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实验活动的评价_科普论文

浅谈生物实验活动的评价_科普论文

浅谈生物实验活动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评价论文,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课程实验开展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受到广泛的推崇,广大生物教师积极投身新课改实验,人教版大纲教材中的实验总共是22个,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部分)增加到32个。尤其是必修Ⅰ中就有14个实验,还不包括课外的资料查询等。高一学生一进校,几乎每周都有生物实验。这体现了生物学科实验性的特点,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潜移默化地体验科学的过程与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素质。但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访谈,发现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状况及学生的实验水平令人担忧,而引起这一现象的其中一项重要原因就是实验评价。目前最关键的是缺乏较为科学可行的实验评价方案,评价体系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新课程实验的教学,已经成为继续推进生物新课程的瓶颈。

二、生物实验活动评价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新课程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构建对学生的生物实验活动表现进行有效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并付诸实践。生物实验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评价。因此评价指标的设计要符合新课改实验的基本要求:首先,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其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三、生物实验活动表现评价量表

通过几年的教学调研、实际应用和跟踪观察,依据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实验能力的要求,尝试构建新课程生物实验活动表现评价指标。按实验性质分为四类,包括观察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模型构建实验和调查类实验,对其分别进行举例评价。

1.观察性实验评价

以“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为例,考察内容:①根尖培养与处理,10分;②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10分;③制片的基本流程,10分;④比较低温与秋水仙素的两种处理方法,10分;⑤根尖的处理,10分;⑥制作根尖临时装片,20分;⑦能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10分;⑧能找到正常二倍体细胞与数目改变后的细胞,20分。

这类实验评价的要点在于能熟练使用各种基本的实验仪器;按事先的设计,操作规范、安全,观察认真、细致、有序,能如实记录实验现象;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

2.探究性实验评价

以“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为例,考查内容:①提出问题,将问题明确地表达出来,而且问题具有探究价值,10分;②做出假设,围绕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10分;③设计实验方案,选择的材料用具恰当,实验方案可行,20分;④实施方案,取材大小适宜,装片符合要求,材料和用具使用熟练、规范,能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20分;⑤解释与结论,能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或进行解释,能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10分;⑥绘图,正确绘制观察到的任意一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标示出细胞壁、液泡和原生质层,20分;⑦实验完毕后,将仪器用具清点、整理和复原,按时完成操作,10分。

这类实验的核心在于能明白设计实验的目的,能描述实验原理;能正确列出所需的药品、仪器,能详细清晰地写出实验步骤;能考虑实验方案的多样性;设计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是科学的,能选择可行性强和简约化的方案进行实验。

3.模型建构实验评价

以“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为例,考查内容:①细胞基本结构,能正确表示出细胞膜、细胞质、中心体和纺锤体,10分;②染色体的制作,能正确制作出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同源染色体,10分;③减数分裂过程的模型构建,能正确表示出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30分;④解说模型,能正确说出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能在纸上画出细胞形态和有关结构的变化,20分;⑤实验模型的启示,解释一个性原细胞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20分。

这类实验还应在模型展示环节加入以下要求:能否与他人合作交流、讨论,并结合已学知识进行质疑与反思。

4.调查类实验评价

以“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为例,考察内容:①确定调查项目,要求目标明确,项目具体,1分;②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对象、范围和方法设计合理的调查记录表格,35分;③实施调查活动,有具体实施过程和记录,10分;④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合遗传知识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科学结论,写出调查报告,20分;⑤讨论和交流能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并给予评价,10分;⑥实验启发,此次调查对学生的启发,要求有具体、真实的想法,10分。

这类实验的要求中加了新的内容:能否查阅相关资料或根据已有生物知识,提出自己的想法提出的问题明确、具体;能否对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规律做进一步的思考。

四、总结

尽管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由于时间限制,活动表现评价仍有局限性。另外,教材中涉及的实验探究活动很多,是否有必要对每一实验都进行这种细致的评价,选择哪些实验进行活动表现评价更有效,需继续探究。新课程生物实验评价方案的研究和实践,需要更多的中学生物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思考,需要不断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研究和探索,才能使实验评价日臻完善,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标签:;  

浅谈生物实验活动的评价_科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