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论_文艺理论论文

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论_文艺理论论文

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论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到2000年,人类将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下简称文论)在21世纪将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呢?这是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作指导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的人,都不能不关心并寻求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21世纪的命运持悲观态度或持简单化的乐观态度,都是不恰当的。要正确地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21世纪将是怎样的一种景观”这个问题作出回答,必须弄清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文论在20世纪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马克思主义文论在21世纪的走向这样三个问题。在弄清楚了这三个问题后,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21世纪将是何等景观这个问题也就不难作出符合实际的回答了。

一、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一门科学

如果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马克思主义文论不过是“断简残篇”,就那么几封信,不成其为科学,那么,马克思主义文论当然也就不配在21世纪有多么美好的前途。然而,所谓“断简残篇”论,不过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无知妄说。马克思主义文论之所以有无限的生命力,首先因为它是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门生,不仅在19世纪创建了马克思主义,而且也同时创建了马克思主义文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美学观、人性观、人道主义观武装了文艺理论工作者,使他们在对文艺问题作出判断和进行评论时,有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思想和喜剧思想,关于倾向性和真实性、艺术性相统一的思想,关于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的思想,关于人们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的思想,关于文艺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的思想,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诗歌相敌对的思想,关于“恶”是艺术源泉之一的思想(注:黑格尔说过,“恶”比“善”更伟大,这一观点对马克思影响很大;马克思从人类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生活中既有善,也有恶,文艺作品要真实地表现生活,就不能不揭露恶、抨击恶,因此,他肯定孟德维尔关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称之为恶的东西,……是毫无例外的一切职业和事业的牢固基础、生命力和支柱;我们应当在这里寻找一切艺术和科学的真正源泉”的思想,以之运用于文艺问题和文艺批评中,从而使这一思想具有非同一般的思想深度。),关于共产主义艺术的思想,关于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的思想,关于文艺史的思想,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思想,关于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真理和谬误、善和恶的历史辩证法的思想,关于文艺批评的系列思想,关于和工人阶级政党和文学中的资产阶级风尚作斗争的思想,关于作家论和作品论……在在说明,尽管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反对杜林之流动不动就建立一套所谓“体系”的做法,但马克思主义文论确实对文艺问题作了全方位、多角度和系统的研究,已经有了自己的体系,业已形成为一门科学。马、恩逝世后,梅林、拉法格、普列汉诺夫又在许多文艺问题上发挥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例如,梅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和发展;通过对资产阶级“现代艺术”的批判,提出无产阶级对艺术的要求;通过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遗产的思想。拉法格则在对资产阶级作家及其作品局限性的论述中提出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新思想;他对民歌民谣的研究,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关于民间文学的思想;他对浪漫主义(主要是对消极浪漫主义)的批判,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消极浪漫主义批判的继续,发挥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关于消极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想。普列汉诺夫在艺术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在美学问题上发挥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在艺术与社会生活问题上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文艺批评问题上更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作出了新贡献。

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在19世纪,没有任何一个人,也没有任何一种文艺理论,能够像马克思、恩格斯及其门生那样提出和论述了那么多的文艺问题,建立了如此完整的一门文艺理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文论在20 世纪的重大发展和它所面临的尖锐挑战

