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晓东[1]2006年在《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国有股减持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而国有股减持模式的选择更是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研究的重大方向之一,选择切合实际的减持模式是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进一步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环节。当前,股权分置改革已进行过半,试点公司主要尝试利用送股方式解决问题;然而,国有股减持与股权分置改革并非同一个概念,其完成的方式只能是渐渐而行,不能急于求成。国有股减持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首先,国有股减持是贯彻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步骤,通过减持,使国有资本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行业,实现国有资源优化配置;其次,国有股减持有助于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通过降低上市公司过高的国有股比例,优化股权结构、增大公司股份的市场化份额,构造一个有利于改善公司经营业绩的新的股权结构和利益平衡体;此外,国有股减持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证券市场规范发展,而通过国有股配售方式减持国有股可以有效降低证券市场市盈率并扩大市场容量,以抑制过度投机,增强市场的稳定性。本文立足于从理论角度探讨国有股减持,首先进行国有股减持的理论介绍,随后对我国实行国有股减持的具体行业作出实证分析,最后比较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减持方式,在找出最佳的减持办法之后,再来研究减持价格的确定。总体来说,文章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国有股减持的历史脉胳进行梳理,从早先的国有股减持开始谈起,一直到当前的股权分置改革;随后回顾相关理论文献,进而对理论和实践中提出的种种国有股减持方案作一个评价介绍,最后得出后文所阐述的两个基本结论:国有股配售是大规模减持国有股的主要方式以及在国有股配售中引入认股权证的必要性和几点设想。第二部分研究国有股减持行业分布及减持比例问题。文中提出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工作必须遵循国有资本分布规律、依照不同行业实行不同的减持比例的观点,并在搜集大量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基本数据的基础上作出一个初步的实证分析,进一步为文章的立论提供依据。第叁部分着重对国有股配售定价政策进行研究。笔者分析比较了几种股票价值评估方法,最后得出在国有股配售减持中,将每股净资产视为国有股内在价值,并结合市场定价方式是一种相对较为可行的定价方式的结论。
郑江淮[2]2002年在《国有股减持中的代理冲突、股权价值与路径依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认为国有股减持中政府、公众投资者和承销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没有形成“多赢”的局面 ,实际上是国有股减持涉及的代理关系中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冲突的表现。其根源在于公众投资者在现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中对股权价值的低水平预期。由于国有股东不会轻易放弃其私有收益 ,使得国有股减持中存在着路径依赖 ,所以 ,在现行的减持方案下国有股出售受阻 ,就谈不上国有股减持有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证券市场功能效率的意义。要达到现行《减持办法》中确定的国有股减持目标 ,必须在政府与公众投资者之间实现激励相容。这实际上是要政府“让利”于投资者 ,打破目前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路径依赖 ,从证券市场功能完善、健康发展以及由之实现的国民经济战略调整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金通[3]2001年在《国有股减持价格研究》文中指出降低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是进一步规范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内容,而选择合理的定价机制又是减持国有股的核心和困难所在,也是证券市场参与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从不同角度阐述国有股减持的必要性和难点,指出国有股减持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减持价格的制定又是众多困难中最难以解决的。价值最终决定了价格,在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确定股票价值的计算模型、股票价格的形成机制和影响股价的因素。在短期内股票的内在价值不可能出现较大波动,所以决定价格的是股票的供给和需求(从资金面分析),在本文的第叁部分着重分析了今后若干年证券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在第一、二、叁部分的基础上,第四部分首先对国有股减持的两个试点方案进行评析,然后提出在确定国有股价格时应考虑的因素和可以参考的国有股定价模式。
卢铭凯[4]2003年在《国有股减持策略探索》文中研究指明虽然中国证券市场从诞生到现在仅仅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成绩的背后,也隐藏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上市公司国有股问题就是困扰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进行股权重组,使国有股上市流通,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功能,是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以寻找国有股合理减持价格为核心,借鉴了国内、国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国有股上市流通的思路。 基于考虑证券市场稳定发展及社会资源再分配过程中的公平性,从市场利益机制出发,本文提出了国有股浮动定价渐进配售策略,对国有股减持和流通的基本原则、减持思路和具体操作程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可放弃控股权的国有股流通的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过去的国有股减持方案之所以失败,本文认为是由于在减持原则上犯了错误,在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制定上或多或少沿续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和做法,没有注意到国有股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国有股问题的解决必须在市场经济新体制下的中国证券市场中加以完成。那么,问题的解决也就因该遵循市场原理,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规律办事,公平、公正、公开的加以解决。 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遵循了市场经济的原理,利用市场经济的机制,找到了一套解决国有股问题的新的方案:浮动定价渐进配售减持法。该方案让减持价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浮动,让市场来确定减持价格。相信该方法能对我国解决国有股这一问题有所裨益。
