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醇携带蛋白2与胆固醇结石关系的研究

固醇携带蛋白2与胆固醇结石关系的研究

张淑坤[1]2003年在《固醇携带蛋白2与胆固醇结石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胆囊胆固醇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胆囊胆固醇结石的种族、家族聚集现象和术后复发现象也日益引起有关学者的注意。有些学者分别从结石相关基因、胆固醇代谢紊乱、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胆道细菌感染等各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揭示成石性胆汁形成原因,但未能达成共识。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首要条件是肝脏分泌成石性胆汁。固醇携带蛋白2(sterol carrier protein 2,SCP_2)一方面作为胆固醇代谢的调节因子,参与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胆固醇向胆汁酸、胆固醇酯及类固醇激素的转化;另一方面作为胆固醇转运器,参与细胞内、质膜间胆固醇舶运输,并能将肝脏新合成的胆固醇直接从内质网快速转运至胆汁,促进成石性胆汁的分泌乃至结石形成。本研究试图在基因水平揭示SCP_2与胆固醇结石的关系,并初步探讨清热利胆中药对SCP_2转录的影响。 我们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胆固醇结石患者和非胆固醇结石患者SCP_2基因部分启动子、全部外显子和部分3’未翻译末端序列,检测了胆固醇结石患者和非胆固醇结石患者肝组织及血液SCP_2mRNA的表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高胆固醇膳食(high cholesterol diet,HCD)复制家兔胆固醇结石模型,观察了熊去氧胆酸(UDC)、洛伐他丁(LVT)、茵陈(YCH)和复方中药(FZH)对SCP_2 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1.SCP_2mRNA在肝组织表达,而在外周血液不表达。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组织SCP_2mRNA表达较非胆固醇结石组升高,差异有显着性意义;肝组织SCP_2mRNA在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的表达无年龄和性别差异。 2.SCP_2基因第14外显子检出变异DNA单链泳动条带,突变率为53.45%;。部分病例PCR产物直接测序证实为+284位G→A碱基颠换,为同义突变。 3.高胆固醇膳食饲养家兔四周,成石率达85.71%;UDC组成石率为50.00%;LVT组成石率高达100%;YCH组和FZH组成石率均为42.86%。各实验组家兔与对照组相比,肝组织SCP_2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YCH组和FZH组SCP_2mRNA表达与HCD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除UDC组外,其 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余各组动物肝组织SCR InRNA表达均与本组胆汁成石指数(1 1 thogenio index,LI)呈正相关。 从实验结果我们可得出下列结论: 1.SCPZ mRNA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胆固醇结石患者肝组织SCPZmRNA表达水平升高;SCPZ基因过度表达可能是胆汁胆固醇过饱和乃至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SCP:基因可能是胆固醇结石的致病主基因或致病主基因之 2.SCPZ基因+284位点突变不影响SCPZ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可能为单纯的多态性,也可能与SC氏基因转录及表达的上调有关,从而提高胆固醇结石的发生率。 3.高胆固醇膳食致家兔胆囊结石形成时肝组织SCPZ mRNA表达升高。熊去氧胆酸能通过增加胆汁中胆汁酸含量来抑制结石发生,洛伐他丁则不能阻止结石形成,茵陈和复方中药能通过下调SC氏mRNA的表达来降低胆固醇结石的发生率。 胆固醇结石为一多基因疾病,SCPZ基因可能只是胆固醇结石的致病基因之一,肯定还有其他致病基因或相关基因参与。我们的研究只是从一方面对胆石病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完全阐明胆石病的发病机制还需今后大量而深入的工作。

