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医院 河北廊坊 0658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积累实践经验。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产妇产后出血患者65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65例产妇产后出血患者经及时积极处理,并给予针对性有效护理措施,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产妇分娩前后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妇产后出血;护理措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232-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to accumulat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work in the futur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5 cases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May 2016 were randomly selected.Result The study of 65 ca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timely treatment actively, and give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were cured.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nursing measures before and after childbirt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ostpartum hemorrhage, worthy of study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Postpartum hemorrhage; Nursing measures;Effect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是指胎儿分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俗称产后大出血或产后血崩。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休克及贫血,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临床发病率较高,不容忽视。[1]因此,加强产后出血处理及护理措施,对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65例产妇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3年1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产妇分娩24h内出血量在500ml以上的标准。年龄在21~38岁,平均年龄(29.6±2.7)岁;其中初产妇41例,经产妇24例;孕周38~42周,自然分娩51例,剖宫产14例。产妇出血原因主要有软产道损伤、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
1.2 护理方法
1.2.1加强产后观察护理 产妇产后,护理人员对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检查阴道流血多少、会阴处有无伤口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发现出血若超过200ml,则及时查找出血原因,并指导产妇及时排空膀胱,避免压迫子宫,引起宫缩产后出血;若采用B超检查子宫宫腔内的变化情况,检查宫腔内有无积血或残存的胎盘,逐渐排查出血原因。
1.2.2心理护理 产后出血患者,会产生极度紧张、恐慌、焦虑的不良心理,不利于产后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做好心理辅导,并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尽快稳定产妇的情绪,克服焦虑。同时,对出血患者做好抢救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双手握住患者的手,给予信念上的鼓励支持,安慰患者,解除紧张情绪,保持镇定,让患者相信能通过有效治疗护理能够安全度过产后危险期,调动患者主观积极性,减少不良心理因素引起不良并发症。
1.2.3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护理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常表现出心急、心慌、面色苍白、头晕、血压下降、冷汗不止、脉象虚弱等临床症状,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止血处理,如轻柔按摩子宫,注射缩宫素。必要时,可采用无菌医用敷料填充子宫,结扎子宫动脉和髂内动脉;严重者,则建议切除子宫,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同时,给予患者及时补血,及时纠正休克状态,预防子宫开放状态而被感染。
1.2.4软产道裂伤护理 对于产道裂伤患,可及时给予缝合裂伤口。如果患者阴道处于血肿状态,则在补血中及时准确的切开血肿病灶,有效清除血肿血块,给予缝合止血。
1.2.5胎盘因素护理 若产妇产后子宫内仍残留胎盘,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临床医生协作共同将滞留、粘连、剥离不净的胎盘徒手剥离取出;若胎盘残留不能徒手剥离,则应采用大号钝刮匙给予刮除;若患者检查出是胎盘植入,则应及时做好剖宫检查准备。
1.2.6产后24h内护理 产后24h内,护理人员要密观察产后产妇2h内产妇的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并指导产妇导尿,减少宫缩发生,并将新生儿送至产妇旁,进行早期吸吮,刺激产妇子宫收缩,降低阴道出现的可能性,并及时给予B超宫内检查,观察宫腔内情况。这样,对预防产后出血意义重大。
1.2.7产后24h后护理 产后24h后,大多数产妇能够出院,但要加强术后随访护理工作。如果产妇产后子宫恢复情况不佳,护理人员应给予注射宫缩剂促进改善;如果出现产褥期感染,恶露多,较月经量还多,应给予抗菌素消炎治疗,必要时应到院检查;如果会阴处伤口愈合不佳,会阴伤口出现硬结,护理人员应给予重要坐盆护理,坐盆后给予酒精擦拭,卫生巾采用消毒卫生巾;如果患者伤口裂开,需要清洁伤口,避免感染;产后月子期间,合理饮食指导,适时按摩小腹部,避免便秘。
2.结果
65例产妇产后出血患者经过有效处理,并接受针对性护理措施,均痊愈出院,取得良好临床护理效果。
3.讨论
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是临床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中国目前居首位。[2]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结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因此,要加强产妇产后出血防治及护理工作,促进预后效果,减少临床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软产道损伤、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等。本文研究中,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的产后观察护理、心理护理、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护理、软产道裂伤护理、胎盘因素护理、产后24h内护理等措施,有效降低出血量,促进预后;同时,加强产后出血宣教,指导产妇自我预防,提高产妇产后监测意识,以及加强分娩24小时后护理措施,有效改善患者出血症状,促进产妇身体良好恢复。
总之,加强产妇分娩前后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十分必要,对产后出血患者的良好康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敏.产后出血39例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2(17):4206.
[2]黄益于.产后出血的诊断观察与急救探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2(5):244.
论文作者:常俊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1
标签:产后论文; 产妇论文; 患者论文; 子宫论文; 胎盘论文; 产道论文; 措施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