吴晓求[5]2001年在《国有股减持修正案的设计原则、定价机制和资金运作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系统研究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国有股减持问题。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 ,成熟的、符合市场化要求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必须实现叁个目的 ,即 :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提高上市公司资产整体流动性 ;实现套现初衷并适当补充社会保障资金。在国有股减持方案设计中 ,必须处理好叁个关键问题 ,即 :国有股的流通方式、定价机制和减持资金运作模式。在解决叁个关键问题时 ,必须坚持叁条基本原则 ,即 :公平原则、稳定原则、效率原则。在考虑了众多复杂因素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代表FSI观点的“叁套修正方案” ,即 :配售修正案、回购修正案、折股修正案。本文对国有股减持资金的运作原则、方案、数量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 ,对国内外主要的国有股减持方案从理论和现实的不同角度进行了综合评价。
李新[6]2005年在《国有股减持模式的比较与选择》文中研究指明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可以分为公开市场和私下市场两种基本模式,现有的减持方案可以分别归入这两种模式,它们各有适用范围,都能在国有股减持中发挥作用。根据目前的政治、法律和经济条件,国有股减持应当以私下市场模式为主,适当进行公开市场模式试点。
黄群慧[7]2001年在《论国有股减持与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建立的协同推进》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试图利用系统论的思想 ,分析国有股减持与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建立的协同性 ,针对现阶段协同推进的障碍 ,提出如何协同推进国有股减持与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建立的建议。
周子康, 杨春鹏, 吴冲锋[8]2004年在《国有股减持价格模型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影响国有股减持价格的九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期权定价公式给出了国有股减持价格的一个定价模型。根据具体公司的不同情况,利用本文的定价模型可以具体模拟出每个公司国有股的减持价格,并且计算结果介于公司净资产值和市场价格之间。同时,利用本文提出的国有股减持定价模型,能够证明无论是以净资产价值还是以市场价格确定国有股的减持价格,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步丹璐[9]2003年在《论中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文中研究表明国有股减持,是中国证券市场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诸多难题的一个缩影。国有股减持之所以成为一个政策难点、争论热点和关注焦点,是因为它远非仅仅是一个操作层面的问题,而是具有深层次涵义和复杂背景的高难课题。本文对国有股减持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和深入的分析。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市场力量得到培育,并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同时中国已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对政府行为和决策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下,国有股权设计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并逐步显示出弊端。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中国的证券市场要发展、要与世界接轨,就必须改变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不流通的状况,不能把历史遗留问题长期悬置起来,更不能使历史遗留问题越积越多。然而,目前推进国有股减持工作迫于市场压力而停止实施。说明了只有在兼顾各方利益、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国有股减持的积极意义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其消极影响才能最大限度地予以控制。目前,新的国有股减持方案(主要有七种方案)仍在研究讨论中,国有股减持政策动向依然牵动着证券市场的脉搏。在这个多重矛盾交错、多种观点争鸣的现实背景下,以一个较为开阔的视角,对国有股减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推进国有股减持工作的认识。因此,笔者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梳理对国有股减持及其相关问题的思想认识,揭示国有股减持的政策背景,比较各种减持思路的长处和不足,从而对国有股减持进行展望,提出国有股减持的新建议。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为了便于讨论,笔者在前言中对国有股、国有股减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说明。本文中,国有股是狭义上的概念,即仅指上市公司中的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由于我国大部分股份制企业都是由原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而来的,因此,国有股在公司股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WP=3>本文中的国有股减持简单地说是指上市公司的国家持股比率降低。它不等于国有股绝对规模的减小;不等于国有股上市流通;不等于国有经济退出。正文在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国有股减持的必要性分析第二章:国有股减持的理论依据第叁章:中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的方案研究第四章:中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的政策性建议及其前景分析第一章以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弊端为出发点分析了国有股减持的必要性。首先分析了国有股不流通的股权设计的形成背景。这种设计方式一方面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导致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状。其次,笔者就国有股“一股独大”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其带来许多弊端。再次,在分析了这些弊端的影响之后,阐述了国有股减持的重大意义。最后笔者从观念、体制、价格、金融环境、减持资金的使用和投向五个方面分析了国有股减持的实施障碍。第二章从股权结构的理论和国有资本运营的理论来分析国有股减持的必要性。笔者首先从股权结构理论出发,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股权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股权结构畸形的特点,得出结论:我国目前的股权结果是非常不合理的,相对控股的股权结构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然后从国有资本运营理论出发,分析了资本的自然属性,国有资本的概念,国有资本运营的概念、目的以及特点等,结合我国高度集中的不流通的股权结构现状,得出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不流通不利于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严重阻碍股票二级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的结论。第叁章对目前社会各界综合归纳出的七大类国有股减持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分别分析其思路,存在的长处和不足,以及适用的企业类型。在分析了七大类减持方案后,笔者提出了应采取多种方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有股减持。