贾岩峰[2]2012年在《小鼠SCP2基因与胆汁成石性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胆囊结石病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且又以胆固醇结石多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高。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涉及到环境、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基因、药物、体重的迅速下降、代谢的异常等等。自从Paigen和Carey小组在小鼠发现第一个致石基因(Lith1基因)以来,到目前总共发现23个致石基因(Lith1~Lith23基因),分别定位于15条染色体,由各自的候选基因发挥功能。固醇携带蛋白2(Sterol Carrier Protein2, SCP2),定位于4号染色体,编码甾醇载体蛋白2,主要参与细胞内胆固醇的转运,也可以作为胆固醇代谢的调节因子参与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及转化。研究己表明SCP2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证实。本研究通过给C57BL/6结石易感小鼠体内注射SCP2基因高表达和低表达腺病毒载体来研究SCP2基因与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机制。一、携带ALB启动子SCP2基因腺病毒载体在Hepal-6(?)细胞的表达目的:构建携带白蛋白启动子SCP2基因腺病毒载体,研究其在Hepal-6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1)利用RT-PCR技术从小鼠肝组织克隆SCP2基因cDNA序列,在其上游接入白蛋白(ALB)启动子,下游连接报告基因(GFP基因),构建穿梭质粒PDC312-ALB-SCP2-IRES2-EGFP,用PCR、酶切和测序方法进行结果鉴定;(2)采用AdMax TM Adenoviru5Vector系统包装病毒,CsCl法纯化病毒.TCID50法测定滴度;(3)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hepa-1-6细胞24h提取RNA,48h提取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SC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成功构建携带白蛋白启动子SCP2基因腺病毒载体;(2)与对照组比较,在小鼠Hepal-6细胞中SCP2mRNA表达上调约170倍(t=96.91,p<0.05);SCP2蛋白表达增加约9倍(t=88.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当SCP2基因过表达时,CYP7al基因表达下调2倍(t=3.97, p<0.05), HMGCR基因表达上调2倍,(t=3.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们成功构建携带白蛋白启动子SCP2基因腺病毒载体。当SCP2基因过表达时引起HMGCR和CYP7al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变化,提示SCP2基因可能通过影响胆固醇和胆汁酸的代谢而参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二、小鼠SCP2基因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目的:构建小鼠SCP2基因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进一步研究SCP2基因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机制。方法:(1)两步PCR法合成针对小鼠SCP2基因shRNA,并连接到质粒PDC312上;(2)采用AdMax TM Adenoviru5Vector系统包装病毒,CsCl法纯化病毒、TCID50法测定滴度;(3) Western印迹检测SCP2蛋白验证重组腺病毒沉默效果,RT-PCR检测重组腺病毒在小鼠hepa-1-6细胞中SCP2、HMGCR、 CYP7al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1)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小鼠hepa-1-6细胞,SCP2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调。(2)与对照组Adssh相比较:Adshl tD1=9.056,p<0.05, Adsh2tD2=7.777,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Adsh1对SCP2mRNA抑制率为83.5%,Adsh2对SCP2mRNA的抑制率为71.6%。Adsh1和Adsh2均有沉默效果效,且前者抑制效果更好。(3)与对照相比,当SCP2基因低表达时,CYP7al mRNA表达升高约2倍(t=10.10, p<0.05), HMGCR mRNA表达下降2倍多(t=10.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小鼠SCP2基因的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SCP2低表达时可能影响HMGCoA还原酶和CYP7-a羟化酶的活性导致胆固醇代谢的变化,从而可能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叁、SCP2影响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参与结石的形成目的:给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空病毒、SCP2基因高表达和低表达腺病毒载体,观察肝胆汁成分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来研究SCP2基因与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机制。方法:(1)建立小鼠胆汁外引流模型:小鼠麻醉后,腹部切口寻找十二指肠壶腹部乳头,确定胆总管开口处,PE10(内径0.28mmm,外径0.64mmm)管从胆总管开口对侧穿破肠壁逆行插入胆总管,成功便有胆汁流出;(2)8周龄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四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空病毒载体、SCP2高表达和SCP2低表达腺病毒载体;(3)3天后按照上述模型引流胆汁,按重量比计算每分钟每100g体重小鼠胆汁的体积为胆汁流率(ul/min/100g);(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胆汁中胆固醇、磷脂和胆汁酸盐,计算成石指数(LI);(5)实时定量PCR检测SCP2、HMGCR、ABCG5、ABCG8、 ABCB11、CYP7a1、PKC-β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生理盐水组和空病毒组比较无差异。