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外语学习中的缺失论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外语学习中的缺失论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外语学习中的缺失

林家夷 印 柳 王弟丽

(吉林外国语大学 吉林 长春 130117)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但如今的现状却是越来越多的学生,特别是外语专业学生因自身专业原因一味地追求西方文化,忽视传统文化。以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外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传统文化缺失现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可以从本校出发,逐步解决传统文化缺失问题。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外语学习 缺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发展定与青少年息息相关,而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定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新时代青年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代又可称为“崇德文化”。它强调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更应互助合作。强调牺牲精神、强调以义生利、勤劳敬业;在中国家庭中更讲究“父慈子孝、兄弟恭顺、夫义妇顺”等。

在学习《拓印树叶真有趣》时,为了让学生们收集到种类较多的树叶,老师提前调整好该课的教学计划,放在了秋天落叶较多的季节学习该课内容。在学习这一课前,设计“我和家人找叶子”的亲子体验活动,学生和家人一起走进公园、森林去收集树叶。课堂上,每个人满载而来,身心愉悦地走进课堂,期待满满地投入学习。

其中,国家统一和谐是中华民族最显著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中国梦”实际上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之“梦”,而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之“梦”,也必将汇聚成为中华民族之“梦”。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外语学习中缺失现状及成因

1.缺失现状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笔者对全校外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包括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并抽取了其中20人进行面谈。此调查问卷是为了了解并检测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以及用所学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本次调查,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了解程度、相关内容以及建议,造成当前现状原因的判断等内容。调查问卷包含14个问题,3个类型: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利用此项调查问卷,可以清晰、准确地了解相关情况。

季家坡隧道次生病害包括沥青路面拥包、排水沟破坏和电缆沟盖板破坏,均属隧道附属结构破坏。通过重新施工路面结构、洞内排水沟和电缆沟盖板,保证主体结构稳定性,对应附属结构病害自然消失[1]。

本次访谈主要采取中文单人问答方式,在采访过程中,询问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以便更直接的了解被采访者的想法。

二是教育目的存在偏差。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需要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因此,教育者简单地认为我们单纯地需要培养知识型、专业型的人才,而忘记了人文素养、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忘记了人才的竞争其实是人文素养的竞争,而传统文化可以给我们提供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和精神动力。

2.缺失成因

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文化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发展,拉近了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距离。同时,文化也使国家更具凝聚力与忠诚度,使国民更具文化意识与人文素养。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懂得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弘扬我国的成就,展现我国青少年的风采,更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沟通与交流,展现大国应有的文化底蕴与实力。

一是教育模式存在问题。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我国传统教育模式日益约束的结果。在步入大学之前,我们接受“圈养”“题海战术”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失去了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些能力的丧失则导致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受阻。

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并不理想。调查结果显示:72%的学生较了解传统文化,10.23%的学生不了解传统文化,42.05%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所传播的西方文化相悖。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相当一般。

我校秉持着培养具有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掌握一到两门专业,外语听说能力强,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素质外语外事人才的理念。只有教师同时具备语言能力和传统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起到桥梁的作用,将传统文化发扬到世界,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更好地了解发展中的中国。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年的影响

1.培养文化自信

三是传统文化认同感缺失,西方文化甚嚣尘上。今天,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最显著的就是文化侵略。当今的青少年看的都是美国大片,听的都是流行音乐,心中怀有的是超人梦;而不是四大名著、国粹京剧、雷锋般的奉献精神。这都影响了我国青少年发展和最终的目标。在成长的过程中让他们迷失了真正的成长方向和信念。

增强文化认同感就是要对文化自信,积极传播和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高传统文化认同感,要勇于捍卫我国的文化自尊,自信。与此同时需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只有如此,我们在学习和掌握外来文化,达到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增强了我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加强思想行为教育

学生之所以要接受教育,是因为不具备判断等诸多能力,需要通过后天教化和培养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传统文化则是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来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永不放弃的品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不是梦。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外语学习中缺失的对策

1.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缺失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同学生,不同专业,传统文化缺失以及了解程度均有不同。当代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缺失,以及中外语言互译方面表达能力差主的成因:

2.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由以上仿真结果可知:该电力系统在发生主汇流排故障时,不论发电机组无/有隐藏故障,在故障隔离后,系统能快速恢复正常供电,具有较强的调压、调频能力。

3.提高老师和学生的文化修养

外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文化的弘扬者;他们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更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形成以及做人方式;因此,他们的文化素养极大地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学习。但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外语教师并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传播能力。可想而知,如果老师都不具备文化素养和国学能力,又怎能教育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4.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和掌握语言习惯,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选择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阅读西方名著、模仿西方人的说话方式甚至生活习惯。在一段时间后,学生发现自己的中文表达能力急速下降,这似乎违背了大家学习语言的初衷。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变为综合型人才而不是改变他们的本质。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中国古诗词与西方诗歌互译的活动,中西文化比较活动,这些既可以增加趣味性又扩展了知识面。

(5)碾压前综合土的含水量是决定碾压能否一次成功的关键,本首件工程碾压前含水量为16.3%,一次碾压成型,说明该含水量控制是适宜的。

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需要语言学习者,一带一路的发展也离不开语言学习者的助力,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可以忘记,是中华传统文化滋润着我们才使得今日的我们在语言文化学习上别有一番天地。以传统文化为起点,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可以将更多的中国制造变为真正的中国创造。

基于PLC和HMI控制的旋摆冲击磨操作系统的改进设计 程行知,申小刚,潘小康,田文海,韩玉香2(84)

参考文献:

[1]林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现状、定位与发展趋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9(5).

[2]周塘沂,李馨,魏营.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电力交易,2014(7).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20—0043—02

[基金项目] 吉林外国语大学2018年度学生科研项目(JW2018XK027)。

[作者简介] 林家夷,吉林外国语大学西方语学院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印柳,吉林外国语大学西方语学院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于蕾

标签:;  ;  ;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外语学习中的缺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