人类进入20世纪后,马克思主义有了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也有重大发展。

列宁领导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发展。与此同时,列宁也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列宁在对民粹主义和民粹主义分子的批判中发展了历史主义思想;在遗产问题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列宁提出了两种文化的思想;提出了关于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的思想;列宁关于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美学思想;列宁在文化问题上与资产阶级自由派作斗争中的文艺思想;列宁论托尔斯泰时发表的系列文艺思想;列宁在和庸俗社会学斗争中的文艺思想;列宁关于艺术属于人民并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列宁关于如何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思想;列宁关于现实主义的思想;列宁在与高尔基的交往中表述的文艺思想;等等,都表明,列宁确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一方面在民族文化问题上、在文艺批评问题上、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写真实”的问题上、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上、在语言学问题上发表过一些很好的、有价值的观点,有助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以行政方式领导文艺工作问题上,以个人好恶对待作家作品上,以僵化的、模式化的文艺体制限制文艺领域的改革开放上,又犯下了大错误,影响了苏联文艺的良性发展。但是在苏联文艺领域内,曾经起过作用、产生过影响的不只是斯大林的文艺思想,也还有卢那察尔斯基、沃罗夫斯基、加里宁的文艺思想。例如,卢那察尔斯基提出,现实主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他还揭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在艺术典型问题上,他发展了恩格斯的典型论;他研究了社会主义下的悲剧和喜剧问题;探讨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问题;卢那察尔斯基的作家论、他在文化遗产问题上的对“左”右两种倾向的斗争,也都给人们以深刻启示。沃罗夫斯基阐释了与文艺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诸问题;提出社会典型、文学典型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思想;他对现代派文艺的科学批判,对现实主义的坚持和保卫,也有利于新兴的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加里宁关于作家艺术家世界观问题的论述;关于如何当好一个作家的意见;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联系及其区别;关于“人民才是科学和艺术的真正鉴赏者”的论述;关于社会主义军事文学的独到之见;在道德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发展,充分表现了加里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深刻性。此外,卢森堡、季米特洛夫、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也在20世纪的上半期对作家艺术家产生过一定影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20世纪的重大发展,特别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一些卓越领导人的著述中。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思想;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的思想;他在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他的关于文化工作中统一战线的思想;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宝库中的新观点、新思想。虽然毛泽东的晚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在对文艺工作的指导中曾犯有严重错误,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新发展,却是必须肯定而不能轻易抹煞的。

毛泽东的战友周恩来、邓小平在文艺问题上也发表过杰出的、光辉的系列观点。周恩来的关于文艺辩证法、关于文艺民主,关于文艺的人民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永远给文艺工作者以启迪。邓小平同志在拨乱反正中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论述,关于对知识分子(包括文艺工作者)的估计,关于文艺的职能,都以新观点、新提法,更新或取代了不确切的、片面的旧观点、旧提法;邓小平同志正确分析和判断文艺形势,及时在两条战线上开展反对不良倾向的斗争,有“左”反“左”,有右反右;邓小平同志提出,按照文艺规律领导文艺工作,“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的思想;“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的思想;也都丰富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刘少奇同志、陈毅同志、陈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也都有所发明,有所发展。

从上可见,马克思主义文论在20世纪确实有了大发展。看不到这一点,或者对此估计不足,是非常错误的。但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在20世纪也确实面临着尖锐的挑战,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些挑战应战,从而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很可惜,由于一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工作者看不到或者忽视了这些尖锐的挑战,未能积极地应战,因此马克思主义文论在20世纪后期也确实存在着某些滞后现象。

一是面临苏联东欧国家在90年代倒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谷的挑战。本来,苏联、东欧国家的倒台,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过错,而是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有的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有的未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致失去了民心,终于倒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因此落入低谷。这是可以堂堂正正作出回答的。但是,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包括一些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却回避这一问题,不去回答苏联、东欧国家何以倒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何以暂时处于低谷的问题,于是一些读者也就失去了对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信任,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声誉不免大受损害。

二是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后一系列文艺新问题的挑战。我国提出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文艺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只有正确回答和处理了这些新问题,马克思主义文论才有新发展。但是,一些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却不但不去回答和解决这些新问题,反而把这些新问题的出现,归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以致于在客观上成了改革开放的反对者。如此,马克思主义文论怎么有可能新发展呢?不能回答和解决这些文艺新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又怎能在读者中享有威信呢?

三是面临20世纪西方文艺领域出现了新情况的挑战。20世纪的西方文艺情况和19世纪是有显著不同的。如果说,19世纪的西方文艺以再现为主,那么20世纪的西方现代派文艺(它在西方是文艺领域内的主流)则以表现为主。如果说,19世纪的文艺注重的是文艺反映论,那么20世纪的西方文艺注重的是文艺主体论。如果说,19世纪的文艺注重的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那么20世纪的西方文艺注重的是表现典型氛围、典型情绪、典型风尚、典型意念、典型人际关系等。对于20世纪西方文艺的这些新变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本来是可以依据马克思主义文论作出解释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决不是单一的再现论,而是再现论和表现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文论也不是机械的文艺反映论,而是文艺反映论和文艺主体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更不是简单的典型人物论,而是典型人物、典型氛围、典型情绪、典型风尚、典型意念、典型人际关系的统一,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都是可以找到出处和根据的。但是,有些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却无视西方文艺领域内的这些新情况,将现代派文艺不加分析地视为异端,一概地反对表现论、主体论和典型多元论,他们被文艺欣赏水平已经提高了的读者视为教条主义者和思想僵化者,只能怪他们自己。

