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高(盘县人民医院 贵州 盘县 5535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功能损伤患者运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到2014 年12 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功能损伤患者共118 例,将患者按照炎症反应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对三组患者手术治疗后肝功能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重度和中度患者、重度和轻度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肝功能各项指标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功能损伤患者运用手术治疗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手术治疗。
关键词:急性结实性胆囊炎;肝功能损伤;手术治疗;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72-0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功能损伤患者运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2013 年1 月到2014 年12 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功能损伤患者共118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轻度、中度及重度不同组患者在手术后,肝功能各项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 年1 月到2014 年12 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功能损伤患者共118 例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经过常规的临床诊断和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功能损伤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将患者依据炎症程度分为轻度患者、中度患者及重度患者三组,其中轻度患者68 例,中度患者36 例,重度患者14 例,所有118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3 例,女性患者65 例,患者年龄40-72 岁,平均年龄(60.2±3.5)岁,患者病程5.2h 到12h,平均病程(3.6±1.2)h,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三组患者都给予常规的治疗,如保肝治疗、抗感染治疗、对低蛋白血症进行纠正、改善凝血功能等。在手术开展之前做好患者术前的准备工作,对不同组患者都利用手术进行治疗。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均没有患其他病症,在患者接受手术后,观察三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情况。
1.3 观察指标患者入院之后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检查患者肝功能指标情况,手术之前的患者检查必须保证空腹,接着静脉抽取患者血液进行检查,检查的具体指标有:ALT、AST、ALB 及TBIL。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 检验;对比以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三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统计结果分析三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统计结果分析对比,主要指标有:ALT、AST、ALB 及TBIL,有统计学意义,分别对比计算重度和重度患者肝功能指标,重度和轻度患者肝功能指标,两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胆囊炎症反应的一种,必须给予患者准确恰当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才能一定程度的避免患者的死亡[1]。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与肝功能的损伤是同时存在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症状越重,患者肝功能的损伤程度就越重。另外患者的胆囊炎炎性反应程度过明显也会提升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从而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随之会促使患者肝功能的损伤程度加深,另外肝功能还会对患者血浆白蛋白的含量产生影响[2]。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于2013 年1 月到2014 年12 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功能损伤患者共118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炎症程度分别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患者三组,观察三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重度与中度患者、重度与轻度患者之间肝功能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轻度患者的血清蛋白(ALB)指标高于重度和中度患者,而其他肝功能指标轻度患者基本都低于重度和中度患者,肝功能指标中ALT、AST、ALB 及TBIL 都可以作为评价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功能损伤患者病情状况的依据。
有研究显示,急性结实性胆囊炎的患者肝功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患者存在的胆囊炎炎症反应程度越深,患者肝功能的损伤程度越深。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消炎或保肝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果肝功能恢复正常说明治疗有效,但是如果治疗无效,则肝功能损伤会进一步加重[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功能损伤患者在初期转氨酶的含量会升高,医者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转氨酶的含量来判断患者肝功能的损伤程度,视该指标为重点指标。另外如果患者存在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现象,这对消化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等[4],那么ALB 指标也可以是检查患者的关键指标,需要细致观察。
综上所述,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时,利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术后患者肝功能的各项指标有该改善,值得大力推广利用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但是要注意的是,手术前要准确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状况[5],细致分析患者的病情情况,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1] 刘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功能损害的手术治疗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5,47(1):49-50.[2] 王公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3):104-105.[3] 柳己海.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260-263.[4] 刘艳,刘飞勇,何靖雯等.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6):38-39.[5] 沈瑾,张逖,李梁等.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附60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1,51(34):60-61.
论文作者:张明高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5
标签:患者论文; 肝功能论文; 胆囊炎论文; 结石论文; 损伤论文; 指标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7期供稿论文;