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与电子文献--新档案载体材料的保存与保护_国家档案局论文

国家标准与电子文件——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保存和保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标准论文,载体论文,档案论文,文件论文,材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是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存贮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代码序列。国家标准是一个国家科学水平的标志,推广和普及国家标准,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电子文件国家、国际标准化,是能充分发挥其快速、便捷、高效的信息保证。为此,从1981年8月1日,国家标准总局发布GB2308-80“顶装式单片可换盘式磁盘的机械性能”,至1999年9月2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130mm可重写盒式光盘”止,17年内有38项国家级技术标准被颁布并在全国实施。其中有关磁盘的1l项,时间在1981年至1988年;有关软磁盘的23项,时间在1988年至1995年;有关光盘的4项,时间是1997年。

一、新型信息载体材料与档案保护技术有关的指标

1.磁盘。

磁盘是一种在特定的单面或双面上接受并保持磁信号的部件,在信息数据处理及有关的系统中用于输入/输出和存贮信息。其具体技术指标要求是:

(1)工作环境。

工作温度应为15~50℃。其中相对湿度为8%~80%,湿球温度读数不应超过26℃。盒式磁盘在运行前,应在与驱动器同一环境条件下加罩放置至少2小时。

(2)存贮环境。

a.未记录的盒式磁盘。存放温度为-40~65℃,湿球温度读数不应超过30℃,湿球温度在0.5~30℃之间时,盒式磁盘应能经的起8%~80%的相对湿度。

b.已经记录的盒式磁盘。存放温度为-40~65℃,湿球温度读数不应超过30℃,湿球温度在0.5~30℃之间时,盒式磁盘应能经得起8%~80%的相对湿度。磁盘周围的杂散磁场强度不应超过4000A/m。

(3)磁层的耐久性。

a.耐化学清洗液的能力当用91%(按容积)的异丙醇和9%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的混合剂清洗时,盘片磁表面应无不良反应。

b.耐磨性。涂层必须经得起工作性磨损。把磁盘安装在驱动器上,经4000次正常的磁头加载后,磁盘应能读出预先写入的数据。按ASTMD 522-60规定(美国材料试验标准),涂层被剥离的面积不能超过贴压敏胶带的10%。(压敏胶带的粘结力为300±50gf,宽度为6.35mm。相当于3M公司的202号带)夹持压敏带的一端,以约25mm/s的速度和粘结表面成90°±15°的方向将它撕起,观察分析涂层剥离情况。

2.130mm磁盘。

(1)工作环境。

盘片周围空气的工作温度应为15~57℃,相对湿度为8%~80%。湿球温度不应超过26℃。盘片周围的空气洁净度应为100级。

(2)存贮环境。

存放温度应为-40~65℃,其相对湿度为8%~80%。湿球温度不应超过30℃。在任何情况下,盘片上不得结露,应尽量避免在上述极限条件下存放,温度变化率不应超过10℃/小时。

为了防止损坏数据,工作环境和存放环境盘片表面周围的杂散磁场强度不应超过4000A/m。有磁头时,考虑到磁头铁芯的集聚效应,周围环境总的磁场强度还应减小(通常允许的环境磁场强度上限值在300~2000A/m范围内)。

(3)材料要求。

只要符合GB9415·1-88规定的尺寸、重量及其它功能要求,盘片可以用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

盘片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应为:

试样长度L为:

式中:L57和L15分别为温度在57℃和15℃时的试样长度。

(4)磁层的耐久性。

在盘片表面r3和r4之间(注:磁道范围内)的任何一部分都应能承受磁头10000次起落。即磁头不动,盘片以0~3600r/min做加、减速旋转,使磁头起落10000次。0~2400r/min的加速或减速时间应在6.0±1.0秒以内。

 3.90mm软磁盘。

软磁盘是一种在特定的单面或双面上接受并保持磁信号的部件。它用于输入/输出和贮存信息。GB/T 13719-92(ISO 8860/1-1987)对信息处理和数据交换用90mm改进调频制记录软磁盘规定:

(1)工作环境。

温度:10~60℃;相对湿度:8%~80%;湿球温度:低于29℃。建议温度的变化率不要超过20℃/小时。为了可靠地交换信息,建议读出和写入时温度和相对湿度不应分别处在使用条件的两个极值。

(2)存贮环境。

温度:4~53℃。相对湿度:8%~90%。

在软磁盘上或其内部不得附着水分。周围的杂散磁场强度不应超过4000A/m。

软磁盘存放的温度和湿度超出使用环境时,其性能可能有所降低。这种软磁盘在使用前应在使用环境条件下进行不少于24小时的适应处理。

(3)材料要求。

a.外壳。外壳可以用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应满足GB/T 13719-92附录A(补充件)的要求。

b.里衬。里衬的材料应能阻挡灰尘或碎屑,又不损伤磁盘。

c.磁盘。磁盘可由表面涂有柔性磁性材料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如双向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制成。

d.盘毂。盘毂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如按照ISO 683/13要求的8型不锈钢)制成。

(4)物理性能。

a.可燃性。制作软磁盘里衬、罩壳的材料,如果用火柴点燃,它不应在静止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燃烧。

b.磁盘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应为 (17±8)×10[-6]/℃。

c.磁盘的线性湿膨胀系数。应为 (0~15)×10[-6]%RH。

4.120mmCD-ROM光盘。

光盘(Optical disk)是指能以标记的形式接受并保留信息在其记录层上的盘片,这些信息能用激光读出。1997年9月21日颁布,1998年4月1日实施的GB/T 16969-1997 idt ISO/IEC 10149:1995标准规定:用于信息处理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用于信息存贮的CD-ROM 120mm光盘,在交付使用之前,信息已经录制到盘中,而且是只读的。其技术指标要求是:

(1)工作环境。

数据交换用的光盘应在下列条件下工作,这些条件应是光盘装入已供电的驱动器中时在光盘外表面测的。

暴露在贮存条件下的光盘,工作之前必须在工作环境中放置至少2小时。

温度:-25~+70℃。相对湿度:10%~95%;绝对湿度:0.5g·m[-3]~60.0g·m[-3];温度骤变:50℃ max;相对湿度骤变:30% max。不允许盘片出现冷凝现象。

(2)存贮环境。

贮存环境是指贮存时盘片周围的条件,不允许在盘片上出现冷凝水。

温度:-20~+50℃;相对湿度:5%~90%;湿球温度:29℃ max;大气压力:75kpa~105kpa。

(3)材料要求。

符合标准要求的任何材料。盘片的重量在14g至33g之间。

5.130mm可重写盒式光盘。

可重写光盘(Rewritable optical disk)是指在盘上的规定区域,能用激光束进行数据重写的一种光盘。盒式光盘(Optical disk cartidge)是一个里面装有光盘的盒体。激光束利用磁光克尔效应来读出、写入,擦除盘上的信息。光盘可单面记录,也可双面记录。

(1)工作环境。

用作数据交换的光盘应在满足以下要求的大气环境中工作:温度:10℃~50℃。相对湿度:10%~80%;湿球温度:29℃ max;大气压力:75kpa~105kpa;温度变化率:10℃/hmax;相对湿度变化率:10%/h max。

磁场:在盒式光盘的工作及非工作过程中,记录层上的磁场强度不能超过48000A/m。

使用前,光盘应被置于操作环境中至少2小时。操作时,应能承受高达20℃的热冲击(当它插入驱动器或从驱动器中取出时)。

(2)存贮环境。

存贮环境是指允许存放没有任何保护性掩蔽物的盒式光盘的大气环境。

在GB/T 16971-1997中,把不超过连续14天时间的,定为“短期存贮”,超过14天的称作“长期存贮”。考虑到光盘做为档案永久保存的价值,在此只介绍长期存贮。

存贮期超过14天时,光盘的存贮环境要求如下:温度:-10~+50℃;相对湿度:10%~90%;湿球温度:29℃ max;大气压:75kpa~105kpa;温度变化率:15℃/h max;相对湿度变化率:10%/h max。

