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瑜玲(成都市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404)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0 TD(23783(2015)07-0345-01【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监测与护理方法。方法对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并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结果与结论应给予严重创伤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做好一系列抢救工作,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对抢救成功率及术后恢复也有一定的应用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严重创伤临床监测护理措施临床分析
严重创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急危重症疾病,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多常伴有免疫抑制,如休克、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情况发生,如不及时进行救治可引发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我院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监测及护理措施,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护理1.1院前急救护理对患者迅速行全面细致监测,包括呼吸、瞳孔、血压、意识状态等,对皮肤表面损伤、四肢活动状况、语言表达能力及患者对症状和伤情的耐受程度做好观察评定,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维持,尽量不移动其身体,及时对威胁生命的症状或伤情做好处理,包括包扎、建立静脉通道、止血等。对严重脸部外伤及昏迷的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休克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对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及实止血,转运患者过程中要制动,做好生命支持与监护。1.2急救室急救护理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入院前做好抢救准备,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接诊时应沉着冷静,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出护理评估,并有预见性的发现潜在的护理问题,做出准确诊断,确保急救仪器及药品的配备,并与患者家属沟通以取得配合。1.3护理措施1.3.1生命体征监测对创伤较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利用面罩气囊加压给氧,针对伴有呼吸功能不全者,可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措施。同时,应注意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如遇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做好抢救准备。定期进行血尿常规检测,对发生感染患者可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2]。1.3.2缩短抗休克时间,促进有效循环,严重创伤患者具有高死亡危险,在1小时内救治具有较大成活率,但对患者表现为不典型性休克者,休克早期未有危险情况表现,易造成病情延误,为避免因低血容量性休克未纠正而引发死亡,护理人员应实施早期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必要的血液检验,注意骨折的固定及活动性出血的控制,以把休克的诱因去除。1.3.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临床体征做好密切监测,估计出血量,并做指导治疗,警惕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的发生,并行有效及时减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感,以积极主动配合手术。2、临床监测2.1治疗原则临床在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诊治时,可遵循抢救、诊断、治疗的原则,先救命,后治疗。必要时可借助X线、B超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予以治疗。严重创伤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还要注意并发症的救治,制定严密的抢救方案,争取短时间内完成有效抢救治疗,尽快进行确定性手术,以减少病死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3]。本研究显示,交通事故和工伤是造成严重创伤的主要原因。严重创伤可对人体造成多发甚至致命的脏器和系统的损伤。发生严重创伤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针对性救治措施及护理措施。2.2炎性反应严重创伤可致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造成创伤后炎症反应,特别是全身反应综合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有资料表明,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由炎性细胞因子所引起病理生理发生变化所引起。一氧化氮在体内可由多种细胞合成,在心血管及免疫等系统的生理调节过程中,有较为复杂的生理作用。
一氧化氮在器官、组织的创伤及修复等的病理生理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创伤后释放的细胞因子及继发感染是创伤后一氧化氮合成增多的重要原因。3、护理措施3.1严密监测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首先应对其病情作出迅速判断,针对病情较重者抢救须迅速、准确、有效[4]。由于严重创伤患者多数是意外伤害,病人易存在躁动不安,意识模糊,昏迷等情况,医务人员应注意观察其循环状态、血压、心率、脉搏、呼吸、气道是否通畅等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以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5]。3.2对症治疗发生严重创伤时,由于病情较重,在进行治疗时应快速、准确地进行急救操作及护理是救治的关键。尽快吸出口腔、鼻腔分泌物以解除呼吸道梗阻和休克复苏。除气管插管外,可采用放置口咽通气异管。对颈部操作、声带水肿及插管困难者可进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采用大隐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对休克患者,由于其下肢循环障碍,采用大隐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对休克患者,由于其下肢循环障碍,可行肘正中静脉穿刺。需要注意的是,在抢救患者中,采用双侧肘正中行静脉输液,以及时补充液体,使血压迅速回升,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综上所述,临床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救治时应进行严密的临床监测,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同时,还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做好一系列抢救工作,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对抢救成功率及术后恢复亦有一定的应用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1]干新建,陈毅军,急诊科—期手术治疗多发伤探讨[J]中华创伤杂志,1997, 13(4):204[2]邓爱春,蒙金兰.528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跃学院学报,2005,26(3):76[3]潘培珠: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5)354—355。
[4]王一镗,现代临床急诊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12.320。
[5]王永剑,综合性医院急诊外科建设发展模式的探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7,12(4):310。
论文作者:薜瑜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4
标签:患者论文; 创伤论文; 静脉论文; 病情论文; 体征论文; 休克论文; 措施论文; 《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