与空病毒组比较,SCP2基因高表达组胆汁流率减小,胆汁中的胆固醇、磷脂及胆盐增加,成石指数大于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P2低表达组,胆汁流率增加,胆汁中的胆固醇、磷脂及胆盐减少,成石指数小于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病毒组比较,SCP2高表达组和SCP2低表达组,SCP2基因(?)nRNA表达水平分别升高约是对照组的4倍,降低约3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CR基因mRNA表达分别上调约2.5倍多,下调约对照组的2倍(p<0.05);CYP7a1基因mRNA表达相应下调约2倍多,上调约2倍(p<0.05);ABCG5基因表达分别上调约1.5倍(p>0.05),下调约1倍(p<0.05);ABCG8基因(?)nRNA表达分别上调约1.5倍(p>0.05),下调约1倍(p>0.05); ABCB11基因mRNA表达分别是约对照的1.7倍(p<0.05)和一半(p>0.05)。结论:SCP2基因过表达时,1)使得胆固醇的转运能力增加,转运到肝脏的胆固醇也相应增加;2)引起HMGCR酶的活性升高,肝脏合成胆固醇增加,致使分泌到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增加;3)使ABCG5.ABCG8基因表达升高,引起胆汁中胆固醇的分泌增加;4)ABCB11表达升高可能由于反馈调节或补偿机制的存在而使胆汁中胆固醇和磷脂的分泌增加;5)导致CYP7a1酶活性降低,胆汁酸合成能力下降,胆固醇的排泄减少。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导致胆汁中胆固醇的过饱和而易于结晶,最终有助于形成结石。然而,当用RNA干扰方法敲除SCP2基因时,这些因素则恰恰起到相反作用,从而能够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即SCP2基因表达变化时通过引起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的改变而参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李洪秀, 孔繁民, 李航宇, 隋春阳, 李昱骥[3]2005年在《固醇携带蛋白2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固醇携带蛋白2(SCP2与胆囊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的肝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10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CP2mRNA。结果:实验组的SCP2mRNA的光密度值为0. 90±0. 34,对照组的光密度值为0 .56±0 .19,两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 05)。结论:SCP2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贾岩峰, 崔云峰, 崔乃强, 彭雁飞, 宁召臣[4]2012年在《固醇携带蛋白2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构建携带白蛋白启动子SCP2基因腺病毒载体,研究其与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1)利用RT-PCR技术克隆小鼠SCP2基因,在其上游接入白蛋白(ALB)启动子,下游连接绿色荧光报告基因(EGFP),构建穿梭质粒pDC312-ALB-SCP2-IRES2-EGFP;(2)采用Ad Max TM Adenoviru5 Vector系统包装病毒,CsCl法纯化病毒、TCID50法测定滴度;(3)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hepa-1-6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C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携带白蛋白启动子SCP2基因腺病毒载体;当SCP2基因过表达时,CYP7a1基因表达下调,(t=3.97,P<0.05)HMGCR基因基因表达上调,(t=3.23,P<0.05)。结论:当SCP2基因过表达时引起HMGCR、CYP7a1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提示SCP2基因可能通过影响胆固醇和胆汁酸的代谢而参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崔云峰[5]2006年在《胆固醇代谢关键基因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胆固醇高分泌被认为是致石性胆汁形成的重要原因,HMGCoA还原酶(HMGCR)、7a-羟化酶(CYP7A1)、固醇携带蛋白2(SCP2)参与了胆固醇的合成、代谢和转运过程,在结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家族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非家族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和非胆固醇结石患者肝组织HMGCR、CYP7A1、SCP2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了解胆汁成石性的改变。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研究了28例家族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30例非家族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和32例非胆固醇结石患者肝组织HMGCR、CYP7A1、SCP_2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叁组患者肝组织中SCP2蛋白含量变化;并采用生物化学技术行胆汁脂质分析,计算成石指数。结果:家族性和非家族性胆固醇结石组HMGCR、SCP2mRNA表达水平较非胆固醇结组石升高(P<0.05);家族性和非家族性胆固醇结石组CYP7A1mRNA表达水平较非胆固醇结石组降低(P<0.05);家族性胆固醇结石组SCP2mRNA表达水平较非家族性胆固醇结石组升高(P<0.05),而HMGCR和CYP7A1mRNA在家族性和非家族性胆固醇结石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SCP2蛋白水平的变化与SCP2mRNA变化一致。结论: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组织HMGCR、SCP2mRNA表达水平升高,而CYP7A1表达水平降低,因此HMGCR、SCP_2基因表达上调和CYP7A1表达下调可能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原因;SCP2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则可能在遗传中起一定作用。