因为,每一种方案都不是尽善尽美,都存在着改进的地方,而且因为不同的上市公司具有不同的行业特点、经<WP=4>营业绩、资本结构等具体情况。第四章针对上文对国有股减持的障碍分析和方案的研究,笔者分别从国有股减持的执行主体、原则、对象、方案、定价、资金安排以及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并对国有股减持的前景进行了分析。这是本文最重要的一个章节。本章的重点部分包括:第一,执行主体方面,提出了国资委作为国有股减持的执行主体,是专门解决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特设机构。先介绍了十六大报告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这为国资委的成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接着分析了国资委的职能作用以及对国有股减持的主导作用。第二,提出国有股减持的原则,应遵循利益均衡、公开透明、通盘筹划、市场稳定的基本原则。第叁,分析了国有股减持的方案,不仅应多元结合使用,而且使用时应联系股权激励方案,即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层收购以及股票期权。第四,讨论了国有股减持的定价应以上市公司股票内在价值为基础,其次要看所定价格市场能否接受。第五,笔者将国有股减持的环境分为两方面,一是法律环境,二是市场环境。在法律环境方面,针对目前《国有资产法》草案在制定的过程遇到
张兴国[10]2002年在《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中若干财务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无论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角度,还是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国有股减持都势在必行。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也具备了国有股减持所需的各种条件。但是由于国有股减持涉及面广,所涉及问题较为复杂,牵扯的利益相关方较多,要成功地进行国有股减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01年的国有股减持暂停就从侧面反映了这一点。本文立足我国现实国情,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2001年国有股减持最后被迫暂停的原因,较为系统的研究了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国有股减持问题,并着重探讨了国有股减持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国有股减持中的财务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国有股减持的一些看法。整篇文章共分为七部分,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阐述了国有股减持的涵义。在本部分中主要介绍了国有股及其分类、国有股减持的涵义、证监会公布的国有股减持阶段性成果中总结的国有股减持的几种可行方式和我国国有股减持的实际进程与中断。第二部分介绍了西方国有股减持的一些情况。本部分首先对英国、法国、日本叁个国家国有股减持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方国家国有股减持的动机,总结了西方国家国有股减持的一些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国有股减持的启示。第叁部分论述了我国国有股减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部分从内部股权结构改革、培育市场竞争环境、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规范证券市场四个方面论述了国有股减持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从居民存款的数量、政府强烈的减持愿望、投资者承接证券市场风险的心理能力和经济能力叁个方面论证了国有股减持所需的各种条件均以具备,国有股减持完全可以取得成功。第四部分探讨了国有股减持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本部分主要从国有股减持将改变上市公司的股东构成及其行为目标入手,分析了国有股减持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1、国有股减持将促使上市公司的财务目标由控股股东利益最大化向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变。2、国有股减持将规范上市公司财务行为:(1)在企业融资行为方面,将使企业融资倾向由股权融资转向债券融资(2)在企业资金使用方面。将促使企业的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化。(3)在企业盈余处置方面,促使企业的利润分配行为更加规范。3、国有股减持将加大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效应;4、<WP=6>国有股减持将提高上市公司的收益。第五部分提出了国有股减持中存在的一些财务问题。本部分分析了国有股减持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1)国有股减持价格损害了流通股股东利益。(2)减持资金分配不公有损相关各方的积极性。(3)上市公司股票实际价值与国有股减持价格相差太远。(4)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财务信息批露不及时。第六部分分析了导致国有股减持各种财务问题存在的原因。本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中各种财务会计问题的原因:1、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减持目的不同、相互矛盾,影响了国有股减持决策。2、政府双重职能作用与国有股减持,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行政命令实现作为国有股权所有者的利益,有违市场“叁共”原则3、减持速度较快、急于求成套现,造成了投资者心理恐慌。4、政府“经济人”利益决定是根本原因。第七部分对国有股减持提出了一些建议:1、明确减持目的,坚定减持信心。2、统筹规划稳步前进。3、合理确定减持价格,公正地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4、规范国有股减持的财务信息批露制度。在本部分的最后,还提出了其它的一些建议,如新上市的公司要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新的国有股减持问题;在国有股减持的过程中暂停新公司上市,减轻股市资金压力;在有大量银行存款或资产负债率较低的上市公司中进行股份回购,减轻股市资金压力;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政府须改变过去用行政命令方法决定一切的习惯思维方式,要多用市场方法去解决有关问题等。
参考文献:
[1]. 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研究[D]. 殷晓东. 厦门大学. 2006
[2]. 国有股减持中的代理冲突、股权价值与路径依赖[J]. 郑江淮. 管理世界. 2002
[3]. 国有股减持价格研究[D]. 金通. 浙江大学. 2001
[4]. 国有股减持策略探索[D]. 卢铭凯. 西南交通大学. 2003
[5]. 国有股减持修正案的设计原则、定价机制和资金运作模式研究[J]. 吴晓求. 金融研究. 2001
[6]. 国有股减持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 李新. 财贸经济. 2005
[7]. 论国有股减持与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建立的协同推进[J]. 黄群慧. 中国工业经济. 2001
[8]. 国有股减持价格模型研究[J]. 周子康, 杨春鹏, 吴冲锋. 管理现代化. 2004
[9]. 论中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D]. 步丹璐. 西南财经大学. 2003
[10].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中若干财务问题的探讨[D]. 张兴国. 江西财经大学.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