核心价值”[16]。澳门这种不同文化和谐共处、互相尊重、不同而和、和而不同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是澳门长期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但尽管如此,澳门的国家文化认同整合问题仍然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否则国家在澳门的文化利益和澳门的国家整合从长远来说将会受到影响。由外来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多元格局的影响在不断扩大,非中国文化的比重在增加,这不可能完成澳门从法律框架内对祖国的回归到文化意义上对祖国的回归的转变,澳门甚至可能成为国家文化之外的一块文化飞地,这对中国的国家文化战略也是不利的。下面对一些澳门文化认同整合的问题进行探讨。

1.关于国家认同和地方文化认同问题。目前存在的事实表明,澳门在国家认同整合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回归后澳门人对于国家的认同,即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有了较大的提升,澳门人的国家认同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如前所述在2006年底的调查中,在澳门完全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占被调查者的比例不到40%。目前在澳门完全具有国家认同的大学生只占70%左右。因此在澳门对国家的认同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仍然有相当大比例的人对国家认同和个人的国家身份持不确定的态度,这表明了国家认同的整合仍然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关于国家认同和地方认同的问题。虽然说对澳门的认同也表达了对国家的认同,但是这两者之间仍然是有较大差别的。近年来随着澳门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澳门人的地方认同有了较大增强,这一方面表达了澳门人对于澳门信心的提升以及对澳门归属感的强化,但是澳门的地方认同也可能成为表达对国家认同的一种风向标,形成地方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一种博弈状态。因为在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时候,同时又强化自己的澳门人身份认同,这包含了复杂的文化内涵和政治内涵,反映了人们对于国家的归属感的微妙变化。如前面所提到的2006年据调查显示,澳门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占被调查者34%,认同自己是澳门人也是中国人的占被调查者47.8%,比例大大高于对中国人身份的单一认同。这种现象还有不确定性。同一项调查显示,在2005年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被调查者占37.7%,2006年这一比例下降到34%。2005年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同时也是澳门人的占被调查者的47.8%,到2006年底这一比例上升到49.8%[9]。这反映了澳门人的澳门意识在增强,或者对国家某些态度的变化,导致国家认同的不确定性的存在。同时,另一项调查表明,在非知识阶层中或者社会下层中国家认同意识较强,在知识阶层或者社会上层国家认同意识相对较低。在澳门认同本土身份的比率,学历愈高比率也愈高,低、中、高学历的比率依次是31.6%、39.2%及44.4%。至于认同“中国人”身份的,则学历愈高比率愈低,低、中、高学历的比率依次是47.0%、39.9%及32.1%[173]。笔者在研究时接触到的一些知识界人士也认为,目前很多知识界、企业及政府中上层职员等都比过去强调澳门身份及意识。这一切表明,澳门受教育高的知识阶层中国家认同问题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强化的问题,“中国人”身份认同作为国家认同的文化象征,在澳门还没有上升到一个应该有的比例。

2.关于中国文化的认同问题。在前面我们已经论述到,澳门近年来随着博彩业对外资的开放以及澳门融入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回归后各种文化势力包括体现西方价值观的文化、宗教、政治及殖民地遗留的势力在澳门的文化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外资博彩业带来的文化影响更不容忽视。目前大批的澳门青年人进入博彩业工作,深受西方博彩业所倡导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流行文化等影响,对于中国文化中的传统价值体系造成较大的冲击,也可能改变一代人的文化根基。澳门博彩业和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和亚洲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因此对澳门的文化控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澳门博彩业一些资深人士认为,随着外资博彩业势力的扩大,如果这些人在澳门的控制力增强,将来澳门文化的很大一个部分将不是澳门人在管理,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与此同时,澳门还存在着各种西方宗教势力的激烈竞争,在回归后西方教会对于社会生活的渗透和推动澳门教会与西方教会的交流将更加积极。近年来,澳门基督教教会和境外的教会交往非常密切,每年来到澳门访问的基督教教会团体超过300个次,同时基督教教会也组织当地教会人员到海外交流。2006年7月17日在澳门的第七届世界华人福音事工会议,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名教徒参加[18]。在今天的澳门,教会对高中以下教育的控制仍然是主流,大多数西方教会都办有从幼儿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学校,澳门90%的学生都是在教会学校里读书,这种从教育根基上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与此同时,澳门文化中还有大量的葡萄牙文化遗产,包括法律制度和政府管理制度、社会生活中的内容如建筑、世界文化遗产的构成、一些生活方式等。在这种形势下,尽管澳门居民的主体是华人,但是如果西方文化势力的渗透和影响不断扩大,那么国家在澳门的文化根基也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因此,从国家整合的角度来说,澳门存在着文化生态中国家文化的主体地位问题。如果在澳门的文化生态中国家文化丧失了主体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化,那么澳门的国家整合过程将会失去文化的根基,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在澳门生态格局中的主体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扩大国家文化在澳门文化格局中的影响和地位。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大了推动澳门和大陆的社会、文化交流力度,澳门当地政府和当地很多社会团体在推进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尤其是一些社会团体所做的工作非常有意义。例如澳门人文社会科学学会从《论语》中挑选出215条富有思想意义、教育意义以及现实意义的语录编辑成《孔子语录》,从2002年开始,将数千册《语录》免费赠送给澳门的大中学生,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从2003年起,在澳门的中学里,连续四年举办了《我读孔子》征文比赛,至今已有20多所学校(占全澳中学总数一半多)的1400多名同学参加了征文比赛,对普及中华文化、让青年人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应借用民间社团组织的力量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在澳门的普及,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普及,这样才能促进澳门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的提升。

