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唯物史观论文,重要思想论文,新发展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3;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03)01-0011-03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正是由于唯物 史观的创立,才使唯物主义变得彻底,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 标志,它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建 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并把它升华为一种基本理论。“三个 代表”思想本身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观、价值观等方面 的理论和智慧,体现了新的理论视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宝 库。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坚持了唯物史 观的最基本原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唯物史观的最高哲学概括

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它从根 本上决定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了社会的结构、基本状况和社会的变迁。 科学的生产力论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石。江泽 民同志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置于“三个代表”的首要一条,抓住 了唯物史观的根本,是唯物史观的最高哲学概括。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明确了这样一条:我们所作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这一点在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那儿都得到了体现并得以逐步深化。毛泽东在党 的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 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 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1](P.1079)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发展生产力的基本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2](P.63)提出要 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加快发展生产力,并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社会主义 的本质联系起来,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同志以理论家的眼 光,高屋建瓴、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重要 思想,并把它作为“三个代表”之首,抓住了党的先进性的最深层的现实根据、最高的 本质体现。作为一个先进的政党,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引导历史前进的潮流,就必 须同先进的生产力联系在一起,代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并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江泽民同志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 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发展进程。”[3](P.155)“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个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 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 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3](P.15 3)在“5.31”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 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 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

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拓展:“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 大飞跃。”[3](P.153)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强调生产 力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又赋予了新的带有时代特征的含义,就是突出强调了对当代 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是科学技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科学技术,我们必须牢牢把 握这样的趋势。“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发展战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知识、技 术、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江泽民强调“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3](P.153)

邓小平同志把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统一起来,江泽民 同志把发展生产力、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作为党的根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并 且对党员提出明确的要求:“全党同志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 常加以检查和总结,看看是不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 ,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纠正。”[3](P.155)这样,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就不再仅仅是一种主张,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

二、“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群众史观的坚持和发展

唯物史观也是群众史观,它强调: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真正主人, 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力量。作为执政党,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 声,代表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真正走在时代的前列,推 动社会不断前行。

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一代代的共产党人以自身的行 动努力实践这一宗旨。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 终归宿,这是对党的宗旨的新概括。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紧紧依 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 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3](P.151-160)并进一步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 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 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 ,让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3](P.151-160)把人民利益作 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我们党永远保持自身的优势,保持长久生命力的 基本保证。强调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兼顾了部分与整体、当前与长 远,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既是在实践中忠 实地实践党的宗旨,又能推动党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立足于中国实际,对群众史 观的新的丰富和发展。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辩证法光辉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充满着辩证法的色彩,正是因为坚持了历史的辩证法,马克思 主义的唯物主义才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把唯心主义从它最后的避难所驱赶了出去,确 立了唯物史观的历史地位。它在强调生产力决定作用的同时,又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坚持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的同时,承认社会 意识的能动反作用。所有这些在“三个代表”思想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有了进一步 的拓展。

1.“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辩证运 动的思想,是我们深化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明确地表达了这样的含义:生产力本身不是孤立的因素, 它也需要适合自己的土壤,有自身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条件。生产力的发展,除了其内 在动力,外部条件也会产生很大影响,推动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作为一个先进的政党,她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扫清生产力发展的一切障碍,创造和 培育生产力迅速发展所需的条件,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 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是基本适应的,但由于现实生产力水平的参 差不齐,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本身又不够完善,我们只有通过调整、改革生产关系与上 层建筑,使之适应现实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而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现在,改革 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也就更多更突出,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矛盾和困 难,放慢和终止改革进程,而是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解决我们当前所遇到的矛盾和困 难,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必须建立 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 ,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3](P.155)事实上,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它 的先进性。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了唯物史观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相互关系的原理”,是历史辩证法的深刻体现。

唯物史观坚持: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存在特别是社会的生产方式,但先进 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它影响人的精 神和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坚持历史唯物论的同时,坚持了历史辩证法,注重社会的全 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江泽民同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 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3](P.64)同时还强调:“发展必须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的协调发展”。[3](P.65)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对“发展是硬道理”观点的错误或歪曲 的理解,也有利于在实践中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 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肯定了“先进文化”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巨 大反作用。江泽民同志把先进文化发展要求提高到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 力和智力支持的高度。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 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我们党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代表先进文化的 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的 全面进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 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建设不断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文化,同时要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一切腐朽、落后、 反动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以先进文化引导和促进我国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对历史过程论的生动阐述。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的不断发展并寻求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强调社会是在生产力推动 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变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的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用三个“始终代表”生动地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历史过程论思想,表明社会不是静态的 ,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先进与落后也是相对而言的。我们要始终保持我 们党的先进性,就必须与时俱进。先进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必须积极探求生产力 发展的规律,时时把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解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同不断发展的先进 生产力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文化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既要促成文化的繁荣,满足人民 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又要对群众的需求加以引导,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方 向,使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这 里,“发展要求”和“前进方向”都具有动态的含义,起到了强调作用。同样,人民群 众的愿望、要求和根本利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就必须时时倾听群 众的呼声,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而“人民群众”的外延在不同的时期也是不尽 相同的,作为执政党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投身于党 所领导的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七一”讲话的重大突破在于强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的 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一点在以后的“5.31”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得到 了进一步的拓展。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和气魄,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 与时俱进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中,我们党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勃勃生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要始终把握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通过不 断的调整和改革,不断地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先进文化为 指导,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最 大限度的实现。“三个代表”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把对社会起着推动作用的三 个重要因素: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体现先进生产力与先进文化的主体——人民群众 紧密地联系起来了,三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这场伟大的 实践中,人民群众是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领导者和核心,是人民 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他们共同的目标和鱼水关系凝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社 会的不断进步,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这 个过程中,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成为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而且是我们改革和发展的行 动指南,是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唯物史观的最新发展。

收稿日期:2002-09-28

标签:;  ;  ;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