四是面对注入了文艺新内容、采用了新的表现手法的新作品的挑战。20世纪的文艺,无论是西方还是改革开放了的中国,文艺作品的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和19世纪的文艺作品不一样了,20世纪后期的文艺作品与前期作品也大不一样了。这是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时代变了,社会生活变了,文艺家的笔墨也不能不变。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应该对文艺创作的新实践进行新的概括,提出新的文艺理论,作出新的文艺结论。但是,有些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却只是作经院式的文艺理论的研究,“坐而论道”,“我注六经”,既不阅读也不研究当代文艺作品,与文艺创作实践几乎完全脱节。在新作品的挑战面前,他们几乎完全缴了械,还说什么“这不关文艺理论的事!”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五是面对新的文化消费市场的挑战。在19世纪,文化消费主要是购买和阅读文艺书籍,出资买票和观看文艺演出。但是,到了20世纪,文化消费的内容和手段也与19世纪大不一样了。出资购买电视机,购买收看权在家看电视,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已是普遍现象。通过参加电脑联网来参预文化消费也并不稀见。至于各种各样的文化快餐,如卡拉OK,一次性地浏览文艺报刊阅后即丢掉,这一类文化消费更是每时每刻地发生。一句话,文化消费市场也变得和19世纪大不一样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不能回避文化消费市场的变化,而应该对这一文艺新现象作出回答并给以引导。然而,有些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竟对文化消费市场的新现象痛心疾首,以为这是文艺的堕落,完全不调查不研究文化消费市场的问题。他们被人视为不食人间烟火又有什么奇怪呢?

这些,还不止这些。如果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不对这些挑战积极地予以应战,使马克思主义文论有一个新发展,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文论能够掌握千百万文艺爱好者,那么,马克思主义文论被人们冷落,也是必然的。

三、面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走向

在我们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发展和面临的新挑战以后,那么,面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走向也就不难作出估评了。

假如我们的一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研究者依然墨守陈规,只是从理论到理论,既不了解也不研究文艺新情况、新问题,可以肯定,这些人只会葬送马克思主义文论,也不配称为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因为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他们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我相信,大多数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也是不愿意这样做的。

在大多数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文论在21世纪将会出现这样一些走向:

第一,广大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和其它领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起,将于21世纪公开地、严肃地、科学地回答苏联、东欧何以倒台、国际共运何以暂时处于低谷的问题。他们将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以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成就,充分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这不是一两个人做一两年工作的事,而是要贯穿于整个21世纪,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旗帜。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建立不久,文艺领域已经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文艺领域还将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主义文论在21世纪不是回避而是认真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予正确的回答和解决。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要同心同德、密切合作,写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文艺》这样一部大著作来,而且随着文艺情况的发展和变化,不断修订和充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文艺》,使之成为一部教科书,为每一个文艺工作者所必读。

第三,马克思主义文论在21世纪将不断拓宽新领域,研究并写出最新的文艺概论来。50年代的文艺概论,即使在当时已经落后于世界文艺的发展实际,它们之需要改写已是历史的必然。最新的文艺概论不是简单地把已有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梳理成新的体系,而是要密切联系文艺创作的实际,在坚持文艺反映论的前提下,把文艺反映论与文艺主体论统一起来;在坚持文艺再现论的前提下,把文艺再现论与文艺表现论统一起来;在坚持典型人物论的前提下,把典型人物论与典型多元论统一起来。尤其重要的,最新的文艺概论要随时对文艺领域里的创作实际加以概括,上升到新的理论。如此,马克思主义文论一定会得到新的发展。

第四,马克思主义文论在21世纪将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的研究、对文艺理论领域的新的开拓和对作家作品的探讨研究和批评整合在一起,在马克思主义文论队伍内将不再有把文艺批评、文艺评论置身事外的人员。他们将通过文艺批评、文艺评论对文艺家的创作、文艺思潮的发展进行导向工作,从而赢得广大文艺爱好者的尊敬。

第五,马克思主义文论在21世纪将对诸如文化消费市场、营造能够提高人的素质的人文环境、社区文艺、社会群族文化等等一系列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而出现的文艺领域问题进行研究,做到超前地引导。

第六,马克思主义文论还将对目前还不能预知的21世纪的文艺领域内可能出现的一切新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科学的回答和解决。

总之,马克思主义文论在21世纪将出现新景观,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规律的,它也一定会把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推向新阶段,并取得新的重大的成就!

标签:;  ;  ;  ;  ;  

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论_文艺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