3.关于族群认同的整合问题。目前,澳门随着新的产业发展和移民、外雇人员的不断增多,澳门的族群结构还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澳门是一个人口仅有50多万人的城市,人口结构中不同族群背景的人数的增加只要成千上万就将导致澳门的族群结构发生改变。如上所述,近年来菲律宾等亚裔人大量进入,而目前澳门政府在开放内地家庭劳务等比对其他亚洲国家仍然有更严格的限制,导致内地人员到澳门进行家庭务工的人数远远少于外籍人员,外来家务工人还将大量涌入澳门。这样,澳门不同族群社会中并没有产生明显的融合,甚至很难产生融合,因为不同的新移民到达澳门首先还是在自己的圈子获得生存的依靠,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甚至完全不可能产生包括婚姻在内的社会关系上的融合。笔者在澳门研究时曾经和一些澳门工作的菲律宾人进行过交谈,他们自己感觉到很难在工作关系外和非菲律宾人群体的人进行交流,他们更多的是在菲律宾人群体中建立社会关系,或者和西方教会建立关系寻找感情和社会生活的依托和支持。目前在澳门的族群中势力较大的包括华人族群、土生葡人等族群,都保持着对自己的社会网络、经济利益和族群认同。

未来几年中,澳门博彩、会展、旅游业还将雇佣数万名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中很多都还将来自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澳门的族群结构将会进一步发生变化。因此,目前在澳门族群不存在融合的趋势,不同族群共存并且扩大化仍然是主要的格局。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主任杨允中教授在和笔者交谈中指出,随着近年来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人口的增多以及西方人的大量涌入,他们在澳门工作并且定居,甚至传宗接代而本地化,使得澳门的族群整合问题日益突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会使澳门变成族群分裂的社会。在上面已经论述到,由于各种族群利益诉求和社会生存、情感归属的需要,不同族群的认同在当代澳门社会中是强化了的。因此,如何促进不同族群的社会整合,尤其是文化认同的整合,将直接影响到澳门的社会和谐与稳定。族群认同整合的关键在于不同族群的互相理解和尊重以及对澳门的发展的关注,建立对澳门的归属意识,进而建立起对中国的文化意义上的认同。虽然在澳门这样一个有多元文化社会基础的地方,新移民不会很快形成文化上与其他族群的对立,但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共同的文化认同,那么文化的分裂状态肯定会出现的。因此,在当代必须加强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扩大不同族群之间在了解、理解、尊重基础之上的文化认同,这将有利于澳门的社会和谐与长期稳定。

四、结语

澳门回归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祖国大陆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不断增加,国家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彰显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巨大成功。同时,澳门人对澳门和国家的信心和归属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澳门人的文化认同中的中国国家及中华文化的根基不断得到夯实,这一切表明澳门正在加快从法律框架上的回归到文化意义回归进程,有利于澳门的国家文化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变化是澳门人对于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包括国民身份的认同在不断增强。尽管今天的澳门还存在着一些复杂的文化竞争和文化认同多元化现象,但是对于中国国家的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已成为澳门文化认同的核心。今天,不仅是长期居住在澳门的华人和近年来移民澳门的大陆和香港、台湾人具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包括长期居住在澳门的土著葡人和其他一些族群也同样具有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的国家文化认同,这种认同还在不断扩大。因此,在澳门的居民中,中华文化及以个人国民身份为象征的国家认同已经成为主流,成为今天澳门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这一切都是澳门回归以后文化认同较大的变化。

澳门有文化多元、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价值核心,同时也有多元文化的现实基础与事实,这是澳门稳定重要的文化基础。尽管澳门基于族群、宗教之上的文化及族群难以实现融合,各种文化也不能完全认同,但不同文化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是澳门处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经验,维持多元文化状态有利于澳门的长期稳定与繁荣。澳门的多元文化也表明,多种文化共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对我们认识当代世界文化的格局有较大的启示。但在另一方面,澳门文化的包容性既表明了澳门文化的宽容和弹性,同时也表明了澳门的文化防线是模糊的,具有在当代激烈的全球文化竞争中受到冲击的可能性和容易性。