张淑坤, 崔乃强, 崔云峰, 李东华, 张西波[6]2004年在《胆固醇结石患者固醇携带蛋白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文中认为目的 :检测胆固醇结石患者和非胆石患者固醇携带蛋白 2 (SCP2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并探讨SNP与胆固醇结石的关系。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银染技术并结合DNA直接测序 ,检测了 5 8例散发胆固醇结石病人和 5 0例非胆石病人SCP2 基因的部分启动子区、全部编码区及部分 3,未翻译区序列。 结果 :SCP2 基因第 14外显子检出变异DNA单链泳动条带。 5 8例散发胆固醇结石病人中共有 31例检测出变异DNA单链泳动带 ,突变率为5 3 4 5 % ;而 5 0例非胆石病人仅有 7例检测到变异泳动带 ,突变率为 14 0 0 % ;两组突变率差异有显着性 (χ2 =2 0 12 3,P <0 0 0 1)。部分病例PCR产物直接测序发现G2 84→A碱基颠换 ,为同义突变。 结论 :SCP2 基因 +2 84位点突变不影响SCP2 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但G2 84→A的基因型频率在胆固醇结石患者较非胆固醇结石病人为高 ,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

程凡菊, 崔乃强[7]2007年在《固醇携带蛋白在胆固醇代谢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发现的固醇携带蛋白主要有SCP2(sterol carrier pro-tein-2)、前SCP2(pro sterol carrier protein-2)和SCPx(sterolcarrier protein-x)叁种[1],其中研究最多的是SC

张淑坤, 崔乃强, 李东华, 崔云峰, 张西波[8]2007年在《家兔胆石模型肝组织固醇携带蛋白2表达的意义》文中认为目的:复制家兔胆固醇结石模型,检测模型家兔肝组织固醇携带蛋白2(SCP2)mRNA的表达.方法:健康北京大耳白家兔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对照组喂普通饮食,模型组喂高胆固醇饮食(含12g/kg胆固醇).4wk时剖杀动物,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SCP2mRNA在家兔肝组织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无结石形成;模型组成石率达87.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肝组织SCP2mRNA表达升高(0.79±0.17vs0.44±0.07,P<0.05).结论:高胆固醇膳食致家兔胆囊结石形成时肝组织SCP2mRNA表达升高.

钱志超[9]2009年在《血浆PTH/PTHrP、钙离子及胆固醇浓度变化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相关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浆中PTH、PTHrP、钙离子及胆固醇浓度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血浆中PTH、PTHrP、钙离子、胆固醇和胆汁中钙离子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可能机制,为胆囊胆固醇结石防治提供理论根据和临床参考。方法:随机选择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胆石组),其中男10例,女35例,年龄28—65岁,平均40.5岁,同期同院随机选择健康体检人群(正常组)35例,其中男5例,女30例,年龄25—60岁,平均36.8岁。同期同院胆囊息肉患者(息肉组)30例,其中男5例,女25例,年龄29—65岁,平均41.6岁。上述叁组病例均排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其他内分泌疾病,无迷走神经切断术病史,近期未服胆酸、非甾体抗炎药和降胆固醇药,以及生长激素等影响胆囊排空药物,叁个月内无急性炎症病史(包括胆系感染)。静脉血术前(胆石组)空腹抽取,胆汁在术中无菌原则下胆囊穿刺抽取,均置放-20℃冰箱中备用,保存期限叁个月内。PTH采用ELISA检测,PTHrP采用RIA试剂盒(DSL-8100),血清中Ca~(2+)、胆固醇和胆汁中Ca~(2+)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胆囊结石利用叶氏化学分析,剔除非胆固醇结石及其相应病例。各组数据分析采用SPSS 12.0和Windows XP版excel软件处理,胆石组中对比阳性因素之间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1.胆石组血清Ca2(+2.60±0.14mmol/L)较正常组(2.25±0.11mmol/L)明显增高(P<0.05);其血清PTH(38.30±11.63ng/mL)比正常组PTH(45.13±9.08ng/mL)明显降低;其PTHrP(137±26.75pg/mL)和胆固醇(4.52±0.70mmol/L)都相应比正常组PTHrP(72.80±16.79pg/mL)及胆固醇(3.60±0.55mmol/L)明显增高(P<0.05)。胆石组胆汁Ca2(+7.03±1.50mmol/L)比息肉组胆汁中Ca2(+5.20±1.06mmol/L)明显增高,有统计意义(P<0.05)。2.胆石组PTH与血清Ca~(2+)浓度呈负相关(r=-0.635, P<0.05),血清PTHrP与血清Ca~(2+)浓度呈正相关(r=0.421, P<0.05),血清胆固醇与血清Ca~(2+)浓度呈正相关(r=0.714, P<0.05),血清胆固醇与胆汁中Ca~(2+)浓度呈正相关(r=0.565, P<0.05),血清PTHrP与胆汁中Ca~(2+)浓度呈正相关(r=0.422, 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浆中PTH、PTHrP、Ca~(2+)、胆固醇浓度及胆汁中游离Ca~(2+)浓度检测分析,探讨了血浆PTH、PTHrP、Ca~(2+)及胆固醇浓度变化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和其相互影响,结论如下:1、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浆PTH、PTHrP、Ca~(2+)及胆固醇浓度变化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具有显着相关性,且其浓度变化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存在相互影响。2、PTH/PTHrP在胆囊胆固醇形成过程中可能通过血浆Ca~(2+)的变化而起着主导调节作用,从而影响了胆囊胆汁代谢的异常,胆囊收缩功能的异常和胆汁中的成核因子叁个基本环节发生共同致石作用,最终促进了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3、根据血浆中PTH/PTHrP、Ca~(2+)及胆固醇浓度变化及其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相互作用的机制,开发新型的、有拮抗作用的单功能PTHrP片段物或类似物,可能为临床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预防、治疗和防结石复发提供新的药物选择途径。