磁场:盒式光盘任何部位的磁场强度不应超过48000A/m。

盒式光盘表面盒内部不应有凝露。

(3)材料要求。

包括盘片和盘盒两部分的材料要求。符合标准要求的任何材料均可。盘片的重要要求在14g~33g之间,盘盒的重量要求少于150g。

(4)耐冲击性能

盒式光盘应能承受从760mm高处跌落,任何面或角与覆盖了2mm厚的乙烯基层的混凝土地面的冲击。盒式光盘应能承受所有类似的冲击而不造成功能损坏。

二、国家档案局对电子文件应用研究的有关规定

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保护与研究,一直是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资助的重点。特别是1996年9月7日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北京闭幕后,同年9月18日国家档案局成立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研究领导小组和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研究课题组。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有:

1.参与国家标准的研制。

(1)国家档案局参与了CAD(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标准的研制,该项目被列为国家科委第九个五年计划的攻关项目。

(2)为解决光盘中存贮信息的兼容性问题,参与制定了GB/T 17678·1-2-1999《CAD电子文件光盘存贮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

(3)为解决CAD光盘存贮系统是否符合标准问题,制定了GB/T 17679-1999《CAD电子文件光盘归档一致性测试》。

2.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公务文件的行业标准

(1)《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2)编著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概论》。

3.参与国家和地区电子文件与档案标准的制定与研究。

1999年,我国研究人员加入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研究的“电子文件真实性永久保管国际研究项目”(Inter PARES Project),目的是建立一套原则和准绳,为国际组织、国家和机构,制定存放长期保管电子文件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提供指南。

三、国际研究机构对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保护保存要求

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保护与保存,1994年以后有关科研机构颁布的标准主要有:ANSI/NAPM 179.21-1996 CD-ROM光盘的概率寿命(基于温度和相对湿度效应的测定方法);ANSI/NFPA IT9.23-1996成像材料,聚酯带基磁带贮存;ANSI/NFPA 232-1995记录的保护;W-P·莫雷,CD光盘使用寿命的加速预测,ASTM STP 1202:263-271,1994;道格拉斯·史汀森等,柯达可写CD光盘与照片光盘的寿命。

1998年,美国颁布了国家标准ANSI/PI-MAIT9.25-1998(成像材料—光盘介质—贮存)。1996年制定了《CD-ROM的概率寿命,基于温度与相对湿度的测定方法》,规定了测定CD-ROM的概率寿命的方法。

在ANSI/PIMA IT9.25-1998中具体规定:贮存环境(Storage environment)贮存材料的条件,即温度、相对湿度、设施的清洁程度和空气污染物。温度和湿度限制,超长期贮存环境的平均相对湿度应保持在20%~50%RH之间,温度不宜高于25℃,优选温度低于23℃。相对湿度24小时内的波动不应大于±10%,温湿度最快变化速度不应大于10℃/小时和10%/小时。变化的速度应足够慢,以免水汽凝结。

四、新型信息载体材料与档案保护技术的关系

从笔者目前掌握的材料看,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耐久性在一定范围内达成了共识,即如果保管条件合适,可达20至30年。关键是在GB/T或ISO标准中,没有一个硬性规定磁盘、光盘应使用某种材料制成,只是笼统的提及“只要符合本标准的任何材料”或是建议使用某种材料。如GB/T 13719-92(ISO 8860/1-1987)对软磁盘的材料是这样规定的:“磁盘可由表面涂有柔性磁性材料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如双向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制成等。目前市场流通的磁盘、光盘尽管所用材料不同、重量不等,但以其为载体的电子文件最终有部分会通过档案部门的接收、征集等工作进馆。如何使用和保存磁盘、光盘等新型信息载体,上述提到的有关数据就是目前我们有规可循的一些具体要求。

为了确保电子文件的永久性和真实性,仅仅从档案保护技术的角度要求它的物理性能没有变化是很不够的。对于电子文件的可靠性、可检索性和可利用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仅靠档案工作者的努力也是不够的。但是保证电子文件的物理性能不变是档案保护技术工作者的职责,也是今后做好电子文件现代化管理的基本保障。

标签:;  

国家标准与电子文献--新档案载体材料的保存与保护_国家档案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