澳门以多元文化为价值取向的文化认同是对中国文化认同的主体层次之下的地方认同。这种认同的存在,造成了人们对于澳门存在不同的文化现象的理解和宽容,同时对新的文化现象的产生以及更多新的文化进入澳门将持有宽容的态度,有利于社会和谐,但是也使不同的文化容易进入澳门,对澳门产生影响,动摇澳门原有的文化根基。由于澳门人生活在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可能持有不同的文化认同,对文化认同的构建和选择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随着族群结构的调整可能会使澳门统一的文化认同,尤其是国家认同显得更为困难。

澳门回归以后,中华文化及当代的国家文化影响在扩大,同时澳门在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中以及对外交往过程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大。澳门文化竞争事实上是空前激烈的,包括教会的影响、美国资本赌场带来的西方文化影响、当代的自由经济观念、全球化影响等,尤其是博彩业、会展业的发展带来的文化冲击更是非常明显。西方的博彩企业和会展业所带来的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生活方式、文化,甚至是其产业中的高科技内涵对澳门都有较大影响。青年人大量进入博彩业,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可能动摇一代人的中华文化传统根基。因此,澳门博彩业为主要动力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势必带来西方文化的更大影响,造成澳门新的文化竞争势态。这种势态也必然影响到澳门的文化认同整合,使澳门的文化认同更加多样化,注入更多的非中华文化的因子,尤其是对青年一代产生深远的影响,从长远来说不利于澳门的国家文化整合和中华文化的主体认同地位。对于澳门存在多元文化和多重文化认同,对澳门的社会和谐与稳定有积极的作用,应该得到尊重。但是笔者认为,澳门也应该强化当代澳门文化认同的主体,即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主体认同,而不是不断扩大的文化多元和文化认同的多重性,这样才能真正加速澳门的国家文化整合,才能有利于澳门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同时更加有助于增强澳门的凝聚力。

基于以上势态,澳门以中华文化及国家归属为核心的文化认同的构建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仍然需要长期的努力。

从长远来看,如何强化国家文化的主体地位,将影响到国家的根基。尤其是青年人的认同的形成对澳门的长远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否则在几十年以后一代青年人已不知道自己的文体根基,与国家主体一定会形成文化上的割裂,这就将影响到澳门长期的国家整合进程,甚至稳定。由于族群文化多元,文化认同多元也是必然的,但要加强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国家文化建设,使中华文化成为多元文化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对国家与中华文化的主体认同。

既然澳门存在文化竞争,那么国家应该积极参与这种文化竞争,这是由于澳门特别的政治环境所决定的。处理澳门的文化问题必须用特殊的方法,与处理大陆的文化问题完全不能等同,不可能用简单的权力手段与行政手段强制推行某种文化价值与文化形态、文化体制等,只能在主权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参与文化竞争,赢得文化竞争。一方面要加大与澳门的文化、社会、经济交流,扩大国家文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应大力扶持澳门本地的社团开展中华文化的推广工作。总之,澳门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也有赖于在地方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构建起明确而牢固的国家文化认同。

(本项研究获得了澳门基金会的支持,特此诚谢。笔者在此要特别感谢在本项研究中给予了指教的澳门学者吴志良博士、杨允中教授、宋柏年教授、邓思平博士、李小平教授、霍志剑博士及在研究工作中给予了热诚帮助的澳门基金会李崇汾委员、黄棣乐处长、黄丽莎小姐、刘诗詠。)

收稿日期:2009-11-20

注释:

①澳门是位于珠江出口处的一个小半岛,与广州、香港同处于珠江三角洲的三个顶点,面积28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数538100人,较上年增加2470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428人,是世界上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之一。在澳门的居民中,具有中国国籍的居民为93.9%,菲律宾国籍2%,葡萄牙国籍1.7%,在常住居民中非本国籍人口占了6.1%,这在世界上也是不多的。根据澳门居民出生地统计,出生在澳门的人口占人口的42.50%,出生于内地人口占47.1%(这其中出生于广东的占74.1%,出生于福建的为15.2%),其他出生于香港的占3.7%,菲律宾占2%,葡萄牙占0.3%。2007年澳门本地国民生产总值1536.1亿元(澳门元,下同),人均生产总值29.22万元。(据《2008年澳门年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出版,2009年)

②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出版的2002年、2007年《澳门年鉴》整理。

③根据笔者2008年2月对杨允中、邓思平的访谈。

④关于华人社团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论述,参阅杨允中、黄鸿钊、荘文永等著《澳门文化与文化澳门——关于文化优势的利用与文化产业的开拓》,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出版,2005年。

标签:;  ;  ;  ;  ;  ;  ;  ;  

澳门回归后文化身份的变迁与融合_文化认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