崔云峰, 崔乃强, 李东华, 张琚[10]2005年在《家族性胆固醇结石患者肝组织HMGCR和SCP_2mRNA的表达》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家族遗传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非家族遗传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和非胆固醇结石患者肝组织HMGCoA还原酶(HMGCR)、固醇携带蛋白2(SCP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进而明确二者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3-08/2004-08天津市南开医院外科住院病例90例,均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其中家族遗传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28例,非家族遗传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30例,非胆固醇结石患者32例,术中肝活检,行肝组织总RNA提取,逆转录反应合成cDNA,设计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MGCR和SCP2基因的目的片段,检测肝组织mRNA的表达水平的不同.结果:家族遗传性和非家族遗传性胆固醇结石组HMGCR,SCP2mRNA表达水平较非胆固醇结石组升高;其中HMG(:RmRNA表达在家族遗侉}生胆固醇结石组为1.9269±0.2134,非家族遗传性组为1.9791±0.2524,二者均高于非胆固醇结石组0.7730±0.1530,差异有显着性(P<0.05);SCP2mRNA表达在家族遗传性胆固醇结石组为0.8908±0.1649,非家族遗传性组为0.7503±0.1004,二者均高于非胆固醇结石组0.5205±0.1900,差异有显着性(P<0.05);家族遗传性胆固醇结石SCP2mRNA表达水平较非家族遗传性胆固醇结石组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HMGCRmRNA在家族遗传性和非家族遗传性胆固醇结石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别.结论: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组织HMGCR,SCP2mRNA表达水平升高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固醇携带蛋白2与胆固醇结石关系的研究[D]. 张淑坤. 天津医科大学. 2003

[2]. 小鼠SCP2基因与胆汁成石性关系的研究[D]. 贾岩峰. 天津医科大学. 2012

[3]. 固醇携带蛋白2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J]. 李洪秀, 孔繁民, 李航宇, 隋春阳, 李昱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5

[4]. 固醇携带蛋白2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 贾岩峰, 崔云峰, 崔乃强, 彭雁飞, 宁召臣.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2

[5]. 胆固醇代谢关键基因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崔云峰. 天津医科大学. 2006

[6]. 胆固醇结石患者固醇携带蛋白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J]. 张淑坤, 崔乃强, 崔云峰, 李东华, 张西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4

[7]. 固醇携带蛋白在胆固醇代谢中的作用[J]. 程凡菊, 崔乃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7

[8]. 家兔胆石模型肝组织固醇携带蛋白2表达的意义[J]. 张淑坤, 崔乃强, 李东华, 崔云峰, 张西波.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7

[9]. 血浆PTH/PTHrP、钙离子及胆固醇浓度变化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相关的研究[D]. 钱志超. 安徽医科大学. 2009

[10]. 家族性胆固醇结石患者肝组织HMGCR和SCP_2mRNA的表达[J]. 崔云峰, 崔乃强, 李东华, 张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

标签:;  ;  ;  ;  ;  ;  

固醇携带蛋白2与胆固醇结石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